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沽中醫名家學術要略(第三輯)
- 張伯禮
- 3844字
- 2021-06-03 15:13:13
醫案選介
一、中藥治療腰椎壓縮骨折
孟某,男,41歲,工人。住院號3076,1987年8月29日初診。
主訴及病史:患者自訴1987年8月29日9點在家粉刷墻壁時從3米高扶梯上墜落致腰部疼痛,伴功能障礙,遂就診于我院急診。X線片示腰第一椎體壓縮骨折,急診以“L1椎體壓縮骨折”收入我科。刻下癥:腰部疼痛,活動受限,雙下肢無疼痛,無麻木感,納少腹脹,大便干燥,小便不利。
診查:腰部疼痛,活動受限,L1椎體棘突、椎間及椎旁壓痛(+),叩擊痛(+),雙下肢放射痛(-),雙下肢坐骨神經行程壓痛(-)。雙足各趾背伸力正常,雙小腿及足背皮膚感覺正常,雙膝腱反射(++),病理反射未引出。X線:L1椎體壓縮骨折。舌紫暗,苔薄白,脈澀弦。
診斷:骨斷筋傷,L1椎體壓縮骨折。
辨證:氣滯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利尿通便。
方藥:復元活血湯加枳實、沒藥、車前草。3劑,水煎200mL,分2次服。
二診:1987年9月1日。服藥后脈癥如故,予原方7劑。
三診:1987年9月8日。腰部疼痛癥狀緩解,大便通暢,小便不暢,舌質淡紫,苔薄白,脈弦細,治以接骨續筋湯:
當歸12g,赤芍12g,生地12g,紅花6g,川斷12g,骨碎補12g,狗脊12g,枸杞子12g,補骨脂12g,牛膝12g,沒藥12g,自然銅12g,甘草6g。
7劑,服法同前。
四診:1987年9月15日。腰部疼痛癥狀明顯減輕,大小便通暢,腰酸腿軟,腰部無力,舌淡胖嫩,苔薄白,脈沉細弱。X線復查:椎體復位。以八珍湯加狗脊、枸杞子、川斷、懷山藥、獨活、秦艽、牛膝。7劑,服法如前。
五診:1987年9月22日。腰部疼痛、無力癥狀不明顯。舌淡胖嫩,苔薄白,脈沉細弱。以上方劑量減半,繼服4周,好轉出院。
1988年1月18日復查,脊椎無后突畸形,活動自如,無腰背痛。
【按】本例系L1椎體壓縮骨折,屬中醫“骨斷筋傷”。患者外傷跌撲,傷及腰部,早期氣滯血瘀,不通則痛,舌紫暗,苔薄白,脈澀弦,故以活血化瘀為主。腎主骨生髓,中期治以補腎活血,接骨續筋。后期久臥傷氣,氣虛無力,易感受風寒,故用調養肝腎、補氣益血、溫經散寒之劑而獲良效。
二、墊枕練功治療腰椎壓縮骨折伴關節突關節脫位
張某,女,29歲。住院號3112,1987年9月10日初診。
主訴及病史:患者自訴1987年9月10日因汽車事故撞擊致胸腰部疼痛,伴雙下肢無力麻木,功能障礙,遂就診于我院急診。拍X線片示胸12、腰1椎體壓縮骨折,伴右關節突關節脫位,急診以“T12、L1椎體壓縮骨折,L1右關節突關節脫位”收入我科。刻下癥:胸腰部疼痛,雙下肢無力,伴麻木感,納少,大小便失禁。
診查:胸腰部疼痛,活動受限,T12、L1椎體棘突、椎間及椎旁壓痛(+),叩擊痛(+),雙下肢放射痛(+),雙下肢坐骨神經行程壓痛(+)。截癱指數4級(運動1,括約肌1,感覺2)。X線:T12、L1椎體壓縮骨折,L1右關節突關節脫位。舌紫暗,苔薄白,脈澀弦。
診斷:骨斷筋傷,T12、L1椎體壓縮骨折,L1右關節突關節脫位。
辨證:氣滯血瘀。
治法:腰部墊枕練功。
方法:患者平臥硬板床,頭部不用枕,以保持脊柱平直,在胸12、腰1椎體下墊以適當高度的墊枕以維持腰部正常生理曲度。治療過程中,墊枕逐漸加高,最佳墊枕高度為15cm。囑患者五點拱橋式練功:仰臥位,屈雙側肘、膝,以頭、雙足、雙肘五點支撐,用力將腰慢慢拱起。
