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7章 彭城大戰(下)

彭城大戰,劉邦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個階段贏得勝利。接下來,彭城大戰,進入了第二個階段:項羽反攻。

劉邦攻破彭城,項羽面臨兩個選擇:要么,停止伐齊,率軍南下;要么,繼續伐齊,站穩腳跟,伺機反撲。

此時,項羽面臨諸多不利因素。

首先,諸侯聯軍勢大,鋒芒正盛。道義上,項羽又處于不利地位。

其次,齊軍還有很強大的作戰能力,突然撤軍南下,容易腹背受敵。

第三,齊地到彭城距離遠,道路不好走。諸侯聯軍以逸待勞,他們之間兵力懸殊,差距過大。

無論從那個角度看,項羽都沒有獲勝的可能性。此戰,項羽沒有翻盤地機會,只能接受現實。

然,項羽是誰!

他十幾歲,見到秦始皇敢發出一聲吶喊:彼可取而代之。

二十四歲,斬殺會稽郡守,高舉反秦旗幟。

二十五歲,東阿追著享受秦國戰神榮譽稱謂的章邯到處跑。

二十六歲,斬殺宋義,巨鹿之戰,俘虜王離,逼降章邯,諸侯皆畏。

二十七歲亡秦,分封十八路諸侯王,建立新秩序。

項羽是誰,他是這個時代楚霸王。戰場上,他從來都不會畏懼。

面對不利局勢,他依舊相信自己的拳頭。他要拿起三尺長劍,與劉邦等諸侯血戰到底。

那么,項羽是如何打贏這場看似不可能會有勝算地戰斗。

來看一下,在戰局對項羽十分不利的情況下,他是如何扭轉局面。

面對困境,年輕人項羽沒有認輸,選擇了一種方式:戰。

而且是以自殺式的方式去戰斗。

為什么說是自殺式?

這是因為劉邦諸侯聯軍加起來五十六萬,項羽深陷齊地。但,他還是做了一個決定,讓其他部將圍困齊軍,自己親自南下攻打諸侯。

而且,他的人馬只有三萬。

對于項羽這個決定,很多人都認為找死!楚軍上下,也彌漫著這個想法。

恐慌、死亡的氣息,籠罩在楚軍上下。

這一刻,體現出項羽的重要性。

項羽不愧是這個時代的驕傲,他用人格魅力,征服了楚軍上下,將其團結起來。

他說打,諸將支持。

他說戰,諸將也戰。

就像三國,曹操率軍南下,抵達荊州。

荊州將士,忌憚曹操,大多數選擇投降。有長江天塹的江東孫權,內部也是意見不一。

唯有劉備,選擇戰。

所以,有種人很厲害,尤其是危難之時,他的人格魅力會更加體現出來。就像項羽,處境堪憂,還能凝聚楚軍上下,與諸侯聯軍開戰。

史料沒有記載,項羽做了怎樣的即興演講,是如何凝聚三軍士氣。但,他的演講,激發了楚軍每個人的熱血斗志。

這些將士,都愿意為楚國而戰,為項羽而死。

對于項羽來說,男兒就該征戰沙場,馬革裹尸。

因為項羽這個決定,從而留下一個被后世津津樂道的經典戰役。這就是秦末漢初以少勝多最經典一戰:彭城之戰。

之所以說經典,那就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沒人能夠模仿。

此時,項羽在國際上輿論遭到聲討。

軍事上諸侯聯軍勢眾,兵多將廣,項羽一邊要打齊國,另一邊要防備諸侯聯軍偷襲。

項羽做了一個瘋狂的作戰計劃:以三萬騎兵,對戰諸侯聯軍。

這場仗,怎么看,項羽都沒有勝算。沒想到項羽打贏了,只用三天時間,堪稱戰爭奇跡。

來看一下,項羽是如何再次創造奇跡,成為這個時代的戰神。

軍力對比:諸侯聯軍五十六萬,項羽軍三萬。

戰爭比例:1:18。

也就是說項羽一個兵,要打十八個。

這場仗項羽應該如何打?他的作戰計劃和戰斗方略,又是什么?

