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新職務
- 大唐之骨鯁忠臣楊國忠
- 快跑啊小泥鰍
- 2088字
- 2021-08-10 17:58:58
楊釗道:“使君當時讓我區分湖州產的紫筍茶和蜀地產的蒙頂石花。我記得我的回答是,前者芽晶瑩嫩黃,煮開后湯色清亮,入口清淡,沁心人脾;后者通體青綠,無論是葉芽還是湯色都更濃郁,入口后茶香味聚集在舌尖上,經久不散,讓人回味無窮……”
“楊兄弟好記性。”象征性夸獎后,裴楚才話鋒一轉,“怎的來了扶風后,楊兄弟反倒給忘了?”
楊釗恍然大悟。
當初,鮮于仲通讓他區分這兩種茶,實則是在教他為官之道。
紫筍茶色淡而味清香,意指為官要不露鋒芒,平和待人,注意結交人緣。
蒙頂石花色重而味濃,指的便是做官的功利心太重,鋒芒過露,容易招來忌恨。
鮮于仲通是在告誡他,為官,應如紫筍茶一般。
再回顧他來扶風后的所作所為,顯然是將鮮于仲通的告誡拋到一邊了,一心為公,勇于任事,卻得罪了李貞元和當地不少權貴……
楊釗有些尷尬道:“使君教訓的是,楊三記下了。”
“楊兄弟知道就好,以后可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了……”
裴楚才這句話是代鮮于仲通回復的,故而語氣有些居高臨下。
楊釗倒不介意他的語氣,但他介意的是,鮮于仲通既然關注他在扶風的舉動,便也應當知道他做這一切都是為了改良政務,是為了扶風縣衙和百姓好。
可鮮于仲通卻否定了他的這些努力。
看來,鮮于仲通在官場上的好名聲,也只是官僚們和鄉紳們眼中的好,是善結人緣得來的好;若是站在國家和百姓的角度上看去,他這個“好”,要打上不少折扣……
裴楚才自然看不出楊釗的這番心思,還以為他正為做了錯事而懺愧,轉而寬慰道:“楊兄弟也不必過于自責,畢竟你還年輕,走點彎路也是正常的。況且,扶風終究不過一縣之地,縱使楊兄弟任性點,捅了簍子,又能有多大干系?只要你去了京城后,能記住使君的教誨就好。到了那里啊,若再出了什么差池,使君也無能為力了。”
“京城?”楊釗驚詫道,“使君和裴先生知道我要去京城?”
“哈哈哈!”
裴楚才大笑道,“說來也真巧,裴某這次來扶風,本就是要通知楊兄弟,你又有了新職務,需要離開扶風去往京城,沒成想你倒先一步辭去了扶風的官職。”
“新職務?”
不待楊釗問完,裴楚才已起身取過一紙牒文來,放到楊釗手里。
“楊兄弟快看看。”
楊釗快速看完,他果然有了新職務,成為了益州都督府里一名節度隨軍。
隨軍是節度使帳下的文職幕僚,是節度使的私人屬官,不在朝廷的正式官職體系內,故而沒有品秩,也不需要朝廷發文任命,直接由節度使指派。
但問題來了,鮮于仲通只是支使,是沒資格直接任命楊釗為隨軍的。
只有節度使(/防御使/經略使)才有這個權力。
可劍南道的防御使是將楊釗趕出軍營的張宥……
楊釗納悶道:“張節帥寬恕我了?”
“哈哈!”裴楚才又是一聲大笑,“楊兄弟啊,你可真是兩耳不聞身外事咯。現在可不能叫張節帥,得稱呼張大夫才是。”
大夫,是對九寺長官“卿”和御史臺長官御史大夫的稱呼,都是朝中秩三品的實職大員。再往上的一二品官職,基本都是榮譽虛銜了,并不掌實權。
裴楚才稱張宥為“大夫”,便是說后者被調入京城了。
但也不一定。
帝國的官制并不健全,地方官員在朝中掛職、或京官也兼有地方官職的現象時有發生。
譬如,朔方節度使王忠嗣,常年在朔方道領軍與突厥、吐蕃和諸胡作戰,但他在朝中也有職務,是當朝的御史大夫。旁人也大多稱呼他“王大夫”,而非“王節帥”。
再如李林甫,是當朝的中書令,即右相,帝國內最有權勢的大臣,可他也有地方上的職務,曾先后兼領隴右、河西、安西等諸道節度使……
楊釗只好模糊地問道:“張……大帥高升了?”
“正是,張大夫如今已升任光祿寺卿。”
除了入京成為官外,由劍南道防御使轉為光祿寺卿,實在談不上是升任。
如今的方鎮節度使,權利越來越大,便如劍南道防御使,還兼有經略、營田、轉運、宣撫等諸使,幾乎獨攬了劍南兩川二十三個州的軍、政、財所有大權,而光祿寺卿,實際上只是一個沒有太多職權的閑散部門,負責朝廷祭祀和宮廷宴會等無關痛癢的事宜。
楊釗不明白這其中的緣由,他只知道,張宥是真的被調往京城了,而且是明升實降,從一個封疆大吏調到朝中養老去了。
那如今的劍南道防御使又是誰?
裴楚才主動揭曉了這個疑問:“張大夫走后,章仇副使便接任了防御使一職。”
“哦。”
這類敏感話題,楊釗不便多言。
裴楚才接續道:“你原知道,章仇節帥和使君之間,有過一些小誤會,然而這些誤會早就消除了。不過你不知道的是,章仇節帥曾因‘三庶人’之禍得罪過右相林相國。如今他又成了劍南道防御使、益州大都督府長史,許多事務需要直接請示右相,因而心里很擔憂,使君便借機向他推薦了楊兄弟你……因而才有了這份隨軍的職務。”
“三庶人”之禍,指的是開元二十五年,太子李瑛及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被貶為庶人,并在同一天被賜死一事。
“謝章仇節帥賞識,謝使君引薦。”
楊釗依例答謝。
對于章仇兼瓊,他沒有太多印象,畢竟他以前在軍中職務太低,也不可能和章仇兼瓊產生什么交集。
他只是聽得軍營內的一些流言,說章仇兼瓊是純粹的武將性格,和張宥的附庸風雅完全相反,加之章仇兼瓊帶兵打仗很有一套,但脾性卻十分暴躁,和張宥之間一直關系不睦。
此時再從裴楚才口中得知,他不但是和張宥關系緊張,原來和鮮于仲通、李林甫等人均有過矛盾。
就這樣,不但沒有被斗倒,反而能順利坐上劍南防御使的位置,看來此人也并不是善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