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恐龍復活之謎
- 神奇動物大探索(千年回望神秘探索系列)
- 王順義主編
- 1265字
- 2021-05-31 09:38:34
不少科學家在想:能否通過遺傳物質DNA分子來復制、再造一個新的恐龍世界呢?
有人說可以,也有人持否定態度。認為可能的人持的觀點是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已有人能從一種恐龍的牙齒里獲得遺傳基因,目前正在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從事研究恐龍復活工作的克拉博士,他回答記者提問時充滿信心地說到:“我們已進行了很長時間的研究,第一步很成功。”其實,在美國和澳大利亞有相當一部分科學家正在狂熱地進行著這方面的大膽實驗。他們用無性繁殖的方法,想方設法讓一只死了好久的蜥蜴(被稱為恐龍的“活化石”)重新復活。如果確實能“死而復生”,那么,用同樣的方式,恐龍就可以“東山再起”了。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科學家維德爾教授也認為,至少從理論上來說,采用現代科學手段,可以無性繁殖出恐龍或其它已絕跡的動物。如在澳洲的塔馬尼亞虎,就很有可能通過重組DNA片段的遺傳基因實施生命的“復制”
其實,這種設想,早在80年代中期美國加州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喬治·波納爾博士就已經提出,認為可以通過修補DNA分子使史前動物再生。要制造恐龍,必須把恐龍的DNA移植到雌鱷的受精卵細胞內。這種含有恐龍DNA卵細胞在鱷體內發育,卵細胞的周圍還會長出堅硬的卵殼。鱷產下這種卵,通過孵化,新生的“人工恐龍”就會降臨大地。
要使絕滅恐龍復活,最大的難題是沒有任何恐龍的DNA,或者無人知道恐龍DNA是什么樣。不過,波納爾認為,在古地巖石中找到處于休眠狀態的真正的恐龍DNA是有可能的。例如,在琥珀化石中被保存的吸有恐龍血的蒼蠅、蚊子等昆蟲,它們的身體內就會有恐龍的血細胞。這正是制造恐龍所需要的遺傳物質——DNA。
不過,即使找到了恐龍的DNA片段,要原樣重建其復雜的雙螺旋體結構,按目前的技術水平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要想把恐龍的DNA片段移植到鱷的受精卵中,自然有一個難題要解決。那就是一旦鱷的卵細胞受精,就會發育成鱷。要防止這一點,就必須在鱷卵受精的一瞬間用恐龍的DNA去替換掉鱷的DNA。這種超精細技術能辦得到嗎?科學家們已經在老鼠身上做了類似的試驗,并已初見端倪。
那么,DNA分子究竟能存活多少年,即使是保存在金字塔里的木乃伊體內,過了千百萬年后的可能性有多大?這還是一個不解的謎。雖然科學在不斷的進步,雖然據有的科學家宣稱,已在迄今1700萬年前的化石葉子中找到了DNA。這消息顯然是令人振奮,但這以后的研究又如何呢?更有趣的是,美國好萊塢的著名導演史蒂芬·斯皮伯格,為了迎和人們的心態,在1993年適逢國際恐龍年之際,獨出心裁地導演了一部名為《侏羅紀公園》的新影片,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影片展示的是,在一個專門研究恐龍生存的實驗室里,約翰博士發現了一只吸飽了恐龍血、藏在樹脂化石中存活到今天的古代蚊子,隨即以這些血中的遺傳物質DNA來復制恐龍,沒想到,時過不久,恐龍不僅復活,而且生長迅速,蔓延各地,造成不可收拾的災難性局面,至使科學家又不得不研究對付恐龍的辦法……
電影畢竟是電影,不必驚慌。若以最快的速度來估計,“人造”恐龍問世,恐怕得到下一個世紀了。到那時,人們自然會有制服它們的預防措施。面對著恐龍留下的無數個謎團,我們期待著科學家們成功地制造出真正的恐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