此時,項羽正在齊地五都之一:莒。

莒,地形復雜:東邊是丘陵,西邊是山地。中間有兩條大河環繞,一條是沐水,一條是沂水。這也是戰國時期,樂毅為什么攻破臨淄,打了五年沒有打下莒城的原因之一。

項羽伐齊,也在這里陷入戰爭泥潭。

莒城到彭城,交通不便,地勢復雜,不利于急行軍。唯有一條從北到南的河谷,地勢平坦。這也是項羽南下彭城,最佳進軍路線。

這條線路,有兩百里。對于現代化來說,這不是距離。對于冷兵器時代,這距離就是一大問題。

項羽第一個戰術:長途奔襲。

能夠創造奇跡者,都不會選擇按常規出牌。項羽南下這條線路,雖是最佳路線。也是最快抵達彭城的路線。但,你能想到,別人也能想到。

劉邦在這里布下重兵,建立防線,以逸待勞。

項羽第二個戰略:出奇不意。

項羽不按套路出牌,也沒有選擇好走的路,而是向南,抵達啟陽,突然向西進兵。

項羽攻打第一個對象:占據魯、梁一帶的樊噲。

樊噲不是項羽對手,戰敗。

項羽沒有與樊噲糾纏,按照既定方針南下,抵達下一個作戰目標:胡陵。

胡陵是泗水上游一座重要城邑。劉邦起義反秦,還在這里打過敗仗。后來,這座城邑也被劉邦反復爭奪。

拿下胡陵后,項羽沒有南下攻沛、豐等地,而是抵達下一個作戰目標:蕭縣。

按道理說,項羽長途奔襲,就應該對劉邦發動猛烈攻勢。但,項羽不傻。他手中三萬人與劉邦差距懸殊,獲勝可能性太小。

這就是項羽制定的第三個戰略:攻心。

項羽出其不意,西過魯、梁,南下胡陵,抵達蕭縣。

劉邦主力和精銳都在彭城東側、北側,西邊防守空虛。

這種戰術,也被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運用。德國出其不意,繞過法國重金打造馬斯洛防線。號稱歐洲第一強國的法國,被德國攻破投降。

項羽攻打蕭縣,除了這里漢軍防守薄弱,還有一個原因。蕭縣是漢軍糧食基地,也是漢軍歸路。拿下蕭縣就等于斷絕漢軍糧草,以及歸路。

這樣就能達到一個效果:以亂軍心。

劉邦既無糧,也無退路,諸侯聯軍就容易出現軍心動蕩,不攻自破。

拿下蕭縣后,項羽實行了最后一個戰術:利用騎兵的優勢,天色剛亮,發動偷襲,直搗黃龍,破壞劉邦指揮中樞。(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

項羽拿出了他男兒膽色,一馬當先,攻入彭城。

劉邦倉促迎戰,被打得大敗。

當初那個男兒率領七萬楚軍,在巨鹿城下,激戰王離麾下二十萬秦軍,打出楚軍戰無不勝的威望,也打出了自己的名聲。

如今,情景再現。諸侯沒有脾氣,也沒有膽量迎戰。

這個年輕人太可怕了。與他為敵,就等于找死。諸侯聯軍出現了一個現象:打不贏,趕緊逃命。

劉邦逃了,其他諸侯王也跟著逃。有一位諸侯王逃得慢點,他就是殷王司馬卬,被殺。

戰場上就怕出現這種現象:潰敗。

劉邦明明掌控局勢,瞬間失去優勢。

昨天,他還在楚宮喝著酒,議論天下。

今天,他就被追殺,狼狽逃命。

劇情轉變,太快了。

史料留下這樣一段話,來表明劉邦輸得很慘,進而襯托項羽英勇。

漢軍皆走,相隨入穀、泗水,殺漢卒十馀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馀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

劉邦也很慘:

慘狀一:五十六萬軍力,被項羽追著打,突圍只有數十騎。若不是上天相助,劉邦會被俘虜。(大風從西北而起,折木發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楚軍大亂,壞散,而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

慘狀二:劉邦被追殺,喊出了這樣一句話:兩賢豈相厄哉!

