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說員工才會聽,如何做員工才愿干
- 邱開杰編著
- 1773字
- 2021-06-04 19:02:19
心理素質好,表達才能連貫順暢
領導者作為一個群體或者一個團隊的管理者,經常要面對下屬講話,如分配任務、鼓舞士氣等。有一些領導經常會有這樣的感受:平日里講起話來有如決堤之江,滔滔不絕,可一到正規場合就緊張,支支吾吾地說不出話來。表現稍微好點的領導,也只是勉強開口,但是講話時卻汗如雨下,生怕自己哪里出了錯誤,越是緊張、害怕,結果越是糟糕。往往這個時候,這些領導都會為自己笨拙的口才感到遺憾。
其實,一些領導并不是不會說話,他們只是害怕當眾說話,或者說是不習慣當眾說話。羅賓遜教授在《思想的醞釀》一書中這樣說過:“恐懼大都因為一種無知與不確定感產生。”對一些領導來說,當眾說話是一個未知數,其結果不免令人焦慮和恐懼。這就好比一個人走進了一個陌生的、黑暗的環境,面對一片漆黑和未知的前途,他自然會焦慮、恐懼和害怕。要克服這樣的一種消極心理,就需要你拿出足夠的信心、勇氣和膽量,不要因為別人的取笑而感到恐懼或是膽怯。
楊鵬今年40歲,是某婚慶公司的首席金牌司儀,同時也是這家公司的總經理。在公司里,經常會有年輕的司儀問及他是如何成為金牌司儀的。
其實,楊鵬在口才方面并沒有什么過人的天賦,跟普通人沒有兩樣。他直到現在都還記得,他主持第一場婚禮時尷尬的樣子。
當時為了準備對于自己來說的第一場婚禮主持,他一連幾天寫稿、背誦、對著鏡子反復練習,生怕出現任何差錯,當眾出丑。但是,主持婚禮的當天,他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他很緊張,而且很怕自己表現不好。他越怕就越緊張,腦海里一片空白,結果他尷尬極了,甚至還遭到了辱罵和人身攻擊。幸好當時公司怕他臨場出錯,來的時候派了一個老牌司儀同行,最后由這位司儀出面才緩和了當時尷尬的局面。
楊鵬回公司以后,認真總結了自己失敗的原因,發現這一切主要是由自己心理素質很差、過于緊張和膽怯造成的。從此以后,他開始有意識地鍛煉自己,但與別人不同的是,他不是單純地鍛煉主持技能,而是重點鍛煉自己的心理素質。
在鍛煉的期間,楊鵬遭受了別人的嘲笑與譏諷,但他還是堅持了下來,最后終于克服了自己的緊張和膽怯心理。他不再害怕失敗,不怕出丑,不論在什么場合,他都敢于當眾說出自己要說的話。于是,他很快變成了一位非常出色的金牌司儀。
一個真正會說話的人無論在什么時候,無論面對多少人,無論遇到什么突發狀況,都能夠做到自信、自控和鎮定自若。當然,這些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是先天具備的,而是通過后天的不斷訓練才得以形成的。像楊鵬這樣,從最初“初出茅廬”還需要人陪同的小司儀,到如今的金牌司儀,就是不斷鍛煉自己心理素質的結果。
有很多領導不僅擁有深厚的知識儲備,還有著豐富而有趣的思想,但是在面對眾人的時候為什么還是感到障礙重重,不敢開口說話呢?很簡單,是因為他們缺乏膽量。他們害怕自己所講的東西對聽眾毫無價值,或者方式與方法不適合當時的場合。
對于領導這種說話時的膽怯心理,威廉·詹姆士提出了這樣的糾正方法:“無論何時,只要人們消除心理障礙,并且讓自己的舌頭自如地活動,交談就一定會順暢而友好,并且令人振奮起來?!?/p>
那么,如何克服這種說話時的膽怯心理,改善自己的心理素質,變成說話高手呢?下面歸納了幾條建議,可供參考。
1.在心理上要放松
講話不僅是一種“嘴上運動”,更與人的心理活動密切相關。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常常左右著一個人說話水平的發揮。當處于不同的環境和面對不同的人講話時,心理常常會出現不同的變化。心理的緊張現象是心理夸張性感受所致,必須讓心理感受重新歸位。要達到這一要求,需要采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對聽眾作客觀、正確的認識,對自己作準確、公正的評估,這樣就能保持清醒,樹立信心。
2.從生理的角度進行調節
生理與心理是互動互制的,生理的調節也會對心理產生影響。當講話者產生緊張心理時,通過生理上的一些調節措施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通過深呼吸、搓手、舒展四肢、走動等方式,都可以使緊張的心理得以緩解、消除。
3.克服自己的表現欲望
有時講話產生緊張心理,并不是缺乏自信,而是由于表現欲望太過強烈造成的。有很多人講話之前就有這樣的想法:不開口則已,開口就要驚人。當觀察到聽眾對他所講的話沒有絲毫興趣、不認真聽的時候,心理上就產生了失落感、挫折感,情緒上就會一落千丈。因此,要想培養樸實、自然的說話風格,只須把自己的意思圓滿地表達出來就行了,期望值不要太高。只要心態平穩,緊張自然會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