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時間的價值

時鐘出現后,人類開創了更匆忙的全新生活方式,這方面的文獻著作早已不勝枚舉。公共場所中的時計當然更如雨后春筍,到處都看得到現在幾點鐘;至少,大家一定開始把時間當成不斷流逝的東西,不留情地攤開來,一小時接著一小時過去。然而,就算在中世紀,最早的機械鐘還沒出現前,生活的步調一定就漸漸變快了。新科技或許只是最新的手段,來滿足人類根深蒂固的渴望。機械鐘的發展——“比較像是結果,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代興起的那股急迫感并非源于此,”歷史學家謝克納如是說,“時鐘是一種工具,輔助管理市民的生活,用鐘聲來協調工作時間,但日晷、沙漏和歷書也能發揮同樣的功效。”

的確,當時的大趨勢是把很多之前沒有計數(或計數方法差強人意)的實體加上數目或單位,時間的量化應該就屬于這個大趨勢,歷史學家克羅斯比稱之為“計量革命”。人類學家艾文尼指出,透視畫法、復式簿記、復音音樂、貨幣標準以及前所未有的重量和度量單位大約都同時出現。他在文章中提到:“在1300年左右,相對來說不怎么長的幾年內,西方世界中所有的事物幾乎都變成可以指定數字的本體;對現實的感知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時間變成可以測量的量化物質后,也變成眾人眼中可以賦予價值的商品。富蘭克林的名言“時間就是金錢”①這時尚未普及,但時間已經變成有價值的東西。大家除了覺得浪費時間很愚蠢,也認為這是罪惡。17世紀時的清教徒牧師巴克斯特曾說:“愛惜時間,就不會浪費光陰,而是把每一分鐘都當成最寶貴的東西來使用……也要想想,時間過了就無法挽回。現在不珍惜,永遠無法收復。世界上所有的人,用盡所有的力量和智慧,都無法召回已經消逝的時間。”

17世紀時,新的時計出現了,時鐘不再用立軸和擺桿控制,而是用來回搖動的鐘擺。最早想到這種機械裝置的人是意大利的天文學家兼數學家伽利略(1564—1642年)。伽利略注意到來回搖動的擺錘具有規律性;有可能他看到比薩大教堂天花板上微微搖擺的吊燈而得到靈感,甚至在晚年還擬訂了制作擺鐘的計劃。但到了17世紀50年代,最早的擺鐘才根據荷蘭天文學家惠更斯(1629—1695年)的設計制作出來。

17世紀結束前,擺鐘的精確度已經大幅改進,每天的誤差從15分鐘減少到只有15秒。到了這個時候,大多數的時鐘和手表都有分針,秒針也快出現了。時鐘的實用性終于超越日晷。或許不是巧合,在1660年以前,“準時”已經變成耳熟能詳的說法。

① 這個句子出現在富蘭克林1748年出版的《富蘭克林的智慧》一書中。然而,這個觀點很早就出現了,古希臘的演說家安提豐曾宣告:“代價最高的花費就是時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邯郸市| 青州市| 彭阳县| 唐河县| 那坡县| 和静县| 长沙市| 涪陵区| 扬州市| 马尔康县| 海安县| 德庆县| 顺义区| 峨眉山市| 昌江| 东兴市| 连云港市| 新和县| 阿克陶县| 尼玛县| 曲靖市| 富阳市| 保德县| 田阳县| 长春市| 黄龙县| 顺平县| 旌德县| 宜章县| 泽州县| 西安市| 武威市| 舟山市| 温泉县| 右玉县| 静海县| 霍林郭勒市| 满洲里市| 宁阳县| 福海县| 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