二診:1987年9月24日。復查X線證實關節突關節復位,椎體膨脹復原達90%,去枕,囑患者四點拱橋式練功。
三診:1987年10月10日。截癱平面基本消失。
繼續四點拱橋式練功4周,患者好轉出院。
1988年3月11日復查,患者感覺運動恢復,大小便能自控,生活完全能自理。
【按】本例系T12、L1椎體壓縮骨折,L1右關節突關節脫位,墊枕配合練功治療脊柱壓縮骨折是以“動靜結合”為指導思想,以背伸肌為主要動力,使骨折畸形矯正,并維持脊柱的生理弧度。早期在脊柱背側墊枕,使脊柱背伸,利用軀干的重力保持前縱韌帶和椎間盤纖維環的張力,使壓縮的椎體張開,骨折畸形得以矯正。背伸肌肌力的加強好像形成一個有力的肌肉夾板,由于背伸肌可保持內在的動力平衡,不僅可使壓縮椎體被拉開,而且斷裂的椎體被銜接,一些前后脫位也逐漸復位,脊髓壓迫隨之解除。這種方法改善局部血運,促進血腫吸收,減少粘連,使腰背痛后遺癥明顯減少。
三、骨盆彈力夾板治療骨盆骨折
王某,女,20歲,工人。1982年2月6日初診。
主訴及病史:患者訴2小時前被汽車撞倒,左半身著地,車輪從左臀部壓過,致腰臀部疼痛、腫脹,遂就診于我院,拍X線示:雙側恥骨上下支骨折,左髂骨翼骨折,左骶髂關節脫位。急診以“雙側恥骨上下支骨折,左髂骨翼骨折,左骶髂關節脫位”收入我科。刻下癥:雙側骶髂關節部腫脹,以左側為甚,活動嚴重受限,自發病以來無發熱、咳嗽、咳痰等癥狀,納可,小便調,大便未行。
診查:腰部、臀部疼痛,活動受限,雙側骶髂關節部、雙側恥骨上支部腫脹,壓痛(+),骨盆擠壓試驗(+),分離試驗(+)。X線片示:雙側恥骨上下支骨折,左髂骨翼骨折,左骶髂關節脫位合并分離移位1.2cm,恥骨聯合分離0.7cm。舌紫暗,苔薄白,脈弦澀。
診斷:骨斷筋傷,雙側恥骨上下支骨折,左髂骨翼骨折,左骶髂關節脫位。
辨證:血瘀氣滯。
治法:行左側脛骨結節牽引,重量7公斤。
二診:1982年2月13日。恥骨部腫脹減輕,加用骨盆彈力夾板。
三診:1982年2月20日。復查X線:各處分離移位已復位。
四診:1982年3月15日。去牽引,帶夾板下地練功。繼用上法1周后去夾板固定。
傷后一年半來院復查,無不適,骶髂關節和恥骨聯合部無壓痛。X線片示:恥骨聯合及骶髂關節分離移位均已恢復,骨折已愈合。
【按】本例系骨盆骨折伴左骶髂關節脫位,中醫屬“骨斷筋傷”。骨盆彈力夾板療法是通過彈力帶伸長時產生的壓力,作用在兩側夾板上,然后傳達到兩側髂骨,繼而使分離移位的骨折、脫位復位和固定。該療法不需急癥手法復位,不必手術,對于有手術禁忌癥的患者可順利治療。
四、左旋多巴口服治療骨折不愈合
于某,男,22歲。病歷號13822,X線片號12105,1983年4月21日初診。
主訴及病史:患者訴1年前因打球摔傷,右手腕撐地致右腕疼痛,功能障礙,遂就診于合同醫院,拍X線片示右腕舟狀骨骨折,診斷為“右腕舟狀骨骨折”,遂行右腕石膏外固定,腕痛癥狀緩解,但時有復發。為求進一步治療就診我院門診。
診查:右腕石膏外固定中,固定良好,打開固定查右腕未見畸形,鼻煙窩壓痛(+),叩擊痛(+),右手各指關節活動正常,上肢末端血運、皮膚感覺正常。X線示:右腕舟狀骨骨折線清晰,骨端硬化。舌紫暗,苔薄白,脈弦澀。
診斷:骨斷筋傷,右腕舟狀骨骨折不愈合。
辨證:肝腎虧虛,氣滯血瘀。
治療:原石膏管型未去除,加用內治,口服左旋多巴。
二診:1983年5月4日。復查X線:骨折端硬化帶有吸收。
三診:1983年6月24日。復查X線:骨折間隙變窄而模糊。
四診:1983年9月12日。患者訴2周前自覺腕痛癥狀消失,自行去除石膏固定,上班工作。復查拍X線片,骨已愈合。
