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婺州名老中醫醫案集
- 傅曉駿主編
- 739字
- 2021-05-31 10:00:37
■喘證(哮喘)案
錢某,男,48歲。初診時間:1983年4月2日。
主訴:咳嗽1月余。
診查:患者咳嗽1月余,近日喘息胸悶氣急,對答斷續,痰多難咳,咽喉紅腫,口燥咽干,舌絳,苔黃膩,脈弦滑。
中醫診斷:喘證(熱哮)。
西醫診斷:哮喘。
辨證分析:患者以咳嗽、喘息、胸悶、氣急為主要癥狀,結合舌苔、脈象可診斷為熱哮型哮喘。痰熱蘊肺,壅阻氣道,肺失清肅,故咳嗽,喘息,氣急,對答斷續,痰多難咳;熱邪壅遏,煎熬津液,故咽喉紅腫,口燥咽干;氣機不利,故胸悶;舌絳、苔黃膩、脈弦滑為一派痰熱之象。
治則治法:化痰平喘,宣肺利咽。
處方:杏仁10g,蘇子10g,浙貝母10g,旋覆花10g(包),魚腥草10g,橘紅6g,炙桑皮10g,射干6g,玄參10g,竹茹8g,北沙參10g,生甘草3g。4劑,水煎,日2次。
二診:氣喘較平,咳嗽減輕,咽喉干痛,脈弦滑,苔薄膩,擬清肺化痰平喘。
處方:杏仁10g,浙貝母10g,百部6g,魚腥草12g,炙桑皮10g,北沙參12g,款冬花10g,生白芍10g,旋覆花10g(包),橘紅6g,炙甘草3g,瓜蔞皮18g,石斛10g。4劑,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
三診:氣喘漸平,咳嗽輕,咽痛愈,脈滑舌紅,復擬清肺養陰潤燥。
處方:杏仁10g,浙貝母10g,百部6g,魚腥草12g,炙桑皮10g,北沙參12g,款冬花10g,生白芍10g,旋覆花10g(包),橘紅6g,炙甘草3g,瓜蔞皮18g,石斛10g。4劑,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
隨訪:諸癥皆平。
【按語】哮喘發作,寒邪為主要誘因,但素體陰虛陽盛者或病久極易化熱。患者病已月余,咽喉紅痛、咽干口燥、痰多氣閉、苔黃膩皆為寒郁化熱所致,舌絳為寒邪入侵陰虛之體。故用杏仁、浙貝母、瓜蔞皮、百部、魚腥草宣肺清熱化痰,旋覆花降氣平喘,射干利咽清熱,北沙參、款冬花、生白芍、桑白皮、石斛清肺養陰生津。證為寒郁化熱傷陰,若單用宣肺平喘化痰難以勝任,故在宣肺化痰基礎上輔以清肺養陰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