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飛行后肺功能試驗一般沒有出現異常。但是,“天空實驗室3號”駕駛員和“天空實驗室4號”所有宇航員,在飛行中肺活量降低達10%。“天空實驗室4號”三名宇航員肺活量試驗的結果,飛行中的宇航員肺活量的降低,可能起因于體液重新分布到胸腔隔膜向頭移位或座艙壓力降低到海平面1/3的反射等因素。
航天飛行后心肺對運動反應的測量顯示運動量減少。例如,對“阿波羅”7到11號飛行前、后的測量證明,飛行后即刻工作負荷、氧耗量、收縮壓和舒張壓明顯降低,此時心率為160次/分。機械效率在飛行后沒有表現出顯著變化。在三星期之內,大多數心血管反應恢復到正常。
在航天飛行期間,心肺系統經受實質性的適應性變化。由于心肺系統的許多適應能力,已隨著對抗地球引力持續作用的特殊機制而進化,因而失重的影響特別明顯。
心肺系統的某些變化,如體液向頭部移位是失重的直接結果,其他一些變化似乎是由此而出現的調節,是0g環境的間接影響。該系統的主要變化包括體液移位、心臟動力學和肌電學的改變以及肺功能和運動量的改變。
拓展閱讀
“神九”任務增加了航天員的心、肺功能和生化等更多醫學指標的在軌監測,還增配了相關藥物和醫學保障用品,將定期進行艙內衛生學處理,確保對航天員健康狀況的及時監測和對空間運動病等的有效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