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新基建:數智化浪潮下的商業變革與產業機遇
- 梁洪波 王雷 楊愛喜
- 3111字
- 2021-05-26 15:26:37
第1章 新基建:重塑數字經濟發展新范式
新基建的概念內涵與戰略意義
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提出:“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近年來,尤其是2020年,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黨中央、國務院多次下達發展要求,要推進5G、物聯網、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的建設,完善對這些重點領域的布局,打造結構優化、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新基建”是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因此,我國要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夯實這一底層基礎,為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多重意義:一方面能夠極大地激發“十四五”產業發展新動能,另一方面也能夠大大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一方面有利于構建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另一方面有利于實現“兩個強國”戰略目標。
◆“新基建”概念提出
2018年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目標。“新基建”的概念由此誕生,之后被列入到了2019年的政府報告之中。
2020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年,也是完成“十三五”規劃的收官年。然而,正是這一年,中國經濟在迎來經濟結構轉型之際,卻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在新的形勢下,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多次會議中頻頻提及“新基建”的概念,并將其視作一種重要的逆周期調節手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大了對新型基礎設施的投入建設,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隨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推進,其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也在不斷釋放。
比如信息基礎設施層面,根據國家發改委2020年4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的信息,高速光纖在我國幾乎實現了全面覆蓋,我國的所有城市、鄉鎮都基本建成了高速光纖基礎設施,99%以上的行政村都能享受到高速光纖帶來的網絡服務,我國的4G網絡用戶已經超過12億;融合基礎設施層面,我國在智慧城市建設路徑清晰,致力于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城市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實現精細化管理;而創新基礎設施層面,截至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已經對55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進行布局建設,不僅在科技創新領域起到了引領作用,也帶動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增長。
◆新基建的三大領域
我國要想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就必須堅持新型發展理念,將信息網絡作為基礎,利用技術創新提供驅動力,打造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的服務型基礎設施體系。總體來看,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三種類型的基礎設施,分別是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
◆新基建與傳統基建
與鐵路、公路、機場等傳統基礎設施相比,“新基建”更加重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基礎設施中的應用,也更加重視技術創新在經濟社會基礎層面產生的融合滲透、廣泛帶動和效率倍增三大效應。相比傳統基建,新基建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新基建的戰略意義
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意義:
(1)支撐“兩個強國”建設
新基建的推進可以支撐“兩個強國”建設。其中,大力推進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提供高速、泛在的連接網絡,有助于數據生產要素的互通互聯。人工智能平臺、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是良好的數據載體,擁有強大的算力機制,可以促進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要想打造安全、可控的基礎網絡體系,就要以新基建為立足點,不斷提高對關鍵技術與核心產品的自主開發能力,彌補信息技術產業的“短板”,鍛造傳統產業“新長板”。
(2)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新基建的落地促進信息技術在市場中的應用,一方面能推動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有助于形成數字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另一方面還能催生出眾多的新模式、新業態和新產業。新基建能利用數字技術全面推動傳統產業的改造和升級,實現經濟的高質、高速發展。
(3)加速構建智慧社會
新基建能促進社會治理方式的創新,如促進政府服務、公共安全、應急保障、市場監管、環境監管等多個領域的創新,且有助于形成精準化社會治理體系。新基建是形成智能化公共系統的基礎,只有在新基建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打造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智能體系,也才能更好地應用和分享這些智能體系。因此,新基建能夠提高民生應用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為人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