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歲前,媽媽要讀的心理學
- 胡琳編著
- 1477字
- 2021-06-04 18:16:58
8?13歲:兒童心理成長過渡期
父母的煩惱
一個孩子剛剛進入小學一周,媽媽接他放學的時候,告訴媽媽自己不想上小學了,他想回幼兒園。媽媽覺得很驚訝,難道是孩子不習慣小學的生活嗎?媽媽一邊安慰著孩子,一邊拉著他回家?;氐郊依铮瑡寢寫n慮地把孩子的想法告訴了爸爸,爸爸也有些擔心:“這孩子,肯定還懷念幼兒園的樂趣呢?!庇谑牵职謰寢尪寄托牡亻_導孩子,問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他憋了半天才慢慢地說:“我覺得現在的老師沒有幼兒園的阿姨喜歡我,還有班上的同學也不喜歡我,音樂課上也不讓我唱歌,我不喜歡這里,我想回幼兒園。”聽了孩子的話,媽媽覺得問題比較嚴重,這孩子還很迷茫,還沒適應小學生活呢。
孩子剛上小學時都會信心十足,帶著幼兒園里“小明星”這樣的稱號走入小學,在他們看來,這些榮耀是一直伴隨自己的,可一旦自己在小學受到了冷落,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幼兒園對于每一個孩子來說都是一段最美好的時光,在這里,每位老師所負責的學生有限,所以,老師能輕易地發現每一個孩子的特長,孩子也會受到贊賞、重視,這無疑給了孩子很大的成就感、快樂感。
所以,孩子在剛進入小學時感覺“受挫”,這是很正常的。父母應該告訴孩子,老師需要花一段時間才能發現他的優點,讓孩子放下過去在幼兒園所獲得的成績,爭做一名合格的小學生。另外,在生活方面,父母要給予孩子幫助,幫助其脫離幼兒園的習慣,努力擁有獨立意識和安全意識,以及一定的學習能力。
心理支招
1.放松孩子緊張的心理
小學一年級,孩子正處于以游戲為主的幼兒園生活到小學的學習生活的過渡時期,一些孩子由于在入學前準備不夠充分,出現了入學恐慌癥。有的孩子因為壓力大,晚上休息得不好,引發身體上的疾病,如發熱、腹瀉。因此,在這一階段,父母要和孩子多溝通,積極引導孩子的心理,可以經常贊揚“我們的小學生回來了”“今天你的幼兒園老師打電話了,說祝你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等等,讓他覺得做一名小學生是一件光榮的事情,放松他們的緊張心理,讓他們具備一個良好的心態。
2.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和安全意識
孩子進入小學,意味著逐漸離開家庭,開始有一定的獨立生活。為了消除孩子的緊張心理,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的獨立意識有別于孩子在幼兒園里那種凡事都讓老師做的習慣,例如刷牙、洗臉、自己大小便、穿衣服、收拾書包等。同時,父母還需要教會孩子簡單的勞動,例如掃地、擦桌子,還有學習工具的用法,例如如何使用剪刀、糨糊、削筆刀等。
3.向孩子灌輸一些安全知識
另外,父母還應該向孩子灌輸一些安全知識,必須讓孩子懂得并遵守交通規則,諸如簡單的“紅燈停,綠燈行”,在斑馬線內才可以穿越馬路,還需要明白“過馬路,左右看,不能在路上跑和玩”,如果迷路了要找警察叔叔而不能跟不認識的人走。還要讓孩子記住自己和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門牌號、家庭電話和父母工作單位等,以備不時之需。父母還需要教育孩子不玩火,不去撥弄電源開關,不拉扯電線,不去建筑工地玩,沒有父母帶領時不可以去游泳或玩水,以免釀成事故。這些必要的安全知識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以防萬一。
4.幫助孩子引導正面情緒
也許,孩子在放學之后會抱怨“不喜歡上學”“不喜歡學?!?,這時候,作為父母,要盡量從正面引導孩子的情緒,盡量讓上學這件事與快樂的情緒聯系在一起。孩子放學后,可以詢問孩子“今天開心不開心”“今天又有什么好玩的”“今天老師批評你了嗎”等。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情緒的引導問題,父母應站在老師、學校這一邊,肯定學校,肯定老師,冷靜、客觀地分析孩子所說問題的癥結在哪里,適當地與老師溝通,減少孩子的厭學情緒,以更利于孩子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