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抗拒焦慮,才有可能打敗它
現代社會,有多少人不焦慮呢?我們為生存問題焦慮、為工作中的壓力焦慮、為未來焦慮,曾經有心理學家認為,焦慮之于人,就像空氣一樣如影隨形,拒之不能。但是焦慮又與空氣有所不同,即焦慮會隨著人們情緒狀態的改變,隨意四處蔓延。例如,當你心情愉悅時,焦慮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相反,如果你心情煩躁、郁郁寡歡,則焦慮也會變本加厲,甚至侵占你整個的心靈。在了解焦慮的特性之后,聰明人當然不會放任焦慮肆意蔓延,而是會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也遏制焦慮的發展態勢。
然而,我們卻有很少人意識到自己的焦慮,任由焦慮傷害自己,也有一些人,他們一提到焦慮,就如臨大敵。如此嚴重兩極分化的態度,讓人驚訝。對于焦慮是否值得人們擔心,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還有些人對于焦慮避之不及,仿佛焦慮是多么嚴重的瘟疫,一旦沾染上就無法清除。
實際上,焦慮根本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可怕。焦慮也是人的正常情緒之一,適度的焦慮還能刺激人們更加積極奮進,也幫助人們以更好的狀態接受新鮮事物。當然,過度焦慮則會讓人坐臥不安、心神不寧,甚至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納和承認焦慮,然后才能把握好焦慮的度,才能防止焦慮的負面作用發生,盡量使其發揮正面作用。
陳玉在醫院上班,她從衛校畢業以后,就一直當護士,她這一干就是20多年,現在的她已經四十多歲了。今年,醫院要進行人事變動,老護士長退休,她自然而然成為新任護士長,以她的經驗和資歷,這是當之無愧的。然而,陳玉是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尤其是對工作,成為護士長之后,更是努力工作。她要求每一名護理人員都要達到最高的衛生標準和護理標準,這讓護士們叫苦不堪。
在陳玉走馬上任之后,醫院接連幾次在衛生局的檢查中都表現突出。為此,院長對于陳玉的工作表現也很滿意。然而,漸漸地,關于陳玉的流言就傳出來了,小護士們私底下都稱呼她“滅絕師太”。
對此,陳玉有所耳聞,卻難以改變自己。她不但有完美主義情結,而且凡事都要求做到盡善盡美,是典型的焦慮癥患者。每次交代給護士們的工作任務,她總是要反反復復檢查好幾遍,而且要再三詢問和確認。為此,護士們都對她意見很大。在這種情況下,陳玉開展工作也增加了難度,和同事之間的關系也失去了曾經的和諧融洽。在年終的評選上,陳玉居然得票很低,這讓對她的工作非常滿意的院長大跌眼鏡。
在得知事情的原委后,院長語重心長地說:“陳玉啊,當領導并非以身作則、認真嚴肅就行,還要學會與同事們搞好關系,讓他們快樂地完成你交代的工作,達到你的標準。而且,生活總不會是無菌的,你也不要過于焦慮。只有放寬心、坦然從容,才能讓這一切都水到渠成地實現。”
院長的話,讓陳玉陷入深思。她告訴自己:“也許只有擺脫焦慮,學會放手的領導,才是真正的好領導,也才能真正適應這個管理崗位。”
從本質上來說,所謂焦慮,指的就是對即將要發生的事感到恐懼,當然,也有少數人會為已經發生的事情焦慮,這是一種綜合情緒,輕微的焦慮不足為奇,生活中的大部分人也都有輕微焦慮的體驗,但是如果嚴重焦慮,就會影響生活和工作了。一些人如果因此而失眠,那就是嚴重的焦慮狀態,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通常情況下,生活中的焦慮都是一過性的。例如當你因為即將到來的考試而焦慮,等到考試結束就會覺得身心輕松。如果你因為婚禮即將舉行而焦慮,那么等到婚禮結束也會變得從容。由此可見,很多焦慮是因為某些事件即將到來引發的,完全無須擔心。
既然焦慮無處不在,我們與其因為焦慮變得更加煩躁,不如坦然接受焦慮,淡定從容地應付焦慮。
如果每個人都把心中所焦慮的事情列成一張清單,那么全世界人的清單一定能夠圍繞地球無數圈。毋庸置疑,每個人都有很多焦慮,甚至可以說生活就是由一個又一個焦慮組成的。既然如此,不要再抗拒焦慮,而要采取正確的態度面對焦慮,這樣才能坦然從容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