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5章 ?西進亡秦新路線

巨鹿一戰,項羽一戰成名,諸侯皆畏。

《項羽本紀》留下這樣一段話: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項羽麾下楚軍,不僅令秦軍膽寒,連諸侯聯軍也感到害怕。項羽解了巨鹿之圍,召集諸侯前來相見,出現一個現象: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項羽通過此戰,不僅打出楚國傲骨,還讓自己大名,威震諸侯。當初,那個不被看好的年輕人。現在,讓這些人感到畏懼。

項羽不僅成為楚國上將軍,還成為諸侯聯軍的上將軍。

簡單說,項羽通過巨鹿之戰立威,沒有人敢挑戰他權威,儼然成為諸侯霸主。

楚國也在這一刻,成為號令諸侯聯軍西進伐秦的霸主。此刻,項羽猶如東漢末年,袁紹召集十八路諸侯伐董卓,是相當霸氣。這一年,項羽才二十五歲。

項羽解了巨鹿之圍,殲滅王離軍。但,他沒有取得決定性勝利,還有一個強大對手,等著他。這個人就是章邯。

趙地有兩支秦軍,一支是由王離率領二十萬長城軍團,負責圍攻巨鹿;另一支是由章邯率領二十萬秦國正規軍,負責運送糧草,提防諸侯聯軍北上。

巨鹿之戰,對秦軍來說,是毀滅性打擊。章邯能夠在這種形勢下,沒有全面潰敗,保住一支二十萬有生軍力。這說明,章邯抗壓能力很強,心理素質極為不錯。

按照我寫《戰國風云名將篇》名將三大要素:實戰經驗、豐富的理論知識、抗壓能力。

章邯完全有資格,被評選為大秦最后名將。

章邯不僅能打,還能守。巨鹿慘敗,章邯改變戰略,以守為攻。章邯手中掌握二十萬秦軍,是一股讓人不容忽視的力量。

項梁就是因為在東阿、濮陽,先后戰敗章邯,心生大意。最終被章邯反撲,戰死定陶。項羽等人,是不會讓這個隱患存在,更不會讓類似事件再次上演。

滅章邯,既是為公,也是為私。

那么,面對強大的諸侯聯軍,章邯能否再創下神話,反敗為勝。

項羽攜勝之威,又以諸侯聯軍上將軍名義,加大對章邯,發動攻勢。面對戰場打磨出來的名將章邯,又是久戰之師。這一次,項羽沒有占到便宜。

史料留下這樣一段話:章邯軍駐扎棘原,項羽軍駐扎漳河南,兩軍對陣,相持未戰。(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

這說明,章邯不僅扭轉戰場上潰敗的局勢,還穩定士氣,站穩腳跟,隨時反撲諸侯聯軍。面對章邯這個棘手人物,項羽等人打得很艱辛。

項羽等人正面攻不破章邯陣地,只能另想辦法。這個辦法,就是圍困,斷絕秦軍糧道。

諸侯聯軍內部選舉出兩個人來完成這個任務。這兩個人都是張耳部將,一個叫司馬卬,另一個叫申陽。

先來說申陽。

對于這個人物,歷史記載很簡單。他是薛郡瑕丘人,是張耳寵臣。巨鹿之戰,表現很優秀,得到項羽認可。巨鹿之戰后率軍首先攻下河南地區,斷絕秦軍糧道,側面輔助項羽攻破章邯軍。并在黃河迎接項羽軍隊南下。

