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真相:傅海棠演講集
- 傅海棠論述 沈良主編
- 1346字
- 2021-06-03 10:46:36
? 舉例:豆粕和菜粕的上漲分析
下面我根據今年(2016年)的行情走勢舉兩個具體的例子,以便說明怎樣去分析農產品的行情。大家都知道,今年豆粕在過去這幾個月的行情,漲幅接近50%。為什么上漲呢?在沒上漲之前怎么去分析判斷它上漲?
首先,大豆這一波暴漲的原因主要如下:第一產量,首先是南美洲,在收獲之初遇到了天氣問題,尤其是阿根廷暴雨不斷,對收獲造成了很大的阻礙,還有很多低洼地帶的大豆被水淹了收不上來,所以后來美國農業部報告也說了阿根廷大豆產量降了。
阿根廷降低了350萬噸,其實不用美國農業部出報告,之前你也可以分析,因為它收獲期間出現了問題,巴西在生長期間出現了干旱問題,這個提前就要注意了,所以說生產這邊,供應出現了問題。在過去的三年全球大豆是連年大豐收,北美、南美都大豐收,再加上過去幾年全球經濟都不太好,尤其中國經濟是相對低迷的。即便如此,過去連年豐收的大豆也被消化掉了,那接下來開始減產了,供應就會出現問題。所以你想一想為什么豆粕從2200漲到3000多,這是主要原因之一。
再說需求,在過去的幾年中農產品的價格是很低迷的,玉米、豆粕等,價格都很低。可是畜禽價格反而不是太低,所以說養殖行業有了很好的效益。造成了在過去的一年當中,養殖業積極擴張,據統計,雞的存欄量比去年(2015年)同期增加15%,母豬的存欄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養牛豬。什么叫養牛豬?牛是黃牛的牛,牛豬,就是豬養得像牛一樣大。因為生豬養殖者賣豬仔的價格很高,都達到每頭1000~1300元之間,15公斤的豬仔都在這個價格,以往一般的毛豬養到100~110公斤出售,可是他買一個豬仔就是一千多元,養到100公斤左右就賣掉會沒有效益,必須再養大養到150公斤左右才能賺錢。為什么往大里養?因為飼料價格便宜,可是這個豬對飼料的消耗每個階段不一樣,生豬養到100公斤,料肉比大概是3斤復合飼料長1斤毛豬,一般100公斤的毛豬也就六百斤飼料,可是100公斤到150公斤這段時間飼料消耗是很大的,大概是5斤飼料才能漲一斤毛豬,所以養豬者養牛豬就對飼料造成大幅消耗。豆粕的需求相當好,100~150公斤這50公斤的豬飼料的消耗甚至可能相當于100公斤以前的飼料總消耗。
因為供應收縮,需求良好,由此造成了豆粕的大漲。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這個替代品,因為粕的三大類,第一是豆粕,第二是菜籽粕,第三是棉粕,還有一個能替代豆粕和棉粕的飼料叫DDGS,就是玉米生產酒精以后的酒糟,它的營養價值和菜粕、棉粕差不多,可是國家今年對進口DDGS進行了嚴格的控制,所以DDGS的進口量大幅度下滑。
去年的菜籽,農民出售的價格很低,大概在1.6~1.8元之間,所以造成了油菜籽面積的大幅下滑,據我觀察中國的油菜籽種植面積減幅在35%以上。在油菜籽大幅減少種植面積的情況下,又遇到了天氣問題,都知道南方暴雨連天,陰雨連連,在這種情況下又造成了油菜籽單產大幅度降低。很多地方油菜籽單產的降低在兩到三成,所以今年油菜籽減幅大,這就影響了菜粕的供應量,棉粕也是因為上一年棉花價格低迷造成棉花種植者大幅度減少棉花種植面積,去年棉花種植面積其他地方減幅在40%左右,新疆減幅在15%左右,又趕上新疆去年連續高溫,造成了棉花單產的大幅下降,減產幅度在15%以上。
所以說綜合以上因素,粕在供應方面出現了嚴重問題,在需求方面又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所以才造成了最近兩個月以來的兩粕大漲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