【按】本例系骨折不愈合,中醫屬“骨斷筋傷”。腎主骨生髓,肌肉筋骨的強弱盛衰均與腎有密切的關系。兒茶酚胺系統包括腦、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這一系統的功能與中醫“腎”的功能有一定相似之處。且左旋多巴為常綠油麻藤的提取物,油麻藤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故選用左旋多巴口服達到治療骨不連的目的。
五、壓墊及夾板治療肱骨干骨折
李某,男,23歲,工人。1959年3月16日初診。
主訴及病史:患者訴3小時前因摔倒而致左肘部疼痛,腫脹活動受限,遂就診于我院急診。拍X線片示:左肱骨干下1/3斜型粉碎骨折,有明顯移位。急診以“左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收入我科。刻下癥:左肘部疼痛,腫脹,功能障礙。自發病以來無發熱、頭暈癥狀。納可,二便調。
診查:右肘關節周圍明顯腫脹,皮膚無破損,皮下可見明顯瘀斑,左上臂遠端周圍壓痛(+),左上肢縱向叩擊痛(+)。左手各指關節活動正常,左上肢末端血運、皮膚感覺正常。舌紫暗,苔薄白,脈弦澀。
診斷:骨斷筋傷,左肱骨干粉碎性骨折。
治療:在臂叢麻醉及X光透視下進行復位。利用三個壓墊間接擠壓及竹簾外固定。
二診:1959年3月19日。復查X線片:復位固定良好。囑患者進行握拳鍛煉。
三診:1959年4月20日。復查X線片: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
隨訪6周后肘關節伸屈功能基本恢復。
【按】本例系左肱骨干骨折,利用紙墊壓、竹簾夾的方法,不但能保持骨折復位,并且患者握拳時肌肉收縮活動所產生的動力,通過骨折各部紙墊所承受壓力大小的不同和竹簾的彈性,還可以使骨折部位遺留的側移位和內外成角畸形逐漸恢復。因為內固定物和骨折部緊密相接,雖然固定的范圍很小,固定物很輕,但是巧妙地利用了肢體肌肉的動力和力學原理,能起到積極的固定作用。
六、陳舊性骨折變成新鮮骨折,按新鮮骨折治療
馬某,男,35歲。1971年6月2日初診。
主訴及病史:患者訴14個月前外傷致左大腿疼痛、腫脹,功能障礙,遂就診于當地醫院,拍X線片示:左股骨干骨折。經住院用牽引及石膏褲固定治療,8個月前復查X線片:骨折畸形愈合,向外成角。左下肢短縮5.5cm,為求進一步治療就診于我院門診,門診以“左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收入我科。
診查:左下肢短縮5.5cm。左足各趾關節活動正常,左下肢末端血運、皮膚感覺正常。X線片:左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向外成角。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診斷:左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
治療:手術室麻醉下將骨折鑿斷,牽引6周。
二診:1971年7月10日。復查X線:骨折逐漸自動復位。
三診:1971年7月17日。囑患者扶拐下地。
四診:1971年11月12日。復查X線:骨折臨床愈合,畸形矯正。肢體等長。
【按】本例系骨折畸形愈合。陳舊性骨折轉化成為新鮮骨折,而后按新鮮骨折治療,利用牽引來矯正重疊、成角、旋轉畸形,使肢體的力線長度恢復正常。通過外固定裝置對骨折處所形成的杠桿作用,利用患者練功活動時肢體內部所產生的動力,使側方移位也得到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