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懂得:影響你一生的DISC識人術
- 俞亮
- 1972字
- 2021-05-19 17:39:15
06 縱覽三表&因子升降
“我的三張圖長得差不多,一看我就表里如一!”旁人投來贊許的目光。
“我的圖完全不同,發生了什么?”旁人開始起哄,半開玩笑地拋出“痛苦”“兩面三刀”之類的評語。
必須制止這樣的錯誤解讀,厘清幾個概念性的問題。
三表一致
三個狀態的曲線,趨勢總體相似,表明測試者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較少體驗到環境的壓力,但測試者較少體驗到壓力并不是意味著沒有壓力。
這類測試者是一個忠于自我的人,活得很舒服,也很自我。
三表不一致
三個狀態的曲線,趨勢兩兩不相似,差異化較大,表明測試者可能在填寫測評的當前,遇到相對大的變化或變故;可能是測試者對自己的行為風格不清晰,正處于迷茫和探索階段;也可能是無效報告,建議重新測試。
如果測試者當前工作效能較低,其自身的定位可能出了問題,處于暫時的混沌狀態。如果測試者當前工作效能尚可,說明其處于硬扛的狀態,關鍵是他能扛多久。
自然狀態的曲線與壓力下的曲線一致
工作場景中的曲線趨勢和壓力下的曲線趨勢有差異,但是自然狀態下的曲線趨勢和壓力下的曲線趨勢相似,表明測試者處于相對不穩定狀態,有可能體驗到環境帶來的壓力,在工作中有些許嘗試,試圖做一些調整和改變。
自然狀態的曲線與工作場景中的曲線一致
工作場景中的曲線和壓力下的曲線有差異,但是自然狀態下的曲線趨勢和工作場景中的曲線趨勢相似,表明測試者處于另一種相對穩定狀態,它通常表明測試者已經完成對環境的適應,對壓力的體驗也將隨之減輕。
報告中所呈現的狀態,趨勢相同或趨勢有所改變,到底好還是不好?
這要從另一個模型上來看,意愿-效能-支持。
如果你對自己所要做出的改變,自身意愿是主動積極的,效能及結果是個人和組織想要的,人際關系的支持也是友好而充分的,那么,哪怕你要做出極大地改變,也可能是“樂在其中”。
三張圖,既然都是“我”,有的人是近似的,有的人是差異化的,還有的人是“看上去離譜”的,慎用“表里如一”,多從“三表是否一致”的角度去分析。
因子升降變變變
三表之間,兩兩對比,你會發現曲線變化的背后,是DISC四個因子的升降。D為什么上升?C為什么下降?

看懂因子的升降,實際上是看懂報告的主人。
D上升:與目標、資源、節奏、強度、改變等有關。
D下降:與被壓制、強勢上級/伴侶、無法自主、士氣情緒低沉等有關。
I 上升:與人際溝通、積極性、影響力、激勵等有關。
I下降:與績效、集體氛圍、工作性質改變、被要求務實等有關。
S上升:與耐性、友好、傳統、穩定、集體氛圍、團隊需要等有關。
S下降:與環境改變、減少對人的關注、被要求靈活等有關。
C上升:與責任、標準、流程、原則、績效、合理性等有關。
C下降:與環境壓力、風險、靈活性、標準模糊、善變的上級等有關。
接下來我們通過案例講解的方式破譯,暫且我們把DISC因子設定在——跟自然狀態相比,工作場景中DISC的升降。
D上升。最近單位接了個大單子,據說將推動公司上市,全體員工都有了目標。我鉚足了勁,誓死完成工作目標,工作節奏加快了,執行力加強了,加班是常態,總之“豁出去了”。干勁十足的背后,是“結果導向”和“目標驅動”。
D下降。我管理著一個小團隊,原本都是我說了算。最近部門優化,空降了新上司,人稱“鬼見愁”,做事雷厲風行,在他面前,我基本都以點頭為主,很少提出異議。
I 上升。我接手了公司的一個緊急任務,成立工會。對外,我主動向有經驗的同行、前輩請教;對內,我與各個部門的領導進行聯系,尋求他們的支持。同時邀請一些員工吐露心聲,表達訴求。一天從早忙到晚。
I下降。我剛從大學畢業,作為職場小白,多少有點迷茫。我試著讓自己低調一些,畢竟職場上有很多規矩要守,還有很多雷區要躲避,單位給我安排了一位“師傅”,帶我熟悉工作。
S上升。原本我是做銷售工作的,最近被安排到后臺的客服部門。我需要培養和保持自己的耐心,應對客戶的各種咨詢、疑問,甚至投訴,既要讓對方感受到我對問題的重視,還要讓客戶感受到服務的溫度,每次都是語氣平和地說:“您還有其他問題需要反饋嗎?”
S下降。我們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老板強調的是創新、創新再創新,產品更新迭代非常快。上個月還在研發小程序,這個月已經在布局內容電商了,老板的嗅覺很靈敏,也總能捕捉商機,他對大家說,每個人需要做的就是,加快腳步,跟上節奏。
C上升。從一家歐美企業,跳槽到一家日資企業,雖然都是大企業,但是對于標準化的管控是有區別的,這里到處是SOP、5S管理,連衛生間里都有各種指引,告訴我這該怎么做,那該怎么做,我必須融入新的體系。
C下降。領導將任務交代給我,沒有明確的標準,也沒有具體的流程,只有一個要求,限期完成。我試圖按照最高標準去完善每一個細節,卻發現太浪費時間了,先完成,再完美,放下執念,先把任務搞定再說。
看完案例,你是否懂了一點因子上升、下降的底層邏輯?因子升降的背后,隱藏著最真實樸素的原因,至于原因是什么,只有做出調整的人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