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的煩都是心煩,放下就好
- 楊波
- 1707字
- 2021-06-02 15:24:50
凡事讓人三分,學會尊重每一個人
人生猶如走路,我們總會遇到道路狹窄的地方,這時最好選擇停下來,讓別人先走,凡事讓人三分,我們對生活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抱怨了。即便終其一生讓步,也不過百步而已,對人生能造成多大的影響呢?你讓他人三分,對方就會心存感激,同樣也會讓你一步,而這一步有可能會幫助我們走向成功之路。相反,如果我們處處不懂得讓步,事事較真,別人就會心懷怨恨,就會想方設法阻礙我們進步,那即便前方是一條大路,也會充滿艱難險阻。正所謂“得饒人處且饒人”。有些人無理爭三分,得理不讓人;有些人真理在握,得理也讓人三分。前者往往是生活中不安定的因素,而后者則具有一種天然的向心力。如果我們成為了別人討厭的人,那一定是因為我們身上有讓人討厭的特質;別人愿意和我們在一起,那一定是因為我們有值得親近的特質。所以,在發生沖突和矛盾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較真到底,而是懂得讓人三分,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妥的地方,是否對別人造成傷害。經常反省自己,適時給別人留條后路,其實也是在為自己留余地。
小王今年十八歲,在暑假期間,他隨著媽媽一起去市場買魚。女攤主缺斤少兩,在秤頭上做了一些手腳,多收了他媽媽一元錢。就在媽媽與女攤主理論的時候,小王飛起一腳,將對方的脾臟踢致破裂,致使對方被迫進行脾臟切除術。最后,一時沖動的小王鋃鐺入獄,因為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剛剛接到的大學通知書也只得束之高閣,大好前程被葬送,同時,他父母還賠償了對方兩萬元的手術以及營養費用。
小王最后的結局在于他太較真,不懂給對方留條后路,不懂得忍耐,最后因為一元錢的失利而引發了一場悲劇。如果在當時,小王能夠多忍耐,想到為那位女攤主留一條后路,那無疑也是為自己留了余地,那么事情肯定不會發展到最后的慘痛局面。
從前,有相鄰的兩戶人家,一家在外地做官,另一家是本城的商賈。兩家都在建房子,房子建得差不多了,在砌圍墻時,雙方為地界發生了爭議,吵得不可開交,鬧到最后,“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為了區區三尺地,無論是官宦人家還是商賈大戶各不相讓。做官的那一家,拿出殺手锏——連忙去信給官人告狀。沒隔多久,官人來了回信,信上說:“來信為爭三尺房,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p>
官家看完信后,頓時恍然大悟:為了三尺地既傷了兩家的和氣,又氣壞了自己的身體,實在是不值,立即主動把墻退后三尺。對面那一商家,看到此景,深受感動,也在原地界退后三尺砌上圍墻。這兩道圍墻中間形成了一條巷子,后人就給這條巷子取名為“六尺巷”。
讓他三尺又何妨呢?為了三尺地既傷了兩家的和氣,又氣壞了自己的身體,實在是不值,不妨主動讓步,把墻退后三尺。這樣對面商家看見了,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于是,這兩家之間竟然空出了六尺寬的巷子。原來,我們在讓別人三分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更寬的道路,這何嘗不是一件美事呢?
在生活中,做事應該讓人三分,不可把事情做絕。人生在世,不能一條路走到黑,認死理,而是應該學會讓步,適時采取圓融變通的方法隨機應變,以便有足夠的條件和回旋的余地。世界上的事情是復雜多變的,任何人都不應該心存僥幸,不能憑著較真的心態而讓別人無路可走,而是要學會尊重每一個人,給對方留一條后路。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對別人的施恩,因為你在給予對方一條后路的同時,其實也是為自己留了一個回旋的余地。
1.不較真,其實就是給自己留后路
古人云:“處事須留余地,責善切戒盡言?!弊鋈魏问虑?,進一步,應讓三分。如果凡事都較真,勢必讓對方無路可走,這樣也會給自己日后的生活帶來無盡的煩惱。人生在世,千萬不可使某一事物沿著某一固定的方向發展到極端,留有余地,就是不把事情做絕,不把事情做到極點,這樣于人于己都是最好的。
2.讓三分,留余地
《菜根譚》曰:“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食;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绷羧藢捑b,于己寬綽;與人方便,于己方便,這就是古人總結出來的處世秘訣。給自己留余地,有進有退,進退自如,以后更能機動靈活地處理事物,解決復雜多變的社會問題;給別人留余地,也就是說,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也不要將別人推向絕路,不可逼人于死地,這樣會讓對方做出極端的反抗,如此一來,事情的結果對雙方都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