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聰明人的方格筆記
為什么職場人士在平常的工作和學習中喜歡運用方格筆記?方格筆記到底有什么價值?要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先從兩個現象講起。
現象一:自21世紀初以來,日本學者獲得諾貝爾獎人數位居世界第二位。
據媒體報道,北京時間2019年10月9日,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John.B.Goodenough)教授、斯坦利·惠廷漢姆(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吉野彰教授獲獎。獲獎理由是他們為鋰電池的發展做了杰出貢獻。
其中,日本學者吉野彰教授獲獎,意味著自21世紀初以來日本獲得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人數已增至19人,把老牌的諾貝爾獎強國——英國、德國、法國遠遠拋在后面,僅次于美國。
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其公正性非其他領域的諾貝爾獎可比,這是被公認的事實。也可以說,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只能由這個領域杰出的研究者獲得,他們的研究成果代表了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水平。
思考:日本學者為什么能在自然科學領域做出如此豐碩的研究成果?
現象二:自21世紀初以來,日本學者對筆記方法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
近幾年,日本學者對筆記方法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除了《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魚骨圖筆記術》等諸多筆記類書籍持續暢銷,子彈筆記、東大筆記、手賬等筆記方法也層出不窮。相關機構調查發現,日本人喜歡做筆記,甚至達到人手一本的程度。
這些筆記類書籍和筆記方法,通過翻譯版本進入中國,并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京東、當當等網上書城,暢銷的筆記類書籍,除了思維導圖的書籍,筆記類書籍多數是由日本作者創作的。
中國也有一些筆記類書籍,但從影響力來說,這些筆記類書籍尚未達到《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的暢銷程度。
思考:日本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與“筆記類書籍”在日本的暢銷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呢?
雖然缺乏嚴謹的學術數據證實兩者的關系,但是我通過研究和實踐得出以下三個結論:
· 筆記術對提高成年人的學習效率和創造成果有幫助。
· 個人要提高成長進步的速度,就需要運用筆記術。
· 企業要加快人才培養的速度,就需要運用筆記術。
形成并推廣中國特色的方格筆記,事關中國人的學習質量,因此這是必然的趨勢。
能夠得出以上的結論,我不僅是通過觀察日本得到的結果,還是從中國古代頂尖學府——岳麓書院得到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