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新基建:重塑數字經濟發展新范式

新基建的概念內涵與戰略意義

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提出:“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近年來,尤其是2020年,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黨中央、國務院多次下達發展要求,要推進5G、物聯網、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的建設,完善對這些重點領域的布局,打造結構優化、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新基建”是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因此,我國要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夯實這一底層基礎,為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多重意義:一方面能夠極大地激發“十四五”產業發展新動能,另一方面也能夠大大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一方面有利于構建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另一方面有利于實現“兩個強國”戰略目標。

◆“新基建”概念提出

2018年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目標。“新基建”的概念由此誕生,之后被列入到了2019年的政府報告之中。

2020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年,也是完成“十三五”規劃的收官年。然而,正是這一年,中國經濟在迎來經濟結構轉型之際,卻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在新的形勢下,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多次會議中頻頻提及“新基建”的概念,并將其視作一種重要的逆周期調節手段。

2018年12月19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2019年3月3日,“兩會”明確提出:強化逆周期調節,除了傳統基建以外,以5G、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建將承擔更為重要的角色。

2019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災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2019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穩定制造業投資,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補短板工程,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2020年1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出臺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推進智能、綠色制造。

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明確表示,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以整體優化、協同融合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2020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就“新基建”概念和內涵做出正式的解釋,明確了“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及創新基礎設施等三大領域,將衛星互聯網作為信息基礎設施納入其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大了對新型基礎設施的投入建設,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隨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推進,其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也在不斷釋放。

比如信息基礎設施層面,根據國家發改委2020年4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的信息,高速光纖在我國幾乎實現了全面覆蓋,我國的所有城市、鄉鎮都基本建成了高速光纖基礎設施,99%以上的行政村都能享受到高速光纖帶來的網絡服務,我國的4G網絡用戶已經超過12億;融合基礎設施層面,我國在智慧城市建設路徑清晰,致力于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城市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實現精細化管理;而創新基礎設施層面,截至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已經對55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進行布局建設,不僅在科技創新領域起到了引領作用,也帶動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增長。

◆新基建的三大領域

我國要想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就必須堅持新型發展理念,將信息網絡作為基礎,利用技術創新提供驅動力,打造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的服務型基礎設施體系。總體來看,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三種類型的基礎設施,分別是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

●信息基礎設施:這類基礎設施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生成的基礎設施,包括通信網絡基礎設施、新技術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等。其中,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的代表有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基礎設施,新技術基礎設施的代表有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的代表有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等基礎設施。

●融合基礎設施:這類基礎設施是傳統基礎設施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結合的產物,是利用新技術改造傳統基礎設施,使其不斷吸收和融合各類新技術要素,不斷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并最終形成的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創新基礎設施:這類基礎設施是一類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可用于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產品研制等,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新基建與傳統基建

與鐵路、公路、機場等傳統基礎設施相比,“新基建”更加重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基礎設施中的應用,也更加重視技術創新在經濟社會基礎層面產生的融合滲透、廣泛帶動和效率倍增三大效應。相比傳統基建,新基建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產業賦能。新基建的賦能對象是產業,它能借助計算技術、數據技術、通信網絡技術的升級催生出各種新業態、新模式和新應用場景,如“互聯網+”“AI+”“區塊鏈+”等。在后疫情時代,新基建能夠為我國拉動內需市場,培育更多的產業新增長點,同時也能為傳統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民生提“智”。新基建能全面融入民生領域,實現智能化的醫療、養老、教育、文旅和出行等,既能夠為民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智能的服務,又能夠滿足個性化的信息消費需求。

●治理增效。新型基礎設施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合應用,可以幫助政府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和治理水平,比如提高政府對城市的管理水平,促使政府更加精準地實施政策,提高政府的社會監管能力等。同時,它還能推動經濟社會各要素(包括信息流、人才流、技術流、資金流、物資流等)的高效流轉,加速構建現代化的治理體系。

◆新基建的戰略意義

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意義:

(1)支撐“兩個強國”建設

新基建的推進可以支撐“兩個強國”建設。其中,大力推進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提供高速、泛在的連接網絡,有助于數據生產要素的互通互聯。人工智能平臺、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是良好的數據載體,擁有強大的算力機制,可以促進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要想打造安全、可控的基礎網絡體系,就要以新基建為立足點,不斷提高對關鍵技術與核心產品的自主開發能力,彌補信息技術產業的“短板”,鍛造傳統產業“新長板”。

(2)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新基建的落地促進信息技術在市場中的應用,一方面能推動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有助于形成數字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另一方面還能催生出眾多的新模式、新業態和新產業。新基建能利用數字技術全面推動傳統產業的改造和升級,實現經濟的高質、高速發展。

(3)加速構建智慧社會

新基建能促進社會治理方式的創新,如促進政府服務、公共安全、應急保障、市場監管、環境監管等多個領域的創新,且有助于形成精準化社會治理體系。新基建是形成智能化公共系統的基礎,只有在新基建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打造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智能體系,也才能更好地應用和分享這些智能體系。因此,新基建能夠提高民生應用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為人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和福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南市| 荥阳市| 宁波市| 昭平县| 五家渠市| 手游| 丹寨县| 佛山市| 交口县| 台州市| 洛隆县| 保康县| 开鲁县| 龙游县| 太原市| 石河子市| 鸡西市| 山西省| 同心县| 忻州市| 南投市| 霍城县| 桂东县| 达尔| 巴里| 武乡县| 遂川县| 咸宁市| 沾化县| 重庆市| 双流县| 武隆县| 鸡东县| 碌曲县| 清流县| 碌曲县| 巴林右旗| 昭苏县| 昌吉市| 修武县| 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