前言
隨著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百姓早已不滿足于溫飽和有病能得到醫療的低標準,更是要吃得營養、穿得時尚、身體安康。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只有生活富足的今天才能得以實施。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如何能使他們健康成長,是廣大醫務工作者和保健工作者要不斷探索的課題。中醫兒科推拿對此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小兒肌膚嬌嫩,筋骨柔弱,畏懼針藥,小兒推拿恰能克此艱難,為他們的健康作出貢獻。對此,大家所熟知的“捏脊”早在晉代就已記載,唐代藥王孫思邈就指出“小兒雖無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風”。明代太醫龔云林著有小兒推拿專著。
時下,各種小兒推拿書籍的出版和各類“媽媽培訓班”的開展以及新媒體的應用,小兒推拿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了解。但不可否認的是,其間有些并無教學和臨床資質的人士參與往往使小兒推拿被曲解和誤導,這是必須加以注意和克服的。
《常見小兒病的推拿預防和養護》一書的編寫,旨在正確闡述小兒推拿的方法和應用,指導小兒家長對小兒一些常見病不要過多依賴針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為小兒做一些保健和簡單的推拿方法,達到增強兒童體質、提高防病能力的目的。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小兒推拿是一門中醫學科,不要簡單地認為一看便知、一學就會,一旦小兒有病還是要在醫生專業指導下進行為妥,以免貽誤病情。
海派兒科推拿傳人,本書執行主編陳志偉副主任,身為小兒推拿專家,兢兢業業,刻苦鉆研,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其余參與者也均為青年才俊,學歷均為碩士以上,熱愛小兒推拿,對專業甚有心得。他們年富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在編寫中遵循“治未病”和“治病必求其本”的思想,反映海派兒科推拿的學術思想和特點,力求達到準確性、實用性、針對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不足之處,尚求讀者指正,讓我們一起為小兒健康事業作出努力。
金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