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思政教育“八個相統一”在金融學課程中的實踐與反思

魏 瑋 孟可欣(1)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深刻闡明學校思政課的重要意義,就如何辦好新時代思政課做出部署、提出要求,為做好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2)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3)這“八個相統一”,是思政課建設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系列規律性認識和成功經驗的科學概括,是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要原則。(4)

不僅如此,微觀上來說,這“八個相統一”還可以對每一門課、每一節課的思政內容提出指引,用這“八個相統一”來檢查每一次備課的內容,反思每一次課的授課效果,推動每一次課的改進。以金融學課程為例,金融學課程本身具有極強的時代性和實用性,特別是涉及學生怎么看待金錢和財富,怎么理解貧富差距與公平和正義,對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都有很深的影響,思政本身就是金融學課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八個相統一”正是衡量金融學課程的標尺。

一、金融學課程應用“八個相統一”的實踐

(一)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

政治性,意味著有明確的政治立場和原則;學理性,即學科專業理論。兩者在思政教育的統一,意味著教與學的過程中都要既學理論知識,也要明確自己的政治立場和原則。

融通資金的各種形式都是金融,股票市場資金流動激勵企業做大做強,商業借貸引導資金流動,緩解資金緊張;可高利貸茹毛飲血,不僅利滾利,更有各種錯綜復雜收取高額費用的方式,有的甚至披上“校園貸”“消費貸”的外衣,走進校園,禍害學生。金融學的課程,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金融學的理論,也要告訴學生類似高利貸的金融形式就是政治不正確,既不能自己受誘惑,也不能利用自己的專業理論從事高利貸活動陷害他人。從事正常資金融通的行為沒有問題,但支持破壞社會穩定的籌資活動就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喪失了政治性。金融是政治的重要支撐,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是培養金融人才的必達項。

(二)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

知識和價值在不同領域不同流派有不同的定義,落實到金融學的課程中,知識是一條條公式和定義,是對金融體系各要素的理解和表達,其價值體現在能否產生效益,產生增值。價值性和知識性,相輔相成,互生共贏,沒有知識,價值就沒有抓手,沒有價值,知識就無用武之地,只會漸漸消沉。要注意的是,價值性和政治性一樣,包含了方向與原則,思政教育強調的就是正確的價值性,分辨并遠離錯誤的價值。

掌握了關于商業銀行主要業務的知識,結合當下資管新規,就明白理財和存款以及保險在兌付上的區別,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學生家庭投資規劃都具有很高的價值性。明白了風險和收益均衡的理論知識,也就能真正為自己和投資者創造適合他們的價值。但是,如果利用監管漏洞,利用自己所學的金融知識,開展非法融資,就直接喪失了價值性。金融學本就在應用經濟學領域,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也是金融學課程的內在要求。

(三)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

建設性,就教學來說,也就是在原有課程知識、理論和價值的基礎上有新的構建,有創造性。時代在前進,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唯有跟上時代步伐甚至引領時代,才能創造更大價值,金融學的課也才更有意義。建設性的基礎正是批判性,辯證地、唯物地、批判性地看待現有知識體系、各種現象和事物的優缺點,才能有所發現,才能有所建設。思政教育的最終目標之一就是培養思想健康的人,會獨立、辯證地思考。

講授貨幣政策的時候,我們批判性地分析每一種貨幣政策工具的優缺點,也看到我國央行不斷學習國外發達國家經驗,相繼推出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中期借貸便利,并于2019年8月推出貸款基礎利率,貨幣工具的不斷完善正是在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的合力推動下進行的。金融學的教學更應該切合時代的發展,帶領學生跟上現實世界,實現教學的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

(四)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

知行合一,方能成事。落實到金融學課程教學中,結合所處的時代,我們不僅有各種軟件工具模擬操作,也有同學們家庭相關的各種金融需求,為學生實踐自己所學理論提供了便利。我們教金融市場,教股票期貨,教各種金融投資理論,我們也有實踐操作課程,上機模擬操作,這些課程的組合,正是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

