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華為核心競爭力:華為人才培養的16條規則作者名: 吳帝聰 李治明本章字數: 1772字更新時間: 2021-06-21 18:03:46
前言
在當前這個處處充滿不確定性的新經濟時代,有的民營企業的發展舉步維艱,形勢非常困難。它們越來越覺得自己不懂消費者,不知道未來該如何走下去,營銷越來越沒有效果。尤其是那些中小企業,猶如割韭菜一般,出現一茬,倒下一茬。而有的民營企業則在夾縫中求生存,最后不但尋到了生機,還發展得風生水起。
其實,市場競爭是一種你死我活的生存游戲,比的是誰能在漫長的歲月里活得久。只要活下去,就會有可能彎道超車,甚至有可能占據行業的壟斷地位。
縱觀整個市場經濟的發展,“科技”代表著最先進、最前沿的詞匯,這是許多創業企業所追逐的。他們認為只要自己的企業擁有最前沿的科技,就如進入無人之境一般,在市場中縱橫馳騁,成為行業里的“老大”。但科技畢竟是可以更迭的,且沒有誰的科技成果能夠一直保持領頭羊的地位。市場瞬息萬變,科學技術也會像海浪一樣“后浪推前浪”,一浪勝過一浪。所以,科學技術也不能成為一個企業永占行業“第一把交椅”的保障。這也正是為何我們經常看到有企業乘著科技之風快速興起之后,又快速隕落的原因。
也有人認為企業能夠生存下來,并能夠持久發展的保障是金錢。不可以否認金錢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金錢是保證企業能夠順暢運作的基礎。但企業能否真正賺到錢,還必須依靠企業上下團結一致,為共同的奮斗目標而不懈努力。這樣大家協力奮進,才能為企業換來經濟效益和利潤。
所以,一個企業的靈魂不僅是先進的科學技術,也不僅是金錢。華為就是一個極佳的例子。
33年前,華為沒有人才、沒有資金、沒有技術、沒有背景,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初創企業,成長為今天中國最優秀的科技企業之一。華為奮斗的這33年,是充滿憂患、堅韌不拔的33年,是血與淚的商業長征。33年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這位低調而謹慎的“狼王”,默默地引領著18萬人的龐大通信帝國不斷前進,創造著各種各樣令人瞠目結舌的商業神話。
目前,華為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最大的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設備商,業務遍及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9年華為在全球智能手機銷售領域銷量排行榜中位居第二,僅次于三星,已經超過蘋果這樣的巨頭;華為在2019年度全球品牌價值500強中名列第12名,并且該成績以每年呈上升趨勢不斷攀升;當前5G已成為全球潮流和趨勢,并將進入商用之際,華為在最短的時間、以最快的速度,在5G、微波以及二者的結合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華為所創造的神話不勝枚舉。華為不但活了下來,而且還比絕大多數競爭對手活得更好。如今,全球對華為的發展刮目相看,甚至對華為有一種強烈的敬畏感。
作為科技企業的翹楚,華為為什么能夠在強者如林的跨國企業中頻頻勝出?華為的成功崛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華為的快速發展,也不是憑偶然實現的。關鍵在于華為有一種別的企業所沒有的特質——華為核心競爭力,也就是華為的人才培養規則。
一直以來,在華為核心競爭力的指引下,每一個華為人能夠長期堅持艱苦奮斗,能夠用實際行動實現人生價值,能夠沉下心來做事業,能夠團結協作為共同理想而奮斗,能夠像狼一樣去戰斗,能夠在競爭中收獲進步,能夠時刻保持開放和分享的姿態,能夠將產品做到極致,能夠一切以客戶為中心,能夠保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能夠時刻保持危機意識,能夠注重學習和自我提升,能夠不斷尋求創新,能夠帶著理性去冒險,能夠為華為的生存和發展而無私奉獻自我。這些都是華為核心競爭力及其內涵的體現。也正是如此,華為不論外部風云如何變化,都能始終堅持上下同欲,專注做好自己的事情,用艱苦奮斗迎來屬于自己的輝煌。
一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更離不開核心競爭力的指引,人才培養規則就是企業理念的精華,是企業靈魂的集中體現,也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為謀求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動力源泉。華為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從一個弱小的企業變得堅不可摧。也正是因為有了華為人才培養的16條規則,才使得華為成為中國企業走上國際舞臺的成功典范,成為中國創新創業的優秀樣板。
本書全面梳理和總結了華為人才培養的精華所在,包括奮斗、創業、專注、團隊、戰斗、競爭、分享、工匠、服務、求實、危機、學習、創新、灰度、冒險、奉獻。本書針對華為的這16條規則展開討論,讀者可以從這16條規則中學習到華為的核心競爭力,更能從中找到華為能夠成功的原因。華為的這16條人才培養規則是華為智慧的濃縮,是任何時代、任何企業都值得學習的楷模。
吳帝聰
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