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疼痛的病因

全面認識疼痛的病因,方能有的放矢,在面對疼痛患者時我們才能做到胸有成竹。現代醫學認為疼痛病因主要包括局部炎癥、神經損傷、組織缺血、免疫代謝紊亂、外部創傷等。方教授認為雖然現代醫學對疼痛的病因有較為詳細的分類,但在臨床上并不完全適用。這是因為疾病引起的疼痛往往是多個病理因素的綜合反應,而針對單個病理因素研發的藥物往往無法徹底解決疼痛,更何況對于有些病因,現代醫學束手無策。

從中醫傳統理論角度更能全面闡釋疼痛病因,且對針灸臨證施治具有較好的指導意義。疼痛的病因認識上,方教授首推陳無擇的“三因學說”,認為疼痛發病無外乎外因、內因及不內外因,分析掌握疼痛的病因有利于疾病的診斷和辨證,做到對因治療。

一、外因——道法自然

外因主要指“六淫”之邪——風、寒、暑、濕、燥、火,從外入侵機體而致病。方教授認為,生活作息違背自然,是外邪致病的主要原因,而其中與疼痛較為密切的外邪是寒、濕、風邪。

寒邪與疼痛關系最為密切,古人對此早有認識,“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素問·痹論》)。寒邪致痛具有疼痛劇烈、得溫則舒的特點。如寒邪直入中焦、阻礙胃腸氣機升降可引起脘腹痛;客于肝膽之脈,而見脅痛;如犯清竅,頭部痛甚;客于胞宮,則出現經行少腹疼痛;寒邪引犯心胸,出現胸膺部的疼痛,甚則心窩、背部相互牽引作痛。方教授認為古時之人風餐露宿、衣不蔽體,易受六淫侵害,機體受損;而現代人雖生活富足,但常因衣不當時、過食生冷等人為因素感寒致痛。

濕邪致痛多呈重痛。濕邪犯表,則令人頭重身困,四肢酸痛,其身不揚,被古人形象地描述為“頭重如裹”;若濕滯經絡,流注關節,則關節酸痛、沉重、活動不利,留于腰部則有“腰部如掛五千錢”之臨床表現。外濕,多因氣候潮濕、涉水淋雨、居處潮濕所致;而內濕是疾病病理變化的產物,多由嗜酒成癖或過食生冷,以致脾陽失運,濕自內生,濕注下焦所成。

方教授指出濕與寒多有交織,二者常并犯人體,尤在筋骨關節。因此,臨床治療關節疾病時常在祛濕的同時兼顧散寒。

游走性疼痛,或痛無定處,是風邪“善行數變”特點的體現,而且“風為陽邪,易襲陽位”,具有升發、向上、向外的特點,多致身體上部等疾病。風邪既可以單獨為病,也常與其他病邪結合而發病,如風寒、風熱、風濕等合并的疾病較為多見。若確為風邪引起,則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加入少許祛風藥,能發揮較好作用。

另外,暑邪為夏季所特有,如疰夏傷暑者常有頭痛、昏蒙不清的感覺;燥邪亦能引發疼痛,如咽痛、頭痛、胸痛等癥,且多伴有口鼻干燥、咳嗽、少痰或無痰;因火性炎上,易向上燔灼,客于上焦,故火邪侵犯,多出現咽喉腫痛、牙痛之癥。

方教授認為六淫病因可以人為避免,強調養生注重道法自然,防止六淫外邪致病,這也是中醫學“治未病”的基本思想。

二、內因——治神為先

疼痛同時是一種不愉快的情緒體驗,這說明疼痛可歸于情感部分。現代心理學也發現,不良情緒會誘發或加重疼痛。

情緒與疼痛的關系在中醫學中有較為完整的論述,中醫學認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人的正常情緒,然而七情過甚則會轉化為致病因素,影響人體健康。方教授也認為七情過甚是誘發或加重疼痛的關鍵內在因素。臨床上,暴怒后常引起頭痛、胸脅滿痛;肝郁侮脾或過度思慮可致脘腹脹痛;悲傷哭泣日久,肺氣耗損,可出現胸悶胸痛;受驚嚇者,可致腰痛酸軟等癥。

張介賓在《景岳全書》中設有“郁證”專篇,對郁證做了詳細系統的闡述,最早提出了“因郁致病”與“因病致郁”的觀點。這種情緒與疾病的關系是心身醫學的研究重點。近幾年,方教授把部分工作重心放在痛情緒研究上,得到科研證據的支持,證實了疼痛與情緒之間的對應關系。情緒與慢性疼痛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一旦這種疼痛的情緒在大腦中形成記憶,會被不斷地放大,以至于輕微的刺激就會喚起疼痛的感覺。對此,方教授進一步深化,提出了“因痛致郁”和“因郁致痛”的新觀點。

臨床上可見以全身疼痛為主訴的患者,經各種醫學檢查證實無器質性損害,這屬于“軀體形式障礙”的疾病,方教授指出,這是情緒與疼痛相關的較為典型的代表。對于此類因郁致痛的治療,方教授強調必以“治神”為先,可以選用心經、心包經腧穴以及頭部腧穴,取其養心安神之功。

三、不內外因——通之榮之

陳無擇將不屬于內因和外因的所有病因歸類為“不內外因”,主要包括飲食、勞逸和外傷等。方教授認為,不內外因是疼痛最主要的病因,如常見跌打損傷或長期勞損引起的頸肩腰腿痛都屬于不內外因。

軟組織受到外力的突然打擊、重力壓迫及超過軟組織生理范圍的牽拉、扭轉而產生的損傷,會造成該部位的疼痛,或因此而產生的放射痛,此類疼痛以脹痛為主,或酸痛、刺痛等,如急性腰扭傷。這是“不通則痛”之典型。

長期勞損,低頭伏案、久坐、久站、彎腰等,耗氣耗血,肢體筋肉骨脈失養,而有疼痛。部分軟組織長時間處于牽拉狀態,被牽拉組織內的血管長期處于半通暢狀態而繼發組織缺氧狀態,同時血管的通透性發生變化,血細胞滲出、組織變性、纖維間質增多,軟組織發生病變從而引起頸肩腰腿痛等勞損癥狀。方教授指出,這類疼痛多源于氣血濡潤不足,常以持續性酸痛為主,或伴有脹痛、刺痛等,屬于“不榮則痛”。

審癥求因是治病求本的重要途徑,無論是現代醫學還是傳統醫學,臨床醫生都必須首先明確病因。方教授從“三因學說”角度來歸納疼痛病因、明確臨床診治方向。特別強調,對于痛證要根據疼痛的時間、性質等表現,并通過四診來推求疼痛病因,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顺市| 铜陵市| 文成县| 莫力| 崇信县| 丹东市| 福建省| 郁南县| 资兴市| 绩溪县| 襄汾县| 宁津县| 原阳县| 开原市| 宝兴县| 龙胜| 汉阴县| 云安县| 武陟县| 桂林市| 宁德市| 唐山市| 沂水县| 淮南市| 九龙坡区| 威远县| 延长县| 涟源市| 九龙坡区| 深泽县| 罗平县| 亳州市| 定远县| 天镇县| 丘北县| 准格尔旗| 唐海县| 夏邑县| 茂名市| 临沧市| 封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