追殺劉邦的人,他的名字被記錄下來:丁公。

丁公是秦朝末年薛縣人,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武將。他還有一個能打的外甥,被稱為一諾千金:季布。

按照劇情設計,劉邦在前面逃命,丁公在后面追,想要符合氣氛,應該加一句:劉邦休走,拿命來。

然,劉邦喊了一句‘兩賢豈相厄哉!’

怎知,劇情出現了反轉:丁公不追了。

這一幕情節,有點像曹操當年赤壁之戰,戰敗后逃跑。很多人都攔截追殺曹操,大喊:拿命來。

唯獨關羽做了一件事:放了曹操。

項羽這么做,是為了感恩。丁公這么做,史料也有記載:劉邦起義攻打甕城,攻下后,饒了丁公一命。

現在,丁公報恩,放劉邦一馬。

后來還發生一個故事:劉邦得天下后,丁公來投。

劉邦想起當年落荒而逃的慘象,干了一件事:殺了丁公。

雖然,劉邦殺丁公之前,說了這樣一個理由:丁公為項羽手下,卻對我仁慈,不但不殺我還放我走,這種背主求榮的人當然要殺了。

其實,是丁公給劉邦造成了強烈的心理陰影。

慘狀三:為了逃命,多次丟下兒女。

劉邦在逃亡途中,遇見了兒女:見孝惠、魯元,載之。

按理說,劉邦反秦西去,歸來后,第一次見到兒女,他應該高興才對。楚軍追殺,破壞了劉邦享受這份父子親情的快樂。

劉邦見楚軍越追越近,夏侯嬰駕車跑得不快,誤認為是兒女超載。劉邦特別著急,有好幾次用腳把兩個孩子踢下車去,想扔掉他們了事。每次都是夏侯嬰下車把他們收上來,一直把他們載在車上。

夏侯嬰趕著車子,先是慢慢行走,等到兩個嚇壞了的孩子抱緊他脖子之后,才駕車奔馳。劉邦非常生氣,有十多次想要殺死夏侯嬰,但最終還是逃出了險境。夏侯嬰把劉邦兒女安然無恙送到豐邑。

這也是后來呂后當政,為什么善待夏侯嬰的原因。

(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漢王怒,行欲斬嬰者十馀,卒得脫,而致孝惠、魯元於豐。)

慘狀四:父親、妻子等直系親屬被俘。

慘狀五:諸侯叛劉歸楚。

彭城慘敗后,跟隨劉邦的諸侯只有這幾位:常山王張耳、韓王信、魏相彭越。

其他諸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叛漢降楚;陳馀代表趙王歇撤軍;齊王田廣(田榮兒子,田橫擁立)與齊軍停戰議和;西魏王豹歸國。

彭城慘敗,劉邦又會如何逆襲,與項羽繼續爭天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溪县| 巧家县| 洛宁县| 岢岚县| 长春市| 渑池县| 昭平县| 雷州市| 游戏| 松原市| 韶关市| 罗城| 建瓯市| 建湖县| 龙岩市| 辽源市| 清涧县| 孝昌县| 特克斯县| 棋牌| 镇雄县| 洛隆县| 惠州市| 洛宁县| 阜新市| 察隅县| 临武县| 铜陵市| 山东省| 奇台县| 旬邑县| 江安县| 吴旗县| 阜平县| 金坛市| 武威市| 辉县市| 克山县| 南华县| 扶余县| 桃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