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沽中醫名家學術要略(第三輯)
- 張伯禮
- 1363字
- 2021-06-03 15:13:08
學術思想
一、重視經典,講求實效
先生注重經典之學習,受張錫純先生影響,尤重《內經》《傷寒》及《金匱》諸書,對其重點章節皆能背誦,并能熟練應用。帶教過程中,先生常督導弟子及學生學習經典功課,謂經典基本功扎實,才能有“源頭活水”,診病用方才能應用自如。另外,尤喜讀孟英之書,對其醫案醫論亦深有研究。先生更重視療效,認為沒有療效,講得再好也是“紙上談兵”。有時為了觀察療效,常數次到病家回訪,可見對療效之重視。
二、滑胎從“腎”“脾”論治
前人安胎,說法各一,如張飛疇從證論治,王孟英從肝論治,秦天一從肝、脾、胃三臟論治,張景岳認為滑胎多系氣血不足所致。而張錫純先生則主張滑胎應主要從“腎”論治,治滑胎不能只看母體之強弱,還要注意胎兒是否發育正常,治療時,既要治母,也要顧子。先生繼承張師之觀點,又根據臨證中遇到的具體案例,認為滑胎主要是因為“腎”“脾”兩臟之虛所致,強調滑胎從“腎”“脾”論治,在張師壽胎丸的基礎上加減,治愈了很多滑胎患者。
三、脾胃病善用“風藥”,虛損病重視調補
先生治療脾胃病,非常重視風藥的運用。風藥具有祛風勝濕、升發脾陽、調肝理脾的功效。依據這些功效,先生治療脾胃濕盛證,常加藿香、佩蘭、防風等藥,治清陽不升證,常加升麻、葛根等藥,治肝脾不調證時,常加柴胡、防風等藥,都收到了很好的療效。
虛損一病,世醫以大補為多,有的雖云調補,但也是補不得法。先生認為虛損應以“調補”為主,重點在于調補脾胃。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體后天之營養來源皆賴于此。脾胃調和,后天得養,人體四肢百骸皆得以充,虛損漸得以痊。如果呆補、蠻補,臟腑本就虛弱,常有虛不受補,反致脹滿等副反應。先生治療虛損病,常用健脾益氣、益胃養陰之法,從調補脾胃著手,以小劑開始,頗有療效。
四、補腎七法
腎為先天之本,五臟六腑皆給養于腎,人體臟腑、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動,無不賴此為動力,以此為源泉。《難經》云:“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素問·上古天真論》曰:“腎臟衰,形體皆極。”所以,補腎法是補虛中治病求本的一個主要方法。
柳先生用補腎法治愈臨證驗案很多,分于各病種中。如失音案、滑胎案、乳少案中皆有用補腎法而治愈者。臨證中,其弟子陳寶貴根據柳先生運用補腎法的經驗,總結出溫腎、助腎、益腎、固腎、納腎氣、滋腎、回陽七種治法。
(1)溫腎法:適用于腎陽不足,癥見形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不舉及腎虛水泛等。常用附子、胡蘆巴、肉桂、茴香、巴戟天、仙靈脾等藥。
(2)助腎法:用于腎氣不足,癥見腰膝酸軟、周身乏力、精神不振、遺尿等。常用益智仁、杜仲、川斷、胡桃肉、狗脊、鹿角片等藥。
(3)益腎法:適用于腎陰陽兩虛,癥見頭暈、耳鳴、脫發、齒搖、不育等。常用菟絲子、沙苑子、紫河車、冬蟲夏草等藥。
(4)固腎法:適用于腎氣不固,癥見遺精、遺尿、帶下、大便滑脫不禁等。常用芡實、金櫻子、煅龍骨、煅牡蠣、蓮子、山茱萸等藥。
(5)納腎氣法:用于腎不納氣,癥見咳喘倚息、呼多吸少等。常用補骨脂、紫石英、胡桃肉、蛤蚧、龍骨、黑錫丹等藥。
(6)滋腎法:用于腎陰不足,癥見腰膝酸軟、頭暈、健忘、五心煩熱、潮熱盜汗、顴紅、咽干、舌紅少苔、脈細數等。常用二地、二冬、知母、枸杞、龜板、鱉甲、黑芝麻、女貞子等藥。
(7)回陽法:適于真陽暴脫,大汗淋漓,四肢厥逆,脈微欲絕。常用附子、干姜、人參、蔥白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