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關于進補
用食物進補,既方便,也安全,并且容易接受。立冬以后,是進補的最佳時期。從食療的角度來說,也需要按照傳統的中醫理論,滋補可分為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然而,如果不知道自己體質是何種虛損的情況下,盲目地將各種補藥同雞、鴨、肉等燉食,或者長期過量服用滋補藥品、食品,可能會對身體有害。冬天雖然強調進補,但要有的放矢。
冬令進補要注意:切忌無病進補,切忌盲目進補,切忌虛實不分進補,切忌進補“多多益善”,切忌以藥代食。重藥輕食是不科學的。
在日常生活中,進食飲食物要有節制,若遇到好吃的食物就不顧自身身體狀況,只求一時之快活,對于身體必定會產生極為不佳的反應,飲食不能無所節制,所謂“大魚大肉,大煙大酒,體胖血稠,命不長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人們總結的經驗是“少吃葷,多吃素,健康又幸福”,這是強調在飲食物的攝取過程中,要將素食、葷食合理搭配,從健康的角度來講,應該多吃素,少吃葷,因為素菜一般多為植物類,多吃不會給身體帶來危害;而葷菜主要是動物類,含有的膽固醇高,同時也容易使人發胖,久食之必定會導致身體不適,帶來危害。所以又有“少吃葷腥多吃素,不用看病上藥鋪”;“少吃油膩,清淡為上”的說法。若飲食營養過于豐富或過盛,反而會引起消化吸收障礙,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甚至導致營養不良,千萬不要“吃的頂呱呱,養的黃巴巴”。所以有“會吃千頓香,不會吃一頓傷”“八成飽健身,十成飽傷身”“每餐八成飽,保你身體好”。老年人要飲食清淡,素食為主。
有人形容中國人是用舌頭吃飯,日本人用眼睛吃飯,美國人用腦袋吃飯。這是說在攝取飲食物的過程中,強調的“色香味形”,中國人最重視的是味道,日本人講究吃美感,美國人講究吃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