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察覺:五個維度,了解腦海中的限制性思維
《斯坦福大學人生設計課》里提到,生活沒有統一的模式,每個人也不是只有一種活法。它還提到,在人生設計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做到以下五點:
·保持好奇。激發你的探索欲,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
·不斷嘗試。將目標付諸行動,不斷嘗試,切忌空想。
·重新定義問題。重新審視目前的狀況,轉換思維模式。
·保持專注。學會放手,專注于過程。
·深度合作。與他人合作,適度求助。
我在第一次接觸到“做自己人生的設計師”這個概念的時候,覺得興奮而激動。因為如果我們能夠親自去設計自己的人生,真的非常有意思。但是,這并不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情,除了對自己有足夠的了解之外,還需要破除頭腦中總是認為自己年齡很大、能力不足等限制性思維。
我是一個85后,2008年,我一畢業就失業,最后在深圳的人才市場找了一份月薪只有2000元的客服的工作做了起來,也因此誤打誤撞進入了互聯網行業。在辭職成為自由職業者之前,我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運營總監,算起來我步入互聯網行業差不多有12年的時間了。在30歲之前,我既非科班出身,也完全沒有寫作的功底,而現在居然寫了五本書,而且每一本的銷量都還挺不錯的。
我還在不斷進行很多新鮮的嘗試,因為在不斷突破人生的這些年里,我發現只要不自我設限,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你自我否定或自我懷疑,人生只能故步自封。
當然,不是說破除了頭腦中的限制性思維之后做的每一次嘗試都一定能夠成功,而是即便失敗,你也不會退縮和放棄,反而會繼續勇敢接受下一次的挑戰。
破除頭腦中的限制性思維,真的有那么重要嗎?
我們來看一個故事:
歲月匆匆,有一對老夫婦結婚已有50年了,生活富裕的孩子們,正秘密商議著要送給父母一份特別的金婚禮物。由于老夫婦喜歡攜手到海邊享受夕陽余暉,孩子們決定送給父母最豪華的愛之船旅游航程,好讓老兩口盡情徜徉于大海的旖旎風情之中。
老夫婦拿著頭等艙的船票登上豪華游輪,可以容納數千人的大船令他們贊嘆不已。船上還有豪華游泳池、豪華夜總會、電影院,等等,真令他們倆感到驚喜無限。
美中不足的是,各項豪華設備的費用皆十分昂貴,節儉的老夫婦盤算自己不多的旅費,細想之下,實在舍不得輕易去消費。
他們只得在頭等艙中安享五星級的套房設備,或流連在甲板上,欣賞海面的風光。
他們怕船上伙食不合胃口,隨身帶著一箱方便面,覺得既然吃不起船上豪華餐廳的精致餐飲,那就以方便面充饑,間或想變換口味吃吃西餐,便到船上的商店買些西點面包和牛奶。
到了航程的最后一夜,老先生想想,若回到家后,親友鄰居問起船上餐飲如何,自己竟答不上來,也是說不過去。
和太太商量后,老先生索性狠下心來,決定在晚餐時間到船上餐廳用餐,反正是最后一餐,明天即是航程的終點,也不怕寵壞了自己。
在音樂及燭光的烘托之下,歡度金婚紀念的老夫婦仿佛回到初戀時的快樂。
在舉杯暢飲的笑聲中,用餐時間已近尾聲,老先生意猶未盡地招來侍者結賬。
侍者很有禮貌地請問老先生:“能不能讓我看一看你的船票?”
老先生聞言不由得生氣:“我又不是偷渡上船的,吃頓飯還得看船票?”嘟囔中,他拿出船票。
侍者接過船票,拿出筆來,在船票背面的許多空格中劃去一格。同時驚訝地問:“老先生,你上船以后,從未消費過嗎?”
老先生更是生氣:“我消不消費,關你什么事?”