對于思想政治上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就更加重要。商業銀行失敗案例中,很多關鍵業務人員都是知道理論,知道對錯,但是面對高回報等誘惑,卻忘記了風險,沒有做到知行合一。同學們之間的借貸也一樣,可能明明知道借出去的錢用去揮霍,并且沒有可靠的還款途徑,依然可能受同學間感情的影響。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才能讓知識和理論真正創造價值。

(五)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

如同社會核心價值觀一樣,大的方面統一概括為12個詞,24個字,但具體表現細節可以各有不同。金融學課程的思政教育也一樣,以黨和國家意志出發,在大是大非原則性問題上保持高度統一,但具體到我們金融學的各門課程,就可以結合當下熱點、時事、教師的經歷、班級的規模、學生的不同情況等,進行多樣化的教學。

(六)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

思政教育的教與學,是相互融合的,無論是在年齡、閱歷、知識儲備、實踐經驗上,教師都具有天然的教育優勢,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特別是幫助學生從未成年人過渡到成年人,思想上也要跟著成熟起來。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主體性也時刻提醒教師教育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掌握知識,學生的思想政治要達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就是重視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

(七)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

這一條著重于教師的教學方法,育人如樹木,要灌輸營養、灌輸水分,同時也要啟發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灌輸的營養得以發揮效用。我們給學生講借貸,講從私人借貸發展出的商業借貸到商業銀行,講中央銀行存在的必要性,也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要有監管,監管的方向是怎么樣的,促使學生理解整個金融體系的運作,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養。

(八)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

顯性教育是公開的、有組織的教育,隱性教育是相對于顯性教育而言的,它更側重于用文化、環境、情境、行為去感染、啟迪學生,達到教育的目的。如果學生在課堂上聽到教師講信用、講金融風險,課下卻發現教師從事非法集資,對央行監管視而不見,不僅課堂教學的效果全然喪失,甚至還會起到反作用,對課程及課程所包含的思政要素充滿懷疑。因此,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的效果,否則只能南轅北轍,事倍功半。

二、應用“八個相統一”的教學問題反思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經從“思政課程”逐漸轉變到“課程思政”,作為應用經濟學的一門學科,金融學課程的思政要素有很多可以結合當下進行分析。雖然有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八個相統一”的原則作為指引,但如何將知識教育、理論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起來,依然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

(一)教師沒有對思政教育進行充分準備

雖然教研室提煉了金融學課程,如金融學每一章的思政要素,但具體到教師講的時候,經常比較隨意,把思政要素當作一個知識點去講解,而不是融合在課程本身。這個問題,實際是對思政教育沒有充分重視與準備,沒有給思政教育預留足夠的準備時間以及課堂上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時間,導致最后往往達不到思政教育的目的與效果。

(二)教師自身實踐經驗不夠

講到期貨的風險,教師本身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在授課過程中,變成了強行完成授課內容,有照本宣科的嫌疑。雖然期貨有風險,或者期貨不在個人選擇的投資范圍內,但是也可以借助模擬軟件等進行預先的實踐,才有親身感受告訴學生。

(三)課程思政的多樣性沒有得到體現

不同專業不同班級課程安排不一樣,前序和后續課程也不一樣,課程思政的多樣性沒有得到不同的體現。另外,處的成長階段不同,不同興趣志向、不同階段學生的思想差別較大。如果一味一模一樣地進行思政教學,可能會讓學生失去興趣,也會達不到效果。

(四)說得太多,聽得太少

由于課程時間所限,教師往往將更多精力和時間花在講課上面,講自以為學生不懂的,講想重點介紹給學生的。教師想灌輸自認為正確的給學生,卻沒有足夠的時間聽學生到底怎么想,學生想聽什么。但是如果缺乏了學生的反饋,教師的輸入又有多少能得到想要的效果呢。

