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第一本人生規劃手冊
- 柏永輝
- 981字
- 2021-05-28 11:18:01
3.2.2 每月的固定開支,決定你的生活水平和行動范圍
固定成本代表了活在這個世上,想要過什么樣質量的生活,想要和什么樣的朋友交往,想要身處什么樣的一個社交圈、協會、名利場,這背后皆是代價。
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第六回鳳姐說的:“況是我近來接著管些事,都不大知道這些個親戚們;二則外頭看著雖是烈烈轟轟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艱難去處,說與人也未必信罷了。”
Cost這個英文單詞非常有意思,翻譯成“代價”,也可以理解成某個事物的成本。
就是不做什么,或者做什么,為了維系什么,而不得不放棄什么的選擇。這筆必須花出去的開支有時候不是浪費,而是生活方式的保證。
我們來引用一下2009年時在上海大火的一部電視連續劇《蝸居》中海清的一段獨白。
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串數字蹦出腦海———房貸6000元,吃穿用2500元,(女兒)冉冉上幼兒園1500元,人情往來600元,交通費580元,物業管理300~400元,手機話費250元,還有煤氣水電費200元……也就是說:從我第一個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進賬400元,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
雖然是十年前的臺詞,2018年計劃線下課時,當我放出來這一段視頻的時候,依然讓很多學員唏噓不已,我會問小伙伴們:生活在上海,想要過上稍稍體面的生活,需要的固定成本是多少?
參考答案是:月收入2萬元,才能讓剛結婚的小兩口勉勉強強過上相對舒適的生活,而且還沒有算上生病、孩子等相關的額外開支,那么問題來了,如果你想在上海結婚生孩子,你和你另一半的月收入合起來最少應該是多少?
作為讀者的你,有沒有認真計算過活在自己所在城市的每天的日常代價,每月的生活代價,以及每年的開銷代價?
算好了這一筆錢之后,還剩下多少是可支配收入?還能剩下多少時間精力來構建自己的夢想?這就是年計劃的底層邏輯,你生活幸福指數的運營基石,如果你的基石不牢,你只能往下掉,年關將至的時候,自己的工資卡里面的存款還剩下多少?別和我說過年回家的時候,1萬元都剩不下來。如果想要通過微薄的收入來滋養自己高貴的精神生活也不是不可以,那么背后的代價是你的家人就得陪著你一起受物質世界匱乏的苦,這個道理我不說大家都明白。

圖3-4 每月開支明細舉例
有這么一句話:凡事皆有代價。(Everything has its price.)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也是你不得不需要思考的一個點,那就是每一個行動背后的代價,可以說是資源成本。我們經常說:“不要為了非戰略目標,而白白浪費戰略資源”,就是對這句話的含義的解釋以及其延伸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