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分析:語言與人性的奧秘
- 王新剛
- 1007字
- 2021-06-03 10:45:33
學習
學習是人類智力的根本特征,從出生開始我們就不斷地從周圍環境中學習,同時人的認識能力和適應能力也是在學習中逐漸發展和完善的。由于學習理論最早來自行為主義,所以行為主義將學習定義為:學習是基于經驗而導致行為和行為潛能發生相對一致的變化過程。這里要強調的是,經驗本身包含了動機性的功能和行為功能之間的聯結,外部行為只是內部精神過程的一種執行。
到目前為止,心理學一共發展出了五種學習理論,它們分別是行為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人本學習理論、觀察學習理論和內省學習理論。這五種學習理論都可以解釋為功能聯結理論的不同特例。
人在出生的時候只有一些簡單的本能性或動物性的大腦結構,其他所有的復雜心理和行為都是后天學習而來。有時候我們會在新聞中看到人類的嬰兒被動物掠走,幾年后等到他重新回到人類社會已經永遠不可能恢復到與其他孩子一樣的心智了。這些都說明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行為學習理論強調環境對人行為的影響。學習者對行為的結果非常重視,在環境中得到報酬將進一步強化其動機。這種強化不一定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內部的。對動機的強化是功能性的,同時,強化所產生的行為在大腦內部也是功能性的,這樣動力性功能和行為功能就能聯結在一起。用功能聯結理論來解釋行為學習有兩個優點:①能夠清楚地知道心理過程;②功能聯結可以表現為語言性的功能詞之間的聯結,而很多強化作用以及條件作用都是語言性的,所以這有利于語言分析。在新理論中,語言分析和行為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是等價的。
認知學習、人本學習、觀察學習和內省學習有一些共同特點:①研究的都是精神過程;②強調學習的中間過程,包括目的和意義。本書要對現在的這幾個學習理論提出批評,雖然他們自認為研究的是精神過程及其目的和意義,但是沒有一個理論能從意義的角度表示出精神過程是如何運行的。認知學習理論繼承了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聯結,并希望用更復雜的聯結過程來表示認知活動。這本來是一個好的開始,只要我們進一步發現認知功能詞及其背后的功能作用就可以用這些功能詞的聯結來表示心理過程。顯然,認知學習理論沒有走到這一步。除了用功能詞的聯結來表示心理過程,最重要的是用功能詞來激發、引導和組織學習。例如,科學工作大多數時候是艱辛和枯燥的,但是科學家們往往會通過不斷地自我激勵來學習和探索新的知識。
心理分析理論通過豐富的功能詞能夠最大限度地影響和控制學習過程,作為一個統一性理論,無論是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