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臺灣史
  • 戚嘉林
  • 1634字
  • 2021-12-29 18:52:37

四 內附與減稅

番民相繼內附 臺灣自入我中國版圖以來,鳳山縣之“熟番”力力等十二社,諸羅縣之“熟番”蕭垅等三十四社,早已內附數十年,其余南北二路“生番”,見內附“熟番”賦薄徭輕、食飽衣暖,故亦愿內附。

1716年夏,南路“生番”山豬毛等十社共1,385人及北路“生番”岸里、掃捒、烏牛欄、阿里史和樸仔離等五社(位于臺中大度山右與大甲溪南丘陵山地)共3,368人內附。清廷訓令地方官加意撫恤,應循習俗,令其照舊居處,仍用本社土官管束,毋庸另設滋擾,除“熟番”聽其照常貿易外,大陸兵民毋許擅入番界生事及借巡查擾累,其南北二路每年各愿納鹿皮50張,各折銀12兩代輸貢賦,聽其按年輸納,此外不得絲毫派擾,以彰柔遠深仁。另外,諸羅知縣周鐘瑄因應岸里五社之請耕,乃于同年(1716年)底將約今臺中平原地方土地批賞給岸里等各社耕墾。

1724年2月,鳳山縣加走山土官加率雷等率領八社“生番”傾心歸化,每社每年繳納鹿皮5張以代替貢賦。同年底“生番”蘭郎等四社輸誠納貢內附。1725年3月,益難等六社“生番”歸化,每歲照例以鹿皮代稅。4月山后七十四社“生番”先后輸誠歸化,赍獻土物、戶冊,愿附版圖。6月“生番”巴荖遠等四社、貓仔等十九社輸誠歸化,各造報戶口,愿附版籍。1727年初,清廷平定水沙連社,當時該地各社男女歸順,情愿仍納番餉者共4,045名。1734年夏,沙里社“生番”席由敏等199人愿歸版圖,納餉供役。

然而“生番”的相繼內附在當時又產生如下不良后果:

1.因“生番”獷野難馴,從前內附之社每有行兇擾害地方,不行執法恐“熟番”效尤,逐加懲治又慮抗拒生事。

△《臺灣地圖》傀儡山生番二十七社(清乾隆朝)

2.一經歸化,漢人得以出入,犯法之徒走匿其地,捕獲較難。故自1737年夏始,清廷對各社“生番”之歸化聽其自便,并嚴飭通事等不必誘其來歸,以免致啟日后爭端。

課征番餉 清廷統轄臺灣后,對“番民”不課征田賦,僅課以丁口餉(清律:男子16歲曰丁,女子曰口),亦稱“番餉”,其餉率與對漢人所課者相異。

1.“生番”之輸餉:清初因循荷蘭殖民時期及明鄭時期遺制,令社商代行征收歸順“生番”所得鹿皮(或征實物折價,或征收折皮價銀),名之曰“輸餉”。當時,社商將日用所需之物赴社易鹿作脯,代繳社餉,官方只按總額征收,“土番”亦無知,全年所捕之鹿與雞、犬、牛、豕、布縷、麻菽等悉為社商所有。間有餉重利薄,社商不欲包輸,則又推給通事,名為“自征”。通事額外之克扣,無異社商。

2.“熟番”之丁口餉:依丁口而定,教冊(識荷文拼音字者)、公廨(管事頭目)與番丁每名每年征米1石、壯番1.7石、少壯番1.3石、番婦1石。

18世紀初,清廷對鳳山下淡水八社(力力、茄藤、放索、下淡水、上淡水、阿猴、搭樓、武洛等)征社餉米4,645石,較明鄭時所征之5,934石減少21.7%,但諸羅社餉則未獲裁減,仍為約7,700兩銀。然而當時諸羅縣申報之耕墾田園(不包括隱田)面積卻較明鄭末期增加2.2倍。亦即許多昔日“番民”之鹿場麻地,已為業戶請墾,或為流落寓居之民占耕。相對而言,諸羅各社的生存空間迅速縮減,這對以捕鹿為生的諸羅“番民”而言,負擔變相大幅加重。自清朝治理臺灣以來,每年維正之供7,800余金,花紅8,000余金,官令采買麻石又4,000余金,放行社鹽又2,000余金,總計一年所出共21,800余金。中間通事、頭家假公濟私,何啻數倍,“土番”膏血有幾,雖欲不窮得乎?

△ 福建巡撫黃國材“奏報彰化縣內山生番歸化情由折”

巨幅減稅優惠 1736年,乾隆皇帝諭令將臺灣四縣丁銀,悉照內地之例酌量裁減,由每丁征銀4.7錢減為2錢。次年,乾隆又下諭稱:“朕思民番皆吾赤子,原無歧視,所輸番餉,即百姓之丁銀也。著照民丁之例,每丁征銀2錢,其余悉行裁減”“務令番民均沾實惠”。

是時,臺灣地方府縣嚴格地執行乾隆皇帝的命令,“熟番”每人改征銀2錢,南從放(屏東林邊)、茄藤、力力,經目加溜灣、蕭垅、麻豆,北至牛罵、半線、岸里、竹塹、淡水等共60余社5,000余名“熟番”之應征餉額,由1737年以前的7,808兩降至1,018兩,減幅達87%。另外山豬毛社、傀儡山、瑯嶠、阿里山、崇爻、水沙連、哈仔難等歸附“生番”的應征餉額,則由3,781兩驟減至198兩,減幅高達94.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定县| 舒城县| 唐海县| 咸丰县| 广宁县| 江华| 逊克县| 淮阳县| 阳西县| 花莲市| 鄱阳县| 永城市| 安阳市| 诏安县| 高青县| 梁山县| 美姑县| 恩平市| 苏尼特右旗| 旬阳县| 永靖县| 都江堰市| 通海县| 尼木县| 开封县| 宣城市| 白银市| 合江县| 巴彦县| 宾川县| 德安县| 贞丰县| 磐安县| 塔城市| 哈巴河县| 望城县| 景洪市| 祁门县| 灵台县| 沂南县| 曲麻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