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臘最早的一部史詩《荷馬史詩》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公元前12世紀初,這時正是邁錫尼文化末期。古希臘國王佩琉斯和愛琴海的海神涅柔斯的女兒忒提斯結婚時,奧林匹斯山的眾神都被邀請參加婚禮,唯獨忘記邀請“紛爭女神”埃里斯。于是,埃里斯就偷偷地在酒席上留下了一只“引起紛爭的金蘋果”,她在上面寫著“送給最美麗的女人”,結果引起了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愛神阿芙洛蒂忒之間的爭執。
主神宙斯讓她們請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作裁判,決定誰是最美麗的女人。三位女神都對王子許下了最好的心愿:赫拉說她將使王子成為全世界的王、雅典娜答應使他成為一位偉大的戰士、阿芙洛蒂忒許愿將為王子找一個美麗的女人做妻子。
結果,帕里斯把金蘋果判給了阿芙洛蒂忒。從此,赫拉和雅典娜對王子懷恨在心。后來,阿芙洛蒂忒幫助王子渡海,騙走了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絕世美女海倫。這激起了全體希臘人的憤怒,他們推選斯巴達國王的哥哥阿伽門農為統帥,率領十萬大軍、1186艘船渡過愛琴海,發動了遠征特洛伊的戰爭。
奧林匹斯山眾神分成兩派,一派幫助希臘人,一派幫助特洛伊人。戰爭持續了十年,最后由足智多謀的英雄奧德修斯運用了木馬計,才攻下了特洛伊城,救出了海倫。
自古以來,特洛伊城就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這個故事究竟是虛構的還是有史實作依據的?特洛伊王國和特洛伊城確實存在過嗎?這場戰爭是否真的發生過?史學界存在兩派即“信古”與“疑古”之爭。
由于《荷馬史詩》中有許多神話式的內容,所以有些人認為這僅僅是神話,不足為信。然而,卻有一個人堅信特洛伊戰爭以及特洛伊城是真實存在的,而他的發現幾乎改寫了歷史,這個人就是德國人施里曼。
施里曼從少年時代起,就對《荷馬史詩》產生了濃厚興趣。在他7歲生日那天,父親送給他一本《世界史兒童讀物》畫冊。當看到被戰爭破壞的特洛伊及其有關阿喀琉斯、赫克托等一些英雄的畫頁時,他幼小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了。他14歲當學徒工時,聽到有人背誦古希臘語《荷馬史詩》,他深受感動,并發誓一定要找到這高大的城墻和石塔。
當施里曼成了富翁后,他決定把全部財產用在挖掘古代特洛伊城上。1871年,在土耳其政府的允許下,施里曼對小亞細亞希沙立克沙丘開始了挖掘工作。然而,這次的發掘只找到了房屋的殘跡,他認為這不是荷馬筆下的特洛伊。
第二年5月,施里曼來到希沙立克沙丘,按計劃挖了一條70米長、18米寬的大溝。在這次挖掘中,他自認為挖到了大石塔。后來又在原地找到了被火燒過的墻壁,一條光滑石板鋪的路上有車轍的痕跡,順著這條大道找到了兩扇“宮殿”的大門。這樣,一座古代“特洛伊城”的遺址就被發現了。
1873年,發掘工作扔繼續進行。有一天,施里曼夫婦在清掃一面石墻時,二人的鐵鍬碰到了一個金屬物,細心的施里曼想著這里也許就是特洛伊了,沒準能發現一些寶貝,所以他當即決定讓工人們回家休息,工資照付,他和妻子則親自動手挖掘。
果然,施里曼夫婦找到了許多寶物。趁著夜色,他和妻子一起把寶物運到自己的小木屋。經過整理,這些東西中有金銀碗、酒杯、王冠、金項鏈、金戒指、金手錫、金別花和金牌等。這些物件原本放在一個木箱里,但木箱早已腐爛,只剩下最初的形狀。施里曼夫婦斷定,這些寶物是特洛伊王收藏的。然后,他們在土耳其政府尚不知曉的情況下,將這些寶物裝進普通箱子運往雅典,并公開了自己的發現。當然,施里曼的發現也引起了一些學者的懷疑。
