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袁氏世范譯注作者名: (宋)袁采著 賴區平譯注本章字數: 955字更新時間: 2021-06-02 16:08:44
1.26 同居不必私藏金寶
人有兄弟子侄同居,而私財獨厚,慮有分析之患者,則買金銀之屬而深藏之,此為大愚。若以百千金銀計之,用以買產,歲收必十千。十余年后,所謂百千者,我已取之,其分與者皆其息也,況百千又有息焉!用以典質①營運,三年而其息一倍,則所謂百千者我已取之,其分與者皆其息也,況又三年再倍,不知其多少,何為而藏之篋笥②,不假此收息以利眾也?余見世人有將私財假于眾,使之營家而止取其本者,其家富厚,均及兄弟子侄,綿綿不絕,此善處心之報也。亦有竊盜眾財,或寄妻家,或寄內外姻親之家,終為其人用過,不敢取索,及取索而不得者多矣;亦有作妻家、姻親之家置產,為其人所掩有者多矣;亦有作妻名置產,身死而妻改嫁,舉以自隨者亦多矣。凡百君子,幸詳鑒此,止須存心。
今譯
人有兄弟子侄同居一家,而自己私財獨獨殷實,擔心被分割的,于是就購買金銀之類而深藏起來,這真是很愚笨。如果以十萬金銀來算,用來買產業,一年必定收益一萬。十余年后,所謂的十萬金銀,我已經取得,那分割出去的都是利息而已,何況那十萬還會產生利息呢!如果用來抵押做生意,三年就有一倍的利息,則所謂的十萬金銀,我已經取得,那分割出去的都是利息而已,何況再過三年又會翻一倍,賺的不知有多少,何必藏在箱子里,不憑借這來收利息,以有利于家眾呢?我見到世人有將其私財借給家眾,使其經營家業而只取其本錢的,他自己家富有殷實,又推及兄弟子侄,綿綿不絕,這是存心善良的回報。也有盜竊家眾的財物,或寄存在妻子的娘家,或寄存在內外姻親的家里,最終被那家的人挪用,自己不敢索取或索取不回來的,這種情況也很多。也有作為妻子的娘家或有姻親的親戚家的產業來置辦,結果被那家的人所占有的,這種情況也很多。也有以妻子的名義置辦產業,自己死后而妻子改嫁,把產業也帶走的,這種情況也很多。諸位君子,希望好好引以為鑒,要放在心上。
簡注
①典質:以物為抵押換錢,可在限期內贖回。
②篋笥:藏物的竹器。
實踐要點
本章也同上章一樣,涉及分家產的問題。有的人擔心自己私財被分割,就用各種方式私藏起來。最后并沒有什么益處,甚或可能引出新的問題,以致連私財都失掉了。作者指出,與其這樣私藏,不如拿來做生意,或借給家中其他人做生意,這樣還可以有更多收益。總之,在財富面前,私心有偏重,就可能失去財富,公心多一些,反而可能增加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