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植物也會“說話”
- 動物植物大探索(千年回望神秘探索系列)
- 王順義主編
- 1032字
- 2021-05-26 11:09:42
在人們的眼里,植物似乎總是默默無聞地生活著,不管外界條件如何變化,它們永遠無聲地忍耐著。
但是,到20世紀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現象,那就是當植物遭到嚴重干旱時,會發出“咔嗒、咔嗒”的聲音。后來通過進一步的測量發現,聲音是由微小的“輸水管震動”產生的。不過,當時科學家還無法解釋,這聲音是出于偶然,還是由于植物渴望喝水而有意發出的。如果是后者,那可就太令人驚訝了,
不久之后,一位英國科學家米切爾,把微型話筒放在植物莖部,傾聽它是否發出聲音。經過長期測聽,他雖然沒有得到更多的證據來說明植物確實存在語言,但科學家對植物“語言”的研究,仍然熱情不減。
1980年,美國科學家金斯勒和他的同事,在一個干旱的峽谷里裝上遙感裝置,用來監聽植物生長時發出的電信號。結果他發現,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將養分轉換成生長的原料時,就會發出一種信號。了解這種信號是很重要的,因為只要把這些信號譯出來,人類就能對農作物生長的每個階段了如指掌。
金斯勒的研究成果公布后,引起了許多科學家的興趣。但他們同時又懷疑,這些電信號的“植物語言”,是否能真實而又完整地表達出植物各個生長階段的情況,它是植物的“語言”嗎?
1983年,美國的兩位科學家宣稱,能代表植物“語言”的也許不是聲音或電信號,而是特殊的化學物質。因為他在研究受到害蟲襲擊的樹木時發現,植物會在空中傳播化學物質,對周圍鄰近的樹木傳遞警告信息。
最近,英國科學家羅德和日本科學家巖尾憲三,為了能更徹底地了解植物發出聲音的奧秘,特意設計出一臺別具一格的“植物活性翻譯機”。這種機器只要接上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夠直接聽到植物的聲音。
這兩位科學家說,植物的“語言”真是很奇妙,它們的聲音常常伴隨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例如有些植物,在黑暗中突然受強光照射時,能發出類似驚訝的聲音;當植物遇到變天刮風或缺水時,就會發出低沉、可怕和混亂的聲音,仿佛表明它們正在忍受某些痛苦。在平時,有的植物發出的聲音好像口笛在悲鳴,有些卻似病人臨終前發出的喘息聲,而且還有一些原來叫聲難聽的植物,當受到適宜的陽光照射或被澆過水以后,聲音竟會變得較為動聽。
羅德和巖尾憲三充滿自信地預測說,這種奇妙機器的出現,不僅在將來可以用作植物對環境污染的反應,以及對植物本身健康狀況診斷,而且還有可能使人類進入與植物進行“對話”的階段。當然,這僅僅是一種美好的設想,目前還有許多科學家不承認有“植物語言”的存在,植物究竟有沒有“語言”,看來只有等待今后的進一步研究才能作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