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動物雌雄互變的研究
- 中國青少年百科全書(下)
- 劉力編著
- 677字
- 2021-05-27 15:20:32
在生物界中,雌雄互變卻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沙蠶是一種生長在沿海泥沙中的動物。當把兩條雌沙蠶放在一起時,其中的一條就會變為雄性。但是,如果將它們分別放在兩個玻璃瓶中,讓它們彼此看不見、碰不到,則它們都不會變性。
一種一夫多妻的紅鯛魚,具有變性特征。當一個群體中的首領——唯一的那條雄魚死掉或被人捉走后,在剩下的雌魚中,身體強壯的,體色會變得艷麗起來,鰭變得又長又大,卵巢萎縮,精囊膨大,最終成為一條雄魚而取代原來丈夫的職位。如果把一群雌紅鯛魚與雄紅鯛魚,分別養在兩個玻璃缸中,只要它們互相能看到,雌魚群中就不能變出雄魚來。但如果使它們互相看不見,雌魚群中很快就變出一條雄魚。
魚類改變性別的目的,主要是能夠最大限度地繁殖后代,使其他個體獲得異性刺激。在一種雌魚群或一種雄魚群中,個頭較大者幾乎壟斷了與所有異性交配的機會。當雌魚較小的時候,能保證有交配的機會。待到它們長大時,變成雄性,便有了更多的繁育機會,與性別不變的同類相比,它們的交配繁育機會就相對增加了。同樣,在從雄性變為雌性的魚類中,雌魚的個體常大于雄魚。雄魚雖小,但成年的小雄魚所產生的幾百萬精子,足夠使大的雌魚所帶的卵全部受精。另外,這些雌魚與成熟的無論個體大小的雄魚都能交配。因此,它們小的時候是雄魚,長大以后變雌魚,便得到雙重交配的機會,與那些從不變性的魚類相比,多產生了一倍的受精卵,這對繁殖后代大有益處。在加勒比海和美國佛羅里達州海域,生活著一種藍條石斑魚。這種魚的性別每天可變換數次。若兩條魚交配產卵,則其中一條充當雌魚,另一條則充當雄魚,一旦交配完成后,它們互相變換雌雄,再進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