三、應用“八個相統一”的思政教學建議

思政教育跟所有教育一樣,考慮最重要的就是教育主體——學生。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體——大學生的特別之處在于,通常他們年齡上已經成人,但卻突然從高中緊張的學習到了較為放松的大學環境,作為步入社會生活的過渡時期,高校思政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此階段逐漸形成并穩定,思想思考的方式方法也較為成形,政治方向及相應的原則也更加清楚,不僅如此,他們有了一定數量的金錢可供支配,還有了更多時間可以花錢,可以做學習以外的很多事。思政工作教育得當,我們就培養了一個有利于社會主義建設的青年,做得不好,可能只會培養出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八個相統一”給了我們原則和指引,實際上也給了我們更高的要求。結合這些,建議如下:

(一)聽學生談困惑,明確學生需要的課程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學生,知道學生具體情況,了解學生的困惑,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思政,為學生提供指導,才能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

本科初期,學生剛結束高考的壓力,此時大部分學生尚未確定職業生涯規劃,高校課程安排往往以通識類課程為主導,專業類課程為輔且尚未分流。學生之間的課程相關性較高,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索專業興趣的同時,不妨引導學生鍛煉團隊協作、人際交往等能力,進行集體座談教育。本科中期,學生對自身認知以及職業認知進一步加強,專業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畢業之后的去向,如直接就業、考研,還是做西部志愿者回報社會等,進行包括人生理想教育、道德理想教育、職業理想教育和社會理想教育四方面的理想教育。本科后期,學生各方面發展趨于完善,此時應加強道德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評判能力,知法守法,維護社會穩定。

(二)準備更多,實踐更多,互動更多

作為教師,思想上重視課程思政后,就應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分配給課程思政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在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政需求后,就應有針對性地選擇案例、選擇情境來灌輸思政理念,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不斷修正自己的思想。案例教學在過往的教學經驗中都被認可,正是因為其聯系實際,讓學生有代入感,而不只是空洞的理論。思政教育也要運用更多案例,更多運用可以讓學生有代入感的案例進行分析。互動的過程就是學生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反饋的過程,同時,也是不斷讓教師掌握學生思政狀況的方式。這也是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的重要方法。

充分準備的一大利器就是列清單,可以對每一個知識點進行有無開展思政要素、有無互動可能的檢查。列入清單,就不容易遺忘,也更有助于分配時間。

(三)不斷反思、不斷改善

每一次互動都會給我們新的啟發,也會發現新的問題,唯有不斷改善,形成良性循環,才能讓課程思政工作越做越好。

相信有了“八個相統一”作思政教育的指引,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肯定會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EB/OL].2019-03-19/2019-08-20.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319/c64094-30982234.html.

[2]沈嘉祺.論隱性教育[J].教育探索,2002(1):54-56.

[3]任宇涵.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隱形教育探析[J].文教資料,2013(25):102-103.


(1)魏瑋,經濟學博士,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消費經濟研究。孟可欣,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2017級金融學本科生。

(2)新華社.論習近平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EB/OL].2019-03-19/2019-08-20. http://www.xinhuanet.com/nzzt/21/.

(3)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EB/OL].2019-03-19/2019-08-20. 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319/c64094-30982234.html.

(4)人民日報評論員.習近平為何如此強調思政課?這四篇評論員文章告訴您答案[EB/OL].2019-03-25/2019-08-20.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9/0325/c1003-30993928.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长县| 疏勒县| 甘孜| 安宁市| 深州市| 望江县| 萝北县| 阜宁县| 临邑县| 延津县| 蓬莱市| 隆化县| 门源| 宝鸡市| 绥阳县| 道孚县| 武陟县| 调兵山市| 泽州县| 乡城县| 平顺县| 广汉市| 松滋市| 前郭尔| 正蓝旗| 云林县| 闽侯县| 西乌| 光泽县| 阿勒泰市| 昌图县| 惠来县| 庆城县| 柏乡县| 洮南市| 昌乐县| 恩平市| 泽普县| 区。| 常山县| 舟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