項羽入關分封諸侯時,因申陽戰功顯赫,被封為河南王,把洛陽作為首都。

接著,來介紹司馬卬這個人物。這個人物,可不簡單。

他有個顯赫祖先:程伯休父。

還有一個顯赫后代:司馬懿。

司馬卬還是戰國時期趙國一名劍客玄孫:司馬蒯聵。

司馬卬個人簡歷也不錯,陳勝大澤鄉起義,他是武臣部將,也是攻略趙地第一批人。他還有顯著功勛:攻占朝歌。

武臣被李良弒殺,他就跟著張耳混。張耳擁立趙氏公子歇為王,司馬卬也投贊成票。

巨鹿之戰后,司馬卬攻占河內,迫使章邯投降,為反秦事業做出很大貢獻。他因為戰功顯赫,被項羽封為殷王,定都朝歌。

話說,司馬卬奉諸侯聯軍命令,從上黨郡率軍南下,攻占三川郡,切斷秦軍支援,孤立章邯。當他率軍來到黃河北岸,遇見劉邦。

劉邦破陳留、戰趙賁、敗楊熊、攻潁川,整個人有些膨脹。司馬卬南下,被認為是來搶奪果實。為了保住勝利果實,獨自亡秦。劉邦攻占平陰,切斷黃河渡口,阻擋司馬卬南下。

劉邦從司馬卬這里得到一個信號:巨鹿之戰,諸侯聯軍打贏了。那位二十五歲少年項羽,沒有讓他失望。

進而,劉邦意識到到問題嚴重性:他要加快腳步西進,否則,關中王就會成為項羽掌上物。

阻擋司馬卬南下,劉邦也陷入孤立無援。東邊有開封趙賁軍,西邊洛陽有大量秦軍,南邊也是秦軍勢力范圍。這個時候,趙賁又率軍來襲。

劉邦率軍迎戰,在尸縣這個地方,與趙賁交戰。

此仗,也是一場硬仗。

來看一下,劉邦派出的作戰名單:

曹參、周勃、樊噲、灌嬰。

此戰,劉邦又打贏了。

為了打開局面,劉邦有了新的作戰目標:洛陽(雒陽)。

洛陽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謂陽,故名洛陽,又稱洛邑,它是西周二都之一,也是東周國都。

洛陽地理位置,相當優越。它北據邙山,南望伊闕,洛水貫其中,東據虎牢關,西控函谷關,四周群山環繞、雄關林立,位居天下之中。

這里也是秦軍在關外一座最重要地關隘,有大量秦軍駐守。

劉邦率軍攻洛陽,遇到難啃骨頭,沒有打下。洛陽沒有攻下,劉邦遇到一個大麻煩。若繞過洛陽,抵達函谷關,就會腹背受敵。

這次戰敗,又一次把劉邦打醒。讓劉邦認識到一個問題,他的力量很薄弱,還不足以動搖大秦根基。

因此,慘敗后的劉邦,必須先要處理一個問題:如何打進關中。

現在,來說一下,諸侯亡秦,經常走得三條路。

第一條路:一路西進,抵達函谷關。

這也是諸侯國聯合起來,攻打秦國,走得最多的一條路。第一次合縱諸侯伐秦,走這條路的人,就是公孫衍。這個男兒,一怒諸侯懼,一安天下歇。我在寫《戰國風云名將篇》時,為公孫衍寫了很多章節。這里就不多說。

后來,諸侯伐秦,都是選擇走這條路。

第二條路:楚懷王伐秦,走得那條路。從武關北上,抵達藍田,就可以長驅直入,攻占咸陽。

可惜!楚懷王破武關,戰藍田,最終與秦國議和,錯過了一次打壓秦國地機會。當然,楚懷王為什么不趁機滅秦,我在《戰國風云人物君王篇》講過,這里就不多說。

第三條路:趙武靈王趁著齊、韓、魏三國諸侯聯軍從正面攻打函谷關,提出以云中、雁門南下,長驅直入,直搗咸陽。

可惜,趙武靈王還沒有實行這個計劃,趙國發生了沙丘宮變。一代雄主,趙武靈王餓死沙丘。最終,讓諸侯錯失一次亡秦、弱秦的機會。

陳勝大澤鄉起義,建立張楚政權后,也制定兩條亡秦路線。

一條以吳廣為主,西進亡秦。

吳廣在滎陽遇到李由,寸步難行。后,周文率軍繞過滎陽,長驅直入,抵達戲水。眼見馬到功成,一個章邯,讓他折戟沉沙。

另一條以宋留為將,攻南陽,破武關,抵藍田。

宋留打到南陽,就打不動。陳勝政權被顛覆,宋留率軍投降章邯,被車裂。

劉邦攻打洛陽不利,他是繼續堅持從洛陽西進,攻占函谷關亡秦的方案!

還是說,他會找到另外一條路。

誰的出現,會讓劉邦,打破僵局,規劃出一條西進亡秦新路線?

正面戰場:項羽。

敵后戰場:劉邦。

項羽和劉邦,誰會搶占先機,成為第一個西進亡秦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水县| 宜春市| 吴旗县| 九江县| 芦溪县| 襄城县| 梓潼县| 中方县| 淮北市| 多伦县| 将乐县| 永定县| 普兰店市| 莱西市| 九龙县| 确山县| 夏河县| 开阳县| 高陵县| 临沭县| 广宁县| 长葛市| 休宁县| 罗平县| 土默特左旗| 江川县| 元阳县| 吉首市| 讷河市| 大渡口区| 钟祥市| 张家界市| 陆良县| 韩城市| 鄂托克旗| 盈江县| 剑阁县| 五大连池市| 穆棱市| 崇州市| 左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