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引言
- 人生的智慧(典藏版)
- (德)阿圖爾·叔本華
- 743字
- 2021-05-26 17:32:26
在本書中,我將從更貼近生活的角度來談?wù)摗叭松闹腔邸保慈绾我?guī)劃我們的生活從而最大限度地獲取快樂和成功。關(guān)于這方面的理論,哲學(xué)上稱之為“幸福論”,它將教導(dǎo)人們?nèi)绾潍@得幸福的生活體驗。
從絕對客觀的視角出發(fā),經(jīng)過冷靜理智的思考(這一問題自帶主觀色彩),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幸福的人生必然勝于虛無。這意味著,人們覺得活著比死去好,是因為本來就想活得幸福,而非僅僅出于對死亡的恐懼。并且,我們也都希望幸福的生活地久天長。
至于真實的人生是否或能否與上述觀念相符,就這個問題而言,我的哲學(xué)觀已經(jīng)給予了否定。然而,在幸福論假設(shè)中,答案卻是肯定的。在我的主要著作的第二卷第四十九章當(dāng)中,我曾指出該假設(shè)建立在了一個根本性錯誤之上。因此,為了談?wù)摗靶腋H松边@個主題,我必須放棄個人思想當(dāng)中更高級的形而上學(xué)和倫理道德的視角,做出一些妥協(xié),即我遵循了日常生活中的普遍觀點(diǎn),并接受這些觀點(diǎn)中的錯誤。
所以,我的評述也只具有有限價值,因為“幸福論”僅是委婉的說法而已。此外,我也絕不求能包羅萬象,一部分是因為對此話題的探討難有止境,另一部分則在于我不想復(fù)述他人已經(jīng)提出的觀點(diǎn)。
我印象中,唯一與這本箴言集寫作目的相同的書籍便是卡爾丹[1]的《論逆境之所得》,它值得一讀,亦可看作本書的有益補(bǔ)充。事實上,亞里士多德[2]也在其《修辭學(xué)》第一卷第五章中簡略探討過幸福論,但未得出重要結(jié)論。由于我不事編撰,所以并未在本書中參閱諸位前人的著作。尤其還因為,匯編過程會造成個人觀點(diǎn)的缺失,而個人觀點(diǎn)卻正是此類作品的精髓。
通常情況下,不同時代的智者都說過相同的話,而占了人類絕大多數(shù)的愚蠢之人,也總是以自己的方式異口同聲——卻總是與智者的教誨背道而馳。這樣的狀況將一直繼續(xù),因為正如伏爾泰所言:“這世界始終保留我們初見它時的愚昧與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