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希臘傳說中的寶藏之謎
- 奇趣自然大探索(千年回望神秘探索系列)
- 王順義主編
- 1671字
- 2021-05-26 11:09:39
在古希臘有這么一個傳說故事:古希臘英雄珀琉斯和“美發女神”忒提斯在珀利翁山舉行婚禮,大宴賓客,唯獨遺漏了專司爭吵的女神厄里斯。于是,這位女神悄悄地來到婚宴上,丟下了一個上刻“賞給最美者”字樣的金蘋果以挑起糾紛。果然,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愛與美之神阿芙羅狄蒂都想爭得這個金蘋果。無奈,眾神之父宙斯特請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的兒子帕里斯作出裁決。結果,帕里斯把金蘋果判給了阿芙羅狄蒂。而阿芙羅狄蒂為表示謝意,暗中幫助帕里斯把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美麗的妻子海倫搶到了特洛伊。墨涅拉俄斯忍無可忍,調集10萬大軍,由其兄長阿伽門農擔任統帥,渡海討伐特洛伊,由此引發了歷時10載的特洛伊戰爭。最后希臘人在伊大卡國王奧德賽的幫助下,巧用木馬計攻破了特洛伊城。隨即進行瘋狂的掠奪和血腥的屠殺,臨走之時又將這座繁華城市付之一炬。
多數學者都認為荷馬史詩中描述的一切僅是神話故事而已,不足為信。唯獨德國考古學家亨利·謝里曼(1822~1890年)并不這么認為。他自幼就對希臘神話、尤其是關于特洛伊戰爭的傳說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發誓有朝一日要使沉睡地下數千年的普里阿摩斯王宮重見天日。為使夢想成真,1870年謝里曼千里迢迢來到了近東沿海特洛伊平原,尋訪他為之魂牽夢繞數十載的古城堡遺址。經過實地勘察,最后選定一個名叫希沙立克的小丘作為挖掘地點。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三年的努力,謝里曼在這里挖掘出了層層疊疊的古城遺址。其中倒數第二個城,有著厚實的城墻和高聳的城門,城內有一處昔日甚為可觀的宅院,城墻上也有大火焚燒的痕跡。所有這一切使謝里曼斷定這就是他孜孜以求的特洛伊城,那個宅院也就是普里阿摩斯王宮,《伊利亞特》史詩中所提到的普里阿摩斯寶庫即將呈現在世人面前。但事與愿違,他幾乎挖空了古城的一半,卻從沒有發現一塊金子。
1873年6月14日,謝里曼和雇工們到工地作最后一次努力。當他站到28英尺深靠近普里阿摩斯王宮環形墻附近時,目光突然被廢物層中一個形狀很特別的器物吸引住了,因為那東西后面似乎有奪目的光彩在閃爍。謝里曼的心臟頓時狂跳不已,意識到那肯定是金子。他找來妻子,要她告訴工人們:今天因為是他的生日,所以提前收工,工資照發。在遣散雇工后,謝里曼就迫不及待地撲向那件器物,扒開邊上的灰燼一看,是一件銅制器具,可要把它挖出來殊屬不易,因為上面壓著一截19英尺高的城墻。但謝里曼早已把安全置于度外,他在城墻下面挖啊挖,終于可以把手伸進去了,于是,一件又一件金銀財寶被取了出來。夫婦倆把這些價值連城的東西用圍巾一裹,拖回他們居住的木屋。然后鎖上門,開始仔細檢點,發現共有金王冠2頂,還者4066個近似心形的金片、16尊神像、24條項鏈,以及杯、瓶、耳飾、紐扣、針、棱柱等,總計8700件各式金制物件。謝里曼認為,這就是普里阿摩斯王宮的寶藏。
那么,這些寶藏是怎么來到古城墻下的呢?由于這些財物被發現時緊挨在一起呈長方體,所以謝里曼推斷它們原來是裝在一個木制箱子里的,后來木箱被戰火焚毀,寶藏卻保留了長方形狀。關于這一點,寶藏附近發現的銅鑰匙亦可作為佐證。具體情況可能是,希臘人攻進特洛伊城后,城內一片混亂,王宮內有人匆忙地把一些財寶裝進箱子,連鑰匙都來不及拔下來就倉皇出逃。走到城墻邊,也許遇上了大火,也許是敵人的追趕,使他被迫丟下箱子逃之夭夭,而箱子也馬上被倒塌的房屋和城墻所覆蓋。
其次,這些寶物在歷史上究竟為誰所有?謝里曼直到去世都堅信他發現的就是普里阿摩斯國王的財物,寶藏所在的倒數第二座城址就是荷馬史詩中描述的特洛伊城。但謝里曼的這一論斷在他離世三年后就被人們推翻了。考古學家德爾費爾德根據新的發掘材料,認為倒數第六座城正是荷馬史詩所說的特洛伊遺址,而謝里曼至死不疑的特洛伊第二座城在特洛伊戰爭前1000年就已經存在了。本世紀30年代,英國考古學家布列經過研究后進一步指出,真正的特洛伊戰爭遺址也不在第六文化層,而在第七文化層,因為導致第六文化層城堡毀滅的原因是地震而不是戰爭。這樣,人們不僅要問;既然謝里曼所謂的普里阿摩斯寶藏并非真正的普里阿摩斯國王的財產,那么它的主人到底是誰呢?而真正的普里阿摩斯寶藏又在何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