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真相:傅海棠演講集
- 傅海棠論述 沈良主編
- 1604字
- 2021-06-03 10:46:42
傅海棠:中國崛起的奧秘,在于四大支柱一大核心
2017年9月24日
2017年9月24日,由七禾網主辦、國泰君安期貨協辦、傅海棠頻道微信公眾號和揚韜略微信公眾號特約支持的“《中國崛起的奧秘——財富論》公開研討會”在杭州召開,以下是傅海棠的演講實錄整理。
觀點摘要
經濟學,顧名思義,目的應是指導經濟怎么樣更快、更好地發展,減少問題,有了問題馬上解決問題,上一次出問題了,未來如果有同樣的問題,提前把它避免過去,這是經濟學的意義。
指導經濟更好、更快、更平穩地發展,創造更多的財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建設強大的國家,這是經濟學的目的。
有人說政府別管,讓市場自己來,這是不對的,首先政府肯定想要管好,現實中可能某些環節管得好,某些環節管得不夠好,但即使管得不夠好,也比不管好。
在一個時間點,無論價格高和價格低,沒有房子的人數量是不會變的,房子的總數也不會變,該有幾個人有房還是有幾個人有房,這和價格沒有關系,有關系的是數量問題。想要買不起房的人有房,首先得增加房子的數量。
無論房價高低,只要房子數量夠了,我們肯定家家戶戶都有房,那買房就不用愁了。
經濟學研究不好,投資也做不好,我做投資這么多年,幾次大的機遇都是從研究宏觀經濟上抓住的。
經濟要發展、人民要富裕,必須有一個前提——要有一個強大的政府帶領,這是第一要素,中國經濟發展得好的原因就是共產黨領導得好。
我們勞動本來就是為生活提供便利的,蓋了房子我們好住進去,改善我們的生活,修造了高鐵,改善我們的出行。
一個國家沒有自主的貨幣,經濟根本就發展不起來。
全球經濟真正騰飛,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廢除硬通貨,實行紙幣。
我們做期貨也是勞動,是腦力勞動,引導商品的合理價格,也有正面作用。
研究經濟學的時候要想盡辦法怎樣促進勞動,怎樣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快速致富的辦法是多生產物質財富。
實實在在的物質財富是根本,財富靠生產,有生產能力絕大部分問題都能解決。壞賬、經濟周期、不可持續、人口紅利、地方債等,都不是大問題。
貨幣收放得當可以使得經濟繁榮,貨幣收放失當可能會導致經濟危機。
經濟學的前提不應該是假設,而應是一種確定性。
貨幣是經濟發展的命脈,貨幣是各個經濟環節的紐帶,是推動財富創造的源泉。離開了貨幣,經濟就成了無源之水。
中國是制造業大國,生產鋼鐵、修建鐵路都需要貨幣來交換和支撐,我們M2的增加不算多。
貨幣供應促進生產,促進收入提高、消費提高。
沒有通貨膨脹,就沒有經濟高速增長,但是不能是惡性通脹,只能微量通脹、溫和通脹。
貨幣自主,要對癥下藥,增發對應貨幣量,提高生產效率,但不能過度增發,要以促進生產為目的。物價平穩或微漲,消費平穩或有促進,企業利潤增加,促進財富生產,經濟就發展了。
貨幣不自主,貨幣量不夠,可能引發物價下跌、通貨緊縮,企業利潤減少或虧損,消費意愿下降,財富生產減少,經濟就蕭條了。
貨幣政策錯誤,調節失當,才會引發危機;貨幣政策正確,調控得當,就能保持經濟景氣。
要不斷地促進生產,千萬不要壓制生產。搞經濟,只有生產增加,經濟才能好,這是最大的根源。
勞動創造財富,財富的創造過程就是生產。
經濟繁榮,主要來源于生產的繁榮。
生產能力富余,好于消費能力富余,生產能力略微超過消費能力是好事。
財富多了不是罪,不夠才是罪。
需求是旺盛的,并且會越來越大。
庫存就是蓄水池,類似穩定器,有庫存,市場才能減少大幅波動。
我覺得北京的房價、上海的房價,若干年以后,會繼續上漲。
一項商品,能否讓大家都消費得起,表面上在于價格的高低,而實際上在于生產量的多少。
只要生產量足夠大,價格會自動匹配到大家都買得起的范圍。
市場是政府建立的,市場來自政府,沒有政府,就沒有市場。
經濟活動最大的管理者是政府,政府的有效管理和干預就是“管理調控”,管理是綱,市場是目,綱舉則目張。
整個社會的勞動組織者是政府,政府就是經濟這艘大船的船長和舵手。
個人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很可能以私利為基礎,政府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則是以公利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