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左宗棠家訓譯注作者名: (清)左宗棠著 彭昊 張四連選編譯注本章字數: 4字更新時間: 2021-06-02 16:05:19
咸豐二年
與孝威(讀《小學》,領悟事父母、事君、事兄長之道)
字諭a霖兒b知之:
閱爾所寫請安帖子,字畫③尚好,心中歡喜。
爾近來讀《小學》④否?《小學》一書,是圣賢⑤教人作人的樣子。爾讀一句,須要曉得一句的解;曉得解,就要照著做。古人說:事父母,事君上,⑥事兄長,待昆弟⑦、朋友、夫婦之道,以及灑掃、應對、進退、吃飯、穿衣,均有現成的好榜樣。口里讀著者一句,心里就想著者一句,又看自己能照者樣做否。能如古人,就是好人;不能,就不好,就要改,方是會讀書,將來可成就一個好子弟。者就是爾能聽我教,就是爾的孝。
今譯
我最近讀到你問安的書信,字寫得還不錯,心中感到高興。
你近來是否讀了《小學》這本書呢?《小學》這本書,是先賢所寫的教導后人為人處世的一部典籍。你每讀一句,就要弄明白其中的含義;懂得含義之后,就應該學著做到。古人說:供奉父母,服侍君王,侍奉兄長,對待兄弟、朋友、夫妻的行為規范,以及如何打掃庭院、如何接人待物,甚至吃飯和穿衣這樣的小事情,應該注意哪些禮儀,都能找到現成的好榜樣。所以呢,你口里念著這一句,心里便要想著這一句,想想自己的言行舉止能否照這樣子去做。如果能像古人說的那樣做,就是一個好子弟;如果不能,就不是好子弟,便要嚴格要求自己,彌補不足,這樣才是會讀書,將來才能做一個好子弟。現在,你能聽從我的訓誨,就是你孝順父母的表現。
簡注
①諭:告訴。
②霖兒:即左宗棠長子孝威。其出生時,左宗棠夢見雷電繞身、大雨如注,故取小名“霖兒”。
③字畫:寫字的筆畫。
④《小學》:舊題朱熹撰,實為朱熹與其弟子劉清之合編。全書共六卷,分內外篇。內篇四卷,分《立教》《明倫》《敬身》《稽古》四部分。《立教》主要講教育的重要和方法;《明倫》主要講父子之親、君臣之義、夫婦之別、長幼之序、朋友之交;《敬身》主要講恭敬修養功夫;《稽古》輯錄了歷代思想家的行為表現,作為《敬身》的證明。外篇二卷,分為《嘉言》《善行》,分別輯錄了漢至宋代思想家的言論和行為表現,作為《立教》《明倫》《敬身》的補充和說明。
⑤圣賢:在儒學的王道信仰之中,生命的境界被分為圣人、賢人、君子、士人、庸人。圣賢即是圣人與賢人的合稱,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⑥事父母,事君上:出自《論語·學而》:“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事,侍奉、供奉、服侍。
⑦昆弟:兄弟。昆,哥哥。
實踐要點
這是左宗棠寫給六歲長子孝威的家書。在信中,他開篇便關切地詢問,孝威近來有沒有讀《小學》一書,有沒有將圣賢的言行作為自己的榜樣。“圣賢千言萬語,教人且從近處做去。”左宗棠愛子心切,更懂得兒童教育宜早不宜遲,且要落實在穿衣吃飯這樣的眼前事上,落在實處,而非空談理論。朱熹編纂的《小學》,記錄了大量圣賢君子的嘉言善行,是一本標準的體現儒家價值觀和言行規范的兒童啟蒙之書,其中許多圣人格言,短小精悍,便于兒童理解、學習和接受,在快樂的學習實踐中不知不覺得到教化。
左宗棠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秀才,他從小受到儒家文化的熏染。他要求孝威從小學習父子之親、君臣之義、友愛兄弟、與朋友交往誠實守信等立身處世的人倫之基,這說明左宗棠的教育觀始終以“孝悌仁義”作為思想和行動指南。左宗棠主講淥江書院時,根據朱熹《小學》中“撮取八則,定為學規,以詔學者”的要求制定學規。《小學》所強調的品行修養、立志向上,做一個有仁德的君子等,是左宗棠心目中好子弟的標準,其中的有益部分仍然值得我們借鑒。
早眠、早起。讀書就是要眼到(一筆一畫莫看錯)、口到(一字莫含糊)、心到(一字莫放過)。寫字(要端身正坐,要懸大腕①,大指節要凸起,五指爪均要用勁,要愛惜筆墨紙)。溫書要多遍數想解,讀生書要細心聽解。走路、吃飯、穿衣、說話,均要學好樣(也有古人的樣子,也有今人的樣子,揀②好的就學)。此紙可粘學堂墻壁,日看一遍。
廿三夜四鼓(父字)
久不作篆,偶為霖兒書千文仿本五紙寄去;須玩其用筆之意,以濃墨③臨之。
今譯
早睡早起。讀書必須眼到、口到,心到。眼到——每個字的一筆一畫都不要看錯;口到——每一個字的讀字吐音都不要模糊;心到——每一個字的含義都不要忽略。寫字——坐姿要端正,要將腕關節和肘關節懸在空中,大拇指的指節要用力凸起,五指要均勻用力,要愛惜筆墨和紙張。溫習功課時要多想幾遍理解透,沒有讀過的書要注意仔細聽老師講解。走路、吃飯、穿衣服、與人交談,都要學好樣——其中有古人的樣子,也有今人的樣子,選取好的樣子就要學會。這張紙可以貼在學堂墻壁上,每天看一遍。
我很久沒有寫篆書了,抽空為霖兒你寫了五頁《千字文》篆書寄回。你好好琢磨寫字運筆時的筆法與氣韻,并學著用濃墨法臨摹。
簡注
①懸大腕:腕部和肘部離開桌面空懸起來,肘部略高于腕部。
②揀:挑揀,選取。
③濃墨:書法或繪畫中,落墨較重,可使畫面厚重有神。用濃墨要“薄”,即筆法靈活,只有干、濕、深、淺變化有致,才能濃而不凝滯。
實踐要點
左宗棠教育兒子注重從“小事”著眼,而非泛泛而談空洞的大道理。比如:早睡早起,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要常常溫故而知新;連走路、吃飯、穿衣、說話這些具體而微的行為舉止,均要學好榜樣,從小就開始培養他好學、上進、自律的良好習慣。這些不是無關緊要的小事,而是“于細微處見精神”。
他認為,兒子應該學習一切優秀的榜樣,不僅從古人那里學,也要從今人這里學,這是一種兼容并包的教育觀。叱咤沙場的左宗棠在家書中多有“碎碎念”,正透露出遠方慈父的細膩與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