1879年,施里曼開始了第二次發掘,這一次他發現了土丘周圍的大部分城墻及一些塔式建筑。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遺址和建筑共有九層之多,分屬不同年代建造的城市。施里曼根據《荷馬史詩》中特洛伊被火燒毀的記述及出土的文物,斷定從最下層上數第三個城市應是特洛伊。后來,他出版了長達900頁的《特洛伊城市與國家》一書,并在雅典城的大學街用大理石修建了一所取名為“伊里昂宮”的圖書館,館內收藏有特洛伊城的出土文物。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知識的豐富以及人們對有關特洛伊城的了解,一些學者逐漸認識到施里曼在“特洛伊遺址”的發現,像文物鑒別等方面還存有疑點。施里曼在小亞細亞希沙立克沙丘的發掘,確實找到一些古代文物及遺址,但要把它們定為特洛伊遺址,卻還缺乏充分的依據。
提出這一觀點的學者們認為,首先,施里曼在希沙立克沙丘發掘到的最底層,也就是第一層中根本沒有任何宮殿和廟宇,這在他給朋友的信中可以得到證明,他在信中寫道:“想象一下我的恐懼,昨天我來到了石器時代。”于是,他決定挖掘晚些時期的第二層。
施里曼興奮地發現了經過襲擊和火災留下的痕跡以及埋在地下的古代陶器倉庫。接著他又發現了巖石的疊積,立即斷定這是觀望亞細亞英雄們的石塔。后來他又覺得這不像是塔,而是屬于不同時期的兩個建筑物的墻。類似這樣的“辨認”還有一些。顯然,這樣的考古是缺乏科學態度的。
其次,施里曼發掘的寶物經過人們后來考察得知,有些器物并不是荷馬時代的。很顯然,他把不同時期、不同地點發掘的文物都看成是一個整體,而且他臆造了如何同妻子兩人共同挖掘,又如何將寶物藏在妻子的披肩下,運到小木屋等細節。
可是,根據已經發現的施里曼死后發表的《施里曼日記》中得知,他的妻子當時根本不在土耳其,而在希臘。因此猜測施里曼在發掘特洛伊的過程中隱瞞了事實,這樣就使他們對特洛伊遺址發掘的真實性失去信任。
最后,在施里曼死后,考古學家們又開始了特洛伊的發掘工作。他們很快地發現第三層并不屬于特洛伊時期,確認它至少比《荷馬史詩》中涉及的事件要早一千年左右,不少人認為原地的第六層遺址為特洛伊城。所以,確切的特洛伊遺址仍難確定。
事實上,為數不少的學者對早期希臘歷史傳統也持有過懷疑態度,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考古研究成果已經基本證實了希臘早期歷史傳統的真實性。古代傳統并非空穴來風、無所依據。無論在古代近東史還是在西方古典歷史研究過程中均證實了這一點。
就特洛伊戰爭而言,自施里曼在希沙立克遺址考古挖掘以來,幾乎每年都有考古報告發表,但令人遺憾的是,一直沒有發現任何與特洛伊戰爭直接相關的、帶有文字記載的遺存。這就使得“疑古”論者全盤否認特洛伊戰爭的歷史真實性有了“必要的理論上的依據”。
而力挺特洛伊存在的也大有人在。哈佛大學的語言學家卡爾弗特·沃特金斯還試圖從語言文學上來證實特洛伊的存在。據他所說,他在一塊已經有3200年歷史的泥板上發現了有關描述特洛伊的史詩片斷,進一步證實了《荷馬史詩》中記述的特洛伊戰爭確實存在。
《荷馬史詩》寫于公元前8世紀,是用希臘文寫成的。沃特金斯教授說,他在研究那塊在土耳其發現的有3200年歷史的泥板時,發現有一段殘缺不全的文字:“他們從陡峭險峻的威盧薩歸來……”而荷馬就是稱特洛伊是“陡峭險峻的伊利奧斯”。沃特金斯教授說,伊利奧斯很可能源自威盧薩,威盧薩被認為是早期的盧維安語。
西方古典學界的這場“信古”與“疑古”之爭,還在繼續進行著,特洛伊戰爭到底是神話還是歷史?我們等待學者們的爭論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