侍者耐心地將船票遞過去,解釋道:“這是頭等艙的船票,航程中船上所有的消費項目,包括餐飲、夜總會以及其他活動,都已經包括在船票內,您每次消費只需出示船票,由我們在背后空格注銷即可。”
老夫婦想起航程中每天所吃的方便面,而明天即將下船,不禁相對默然。
我們是否曾經想過,在我們來到世界的那一刻,上天已經將最好的頭等艙船票交給了我們。
是的,我們在物質上、心靈上,完全可以享有最豪華的待遇,只要我們愿意出示船票。
許多人在他的一生中,只是過著猶如借方便面充饑一般的生活。
這并不是他們沒有船票,而是他們未曾想到去使用,或根本不知道船票的價值。
你已經擁有很多,你的敏感、自疑使你不敢、不舍、不愿用這張頭等艙船票。
西方作家悉尼·哈里斯(Sidney J.Harris)說過:
“世界上90%的悲哀出自人們不了解自己,自己的能力、弱點,甚至是自身擁有的美德。我們大多數人對自己就像對待完全陌生的人一樣走完了幾乎整個一生。”
以前的我也會認為學習方法和技巧更重要,但是隨著自己不斷地深入學習,我意識到一個人只有思維發生了變化,一切才會跟著好起來。
本篇文章將會從五大要點帶大家破除限制性思維。
首先,我們來到第一個知識點,從我們的行為模式中了解我們的限制性思維。
1.從聊天形式中了解我們的限制性思維。
每個人都應該清晰地知道自己喜歡聊、喜歡聽的內容,以及討厭聽、討厭聊的內容分別是什么。
因為多多快要上小學了,我們買了個學位房,交房后房子要裝修,在裝修之前,我們請來了風水先生幫我們看家里的風水。風水先生看完家里的風水之后來我們家做客,因為我沒有去現場,于是我在旁邊留意聽他們之間的聊天內容。
當我聽完他們聊天之后,我發現風水先生在跟我家里人聊天的時候,一直都沒有離開與金錢相關的主題。我能大致判斷出,他們在看我們家風水時重點看的內容應該是與賺錢相關的。
果不其然,等到我老公下了班回來之后,我和他詳細聊了一下,因為那天是我老公帶著去的,風水先生在現場講到了很多家里的風水該怎么做對賺錢會有幫助,還跟我們多次強調家里的窗簾一定要買金色的。
聽到這里,我心里的想法是,我現在已經三十多歲了,除了看重金錢之外,我更看重其他的維度,比如家人的健康、家庭和睦,等等。
所以,后來我跟我老公交代:在這一點上,你們可能需要引導一下風水先生,我們家的裝修除了對賺錢有幫助外,更多需要考慮的是家庭和睦和家人的健康。
在此之前我是不會關注得那么仔細的,我也不會通過聽別人聊天的內容去察覺出一些比較獨特的維度,但現在我發現,聊天真的是發現一個人行為模式非常好的方式。
建議大家在跟別人聊天或者是在傾聽別人聊天的時候,可以關注一下聽到什么樣的聊天內容自己會覺得不舒服;聽到什么樣的聊天內容,自己會很想要參與進去。
尤其是讓自己不舒服的內容,需要把它記下來進行思考:它為什么會讓自己覺得不舒服,我擔心什么?從中去發現自己平時留意不到的限制自己的思維。
2.從我們常常拒絕的No事件中了解我們的限制性思維。
No事件特別有意思。
我的個人微信常常會收到很多人主動添加為好友的請求,我們互相之間是不認識的,如果有人私信問我一些問題,簡單的我都會回答。
有一次,有一個體制內的女生給我發了一條私信告訴我畢業后到現在6年的時間,一直在體制內工作,她在接下來5年的時間都只能待在體制內,不會離職。
我和她說:那你所有學習的計劃就可以建立在待在體制內這個基礎之上,我有不少學員即使待在體制內也開創出了精彩的人生。
她也沒有進一步跟我解釋原因是什么,但是一直強調自己無法脫離體制,所以很多事情做起來不方便,無論我怎樣引導她即便在體制內上班也可以開啟副業,她都完全不理會,就一直強調自己無法離開體制。
從我的角度看來,這是她拒絕改變的一種借口。
3.從我們日常聚焦的事件中了解我們的限制性思維。
聚焦事件包含關注焦點和日常行為兩個維度。
關注焦點特別有意思,打開一個社群,你會發現自己對社群中大家聊天的A內容不感興趣,但如果一聊B內容時,你馬上就會很有興趣參與,如果發現有這樣的情況,可以動手把這件事稍微記錄一下,并問自己:為什么我會特別關注這件事情?
