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天才一樣記憶
- 李連芬 石偉華
- 2509字
- 2021-06-21 17:57:34
一、人類關于記憶的探索
“魚的記憶只有七秒”是流傳很廣的一句話,但是沒有科學的依據。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很多的科學家分別對各類觀賞魚類,如金魚、天堂魚、斑馬魚等進行了有關記憶的研究。通過大師的實驗,科學家們發現不同的魚類記憶能力也有很大的區別,通過反復地訓練和刺激,不同的魚類對外部環境刺激的記憶也不一樣。有的魚類對某些環境刺激的記憶能夠保持幾個月的時間。
其實“魚的記憶只有七秒”這句話據說源自一句廣告詞,其實它的下半句才是這句話想表達的重點:
魚的記憶只有七秒,所以永遠不會覺得無聊!
雖然這句話只是一句謠傳,沒有科學依據,但是這句話卻包含了很大的科學道理,而且和人類大腦的記憶有著極其相似的地方。
魚的記憶只有7秒,說明大腦對于記憶過的信息是可以遺忘的。
雖然魚的記憶只有7秒,但是經過一定的外部刺激或者重復刺激后,仍然可以保持長久的記憶。
不同的魚對信息的記憶能力是不同的,同一條魚對不同的刺激的記憶也是不同的。
我們再來看看人類的大腦。
人類的大腦是有記憶功能的,但是同時也有遺忘的功能。很多的信息在短時間內雖然能記住,但是很快就會被遺忘。
如果想要長期的記憶,就必須通過不斷地重復才能實現。但是對于強烈刺激產生的記憶,即使不被重復,也會產生長期的記憶效果。
大腦的記憶來源于外部的刺激。
什么是外部的刺激呢?
就是我們的大腦通過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感受到外部的信息,并對大腦皮層產生刺激,從而形成記憶。
所以,刺激越強烈,大腦皮層保留的信息就越牢固。
比如我們去參觀一個花展,可以看到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花。花的顏色、形狀、大小多達數百種甚至上千種。一場花展下來,如果問你哪朵花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能都沒有太清晰的印象了。
但是,如果在眾多的花中,有一朵食人花(假想一種花),前面有個明顯的警示牌,上面寫著“此花危險,請勿觸碰”。但是你好奇心太大,非要拿手去摸一下,結果在手剛剛碰到葉子的時候,被食人花的花朵突然咬了一口,把手咬破了。幸好手抽得快,不然可能手指都不保了。
雖然上面的這段經歷是我們假想出來的,但如果真有一段這樣的經歷,當再有人問你對哪種花印象深刻時,你的答案肯定只有一個,那就是“食人花”。
為什么唯獨對這種花印象深刻呢?原因很簡單,就是這朵花給我們造成的刺激非常地強烈。刺激越強烈,記憶就會越深刻。
記憶其實包含兩個不同的過程,分別是“記入”過程和“憶出”過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人類大腦“記入”的能力是一樣的,只要沒有生理上的病變,大腦都能正常地記住我們感受到的所有信息。但能不能憶出,這個就不一定了。
我們是不是經常有這樣的感覺:當看到一個人,或者聽到一首歌,或者遇到一件什么樣的事情時,總覺得之前好像在哪里遇到過。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其實就是記憶中有類似的信息,但是大腦卻不能提取到它并回憶出來。
我們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有時候想要回憶一個人的名字或者一本書、一首歌、一部電影的名字,卻怎么也想不起來。但是突然有一天,因為其他的什么事情的刺激,一下子就想起來了。
這些類似的經歷說明了什么?說明這些信息都在我們的大腦中保存著,只是我們在需要它們的時候回憶不出來。
正如有人提出的“記住容易,憶出難”。我們研究記憶,學習記憶方法,提高記憶能力,實質上就是提高大腦能夠準確、高效地“憶出”的能力。
我們平常所說的“忘了”,并不是指記憶的內容從大腦中消失了。記憶的內容都還保存在大腦皮層的某個位置,只是我們大腦的意識層沒有辦法找到它。比如,我們家里不常用的一些小的物品,今天拿回家后隨手往某個抽屜或者角落里一放,三天后或者三年后想用的時候怎么也記不清放到哪里了。
其實東西沒有丟,只是我們找不到了而已。但有一天,當你看到某個包包或者某個和它有關聯的物品時,就突然想起把它放到哪里了。
而我們研究記憶方法,就是研究如何能夠記住每件物品存放在了哪個區域,在需要用的時候能夠把它取來。
人類大腦的記憶從時間的維度來分析,大概可以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兩類。短期記憶又可以分為瞬間記憶和短時記憶。長期記憶又可以分為長時記憶和永久記憶。

什么是瞬時記憶?
我們走在大街上,身邊很多人與你擦肩而過,那么這些人的長相、體態、服飾以及他們走路的姿勢、表情等都會在你腦海中形成瞬時記憶。我們可能根本沒有注意到這些信息,但是只要我們的眼睛看到過的,都會形成瞬時記憶。
比如你在一個教室里,有30個孩子在上課。課間休息時,孩子們都要相互打鬧、說笑,你在椅子上閉目養神,但是每個孩子說話、大笑的聲音,甚至每個孩子說過的每句話,都會在你的大腦中形成瞬時記憶。
因為沒有強烈的刺激,這些瞬間記憶在后期是很難回憶起來的。
那短時記憶是什么?
我們來看一個經常會發生的例子。比如你正在忙一件什么事情或者正專注地玩一個什么游戲,這時候有人問你“幾點了?別耽誤了開會”,你看了一眼腕上的手表說“還沒到點呢”,然后接著玩你的游戲。但轉眼你可能就忘了你剛才看表的時候是幾點,但事實上你剛才真的是已經清楚地看到手表上顯示的時間是幾點幾分。這就是短時記憶的一種。
又如你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廣告比較感興趣,想咨詢一下產品,于是看了一眼咨詢電話是86325719(隨意虛構),于是拿出手機撥打過去。但不到一分鐘掛斷電話后,你就已經把這個電話號碼忘掉了。這也是一種短時記憶。
一般情況下,短時記憶保持的時間就在幾秒鐘至幾分鐘之間。超過十分鐘的記憶其實就不算是短時記憶了。
長時記憶一般有兩類。一種是刻意的記憶,一種是被動的記憶。
刻意的就是主動把信息記住。比如為了考試要背誦一些知識點,記憶大師比賽要記住一副撲克牌的順序,明天有件重要的事情必須要幾點幾分做等。
而被動的長時記憶就像是前文中我們虛構的“被食人花咬破了手指”等這類有強烈刺激的事件導致的記憶,雖然不是主動要記住的,但仍然可以記很長時間。
長時記憶能夠保持幾個小時、幾天甚至幾年的時間。如果長時記憶再經過一定程度的強化和重復,就會變成永久記憶了。
比如我們學習的母語中的常用字、詞的讀寫聽說,基本都可以變成永久記憶;騎自行車、開車的能力,生活的基本常識等,基本都屬于永久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