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自我”是人類的核心

本書中的演講稿是維克多·E.弗蘭克爾41歲時創作的。當時的他正值壯年,處于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但其實,弗蘭克爾早已經歷了人生最黑暗的時刻,他是經歷過納粹殘忍迫害的數百萬人中的一員,被關押在納粹集中營,之后又輾轉多處;同時,他也是少數幾個,經歷過納粹集中營的暴戾酷刑后活下來的人。之前的經歷讓他學會了認識自我,他開始思索,當一切都被奪走時,人類的核心究竟是什么,那便是與“自我”的相遇。當今時代,由于快節奏的生活,人們越來越缺少“與自我相遇”的機會,注意力不斷地被分散,最終或多或少地拒絕了主動認知自我、了解自我的機會。這是出于何種理由呢?弗蘭克爾認為,“與自我相遇”常常與不適的感情聯系在一起,這有時令人難以承受。

成為集中營的囚犯是難以形容的慘痛經歷。如文中所述,弗蘭克爾并不完全認同“如果一個人(包括囚犯)在普通的一生中突然被剝奪了大部分東西(或者被剝奪了一切),他在后來就很可能會主動避免‘與自我相遇’”的觀點。

每個人都可能經歷同樣嚴重的事情——僅德國每年就會新增48萬的癌癥患者。來自命運的打擊、各種損失、意外或疾病都可能毫無預兆地出現在人類的生命中,如果這些打擊在人類承受范圍內,人類就可以控制它們。但在一些情況下,人類被迫接受非常殘忍的現實,這超出了人類的承受范圍,那么之后會發生什么呢?弗蘭克爾的文章表示,如果命運的打擊“摧毀了”近乎所有無關緊要的東西,如果金錢、權力、聲譽……失去了往日的作用或者已被丟失,請你先不要選擇“與自我相遇”(引文為弗蘭克爾的原話)。只有當我們的生命別無選擇時,“與自我相遇”才具有價值。近期,我針對人類的“自我”撰寫了一本書1。弗蘭克爾認為,生命的中心任務是調整自我,讓內心更好地適應生活,這要求人類建立“內心的能力”。只有這樣,人類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在注意力被不斷分散或周圍充滿無效信息的情況下,保護自己“真實的自我”。

那些沒有主動與“自我”聯系,反而因為命運的影響而突然被迫思考“自我”、思考如何才能讓自己的生命既有價值又有意義的人,很可能會輸給這種想法,從而陷入一種心理學上的“麻木不仁”(Apathie)。弗蘭克爾發現,“精神上放縱自己,讓自己墮落……會導致肉體的衰敗”。這位擅長全面思考的心理學家研究并發現了構成當代變態心理學藥物的核心與現代心理腫瘤學的研究現狀:失去“自我能力”的人很容易出現免疫系統缺陷,他們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下降,也更容易身患腫瘤等疾病。2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拉木县| 武威市| 耿马| 嘉荫县| 洪湖市| 中牟县| 柳河县| 南宁市| 张家川| 那坡县| 平乐县| 盖州市| 滕州市| 华安县| 镶黄旗| 聂荣县| 济宁市| 西乌珠穆沁旗| 四川省| 社旗县| 陆河县| 自治县| 兴仁县| 天门市| 汶川县| 玛纳斯县| 海阳市| 灌阳县| 兴山县| 常州市| 浮山县| 临猗县| 安仁县| 怀化市| 桦川县| 绥棱县| 墨玉县| 灵台县| 昌都县| 鹤庆县| 屏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