日常行為是這樣的,當你翻開朋友圈,你的朋友圈里一定會有這樣一類型的人,他總是會在朋友圈里曬自己有多厲害,如果一個人反反復復去曬自己很厲害,其實這個人是不夠自信的。這樣的人,你盡量不要追隨他,因為他可能會夸大自己的效果,讓自己在眾人眼前顯得很厲害。
你要追求的是那種從容淡定的人生狀態,你可以把這個詞放回到自己身上,觀察一下自己,每天最享受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這個享受是讓人有一些上癮的,是真正的放松自我。其實,真正的自信是自己給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給自己的。
4.從行動障礙中了解我們的限制性思維。
我不太喜歡自己給自己貼標簽,也不太建議大家總是給自己貼標簽。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如果你總是給自己貼標簽真的是沒什么好處,說自己是一個拖延癥患者或者說自己是一個懶癌患者,只會讓這些標簽在自己身上貼得越來越牢。
我給大家舉一個日常可見的例子,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就是男女雙方本來是對對方不感興趣的,因為其他人總是笑話他們,最后兩個人就真的在一起了。
其實,自己給自己貼標簽也是會有這種效果的。所以,在行動障礙這一塊,你可以去觀察自己會不會老是自我否定,會不會總是認為自己做不到一件事情,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你不敢從頭開始。
接下來,我們來到第二個知識點,當我們從行為模式中了解到限制性思維之后,我們該怎么做?
第一步:進行回想并記錄我們的行為模式。
回想并記錄是這樣子的,比如說,你已經對行為模式的四個維度有了一些了解,你自己也會學習、看書,跟人交往。你可以帶著這樣的思維去做其他的任何事情,你在做事的過程當中會有相關的想法跳出來,這個時候你要做的就是把你聯想到的點子馬上列出來。
有時候,在當下或許你看不明白一件事情,但是因為有了這種意識之后,你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可以回想起來自己之前在類似的一件事情上是有一些限制的,這個時候記得馬上把想法記錄下來。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有個朋友在賺錢上一直有一些限制性思維,她是怎么發現自己的金錢限制性思維的?
一開始是通過察覺自己的行為模式了解到自己跟金錢之間的相處是有問題的,但一直也不了解問題究竟是什么,所以她開始有意識地在學習過程當中進行對號入座,希望有一天能想明白真正的問題究竟是什么。
突然有一天,她看到一篇文章上面寫道,她之所以會覺得賺錢不好意思,是因為從小到大她的父母跟她講,你的錢夠花就好了,你不要總想著去賺更多的錢,賺更多的錢身體會不健康,你也會出問題的。
她突然醒悟,原來是她的父母給了她限制性思維,后來她跟比較親近的人一起把這個情況聊開之后,現在的她覺得賺錢其實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只要自己做的事情值得獲得這些金錢收入就沒問題。
第二步:面對和接納我們的限制性思維。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我們總是會更想要知道那些好像跟我們關系不大的事情,或者是更想要把未來的一些問題提前想清楚。要想面對和接納我們的限制性思維,一個非常核心的要點是你要能夠區分清楚哪些事情是完全沒有辦法改變的。
舉個例子,我的身份是一個寶媽,小孩出生之后,我完全無法改變的是“我是媽媽”這么一個事實。所以,我會接納這個無法改變的事實,在這個基礎之上去規劃我的事業和家庭生活,這才是正常的。
第三步:羅列和收集我們的限制性思維。
我們需要羅列兩份清單,一份是無法改變的清單,另一份是把那些能改變的羅列出來。
除了把能改變的羅列出來作為指導自己行動的清單參考之外,那些不能改變的部分的邊界也要不斷擴大,讓它不斷成為自己能夠控制的維度。
以第一個知識點中提到的五年體制的學員為例子。當你確定自己五年的時間內無法改變最主要的身份的時候,你要做的事情不是還在掙扎我們要怎么改變那個最主要的身份,而是除了這個身份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可利用的業余時間,用于提升自己的能力或者是挖掘興趣愛好嘗試去做副業。
第四步:在行動中突破我們的限制性思維。
經過了前面三個步驟,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是根據自己已經梳理清楚的思路去行動。在這個步驟,你會清晰地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什么,當然也會有一些試錯過程,但如果一直都不行動,限制性思維也無法突破。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所有內容,我們來總結一下:
第一個知識點:從我們的行為模式中了解我們的限制性思維。
第二個知識點:當我們從行為模式中了解到限制性思維之后,我們該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