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北極熊不怕冷的秘密
- 中國青少年百科全書(下)
- 劉力編著
- 619字
- 2021-05-27 15:20:32
北極熊是現存熊類中體型最大的一種,生活在北極地區,冬季主要捕食海豹、海鳥和魚類,夏季主食植物。在零下80攝氏度的冰雪王國里,北極熊不僅可以走遍四方,而且可進入冰冷刺骨的海水里,一口氣游上10多千米。北極熊為什么不怕寒冷呢?
20世紀末,美國化學家馬爾克姆·亨利發現了北極熊不怕冷的奧秘。亨利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北極熊的體毛時,發現毛都是無色、透明、空心的小管子,實際上就是一根根微細的“光電管”,只有紫外線能沿著中間的空芯通過。北極熊利用這些“光電管”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使身體周圍溫度增高。還有它那幾厘米厚的皮下脂肪層,又長著濃密的絨毛,以保持體溫及隔離海水,并且能形成空氣層,也可能起到良好的保溫作用。
北極熊的皮膚是黑色的。我們從它們的鼻頭、爪墊、嘴唇以及眼睛四周的黑皮膚上就能看見皮膚的原貌。黑色的皮膚有助于吸收熱量,這又是保暖的好方法。北極熊很適應寒冷地區的生活。它們那白色的皮毛與冰雪同色,便于偽裝。
除了鼻子、腳板和小爪墊,北極熊身體的每一部分都覆蓋著皮毛。多毛的腳掌在冰上行走時增加摩擦力而不滑倒,當然也不會畏懼寒冷甚至可以在冰雪中行走很久。
在嚴冬,北極熊外出活動大大減少,可以長時間不吃東西。此時它們尋找避風的地方臥地而睡,呼吸頻率降低,進入局部冬眠。
所謂局部冬眠,一方面是指它們并非像蛇等動物的冬眠,而是似睡非睡,一旦遇到緊急情況便可以立即驚醒,應付變故。另一方面,北極熊只是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不吃不喝,而不是整個冬季都處于睡眠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