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辯證法
- 讀哲理學聰明(當代教育叢書·現代名言妙語全集 )
- 李銘主編
- 5595字
- 2021-05-26 17:01:11
辯證法無非就是差異原則本身。
(意)克羅齊:《史學和道德理想》
辯證法的許多毛病可以從研究自然中得到有效的治療。
(德)歌德,引自《歌德談話錄》
辯證法是一種辯駁的精神文化,人類有了辯證法就能學會覺察出事物之間的差別。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德)馬克思:《〈資本論〉第二版跋》
蔑視辯證法是不能不受懲罰的。
(德)恩格斯:《自然辯證法》
辯證法是關于普遍聯系的科學。
(德)恩格斯:《自然辯證法》
辯證法被看作關于一切運動的最普遍的規律的科學。
(德)恩格斯:《自然辯證法》
當你意識到自己是個謙虛的人的時候,你馬上就已經不是個謙虛的人了。
(俄)列夫·托爾斯泰:《最后的日記》
統一物之分而為二以及我們對其各矛盾部分的認識,是辯證法的本質。
(蘇)列寧:《關于辯證法問題》
許多至高至深的道理,卻都是含蘊在一些極其簡單的思想中的。
(中)古龍:《彩環曲》
越容易的事越難被人發現,越簡單的道理就越發令人想不通。
(中)古龍:《失魂引》
世上有很多看來很復雜玄妙的事,答案往往都很簡單。
(中)古龍:《邊城刀聲》
相反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調造成最美的和諧,一切都是通過斗爭而產生的。
(古希臘)赫拉克利特:《著作殘篇》
他們不了解如何相反者相成:對立的統一,如弓和豎琴。
(古希臘)赫拉克利特:《著作殘篇》
疾病使健康成為愉快,壞事使好事成為愉快,餓使飽成為愉快,疲勞使安息成為愉快。
(古希臘)赫拉克利特:《著作殘篇》
擁護只有在同時也反對的情況下才成為一種力量。
(法)雨果:《笑面人》
黑夜是什么?是白日的證明。
(法)雨果:《笑面人》
在純粹光明中就像在純粹黑暗中一樣,看不清什么東西。
(德)黑格爾:《邏輯學》
有了陰影,光明才更具耀眼。
(德)海澤:《臺伯河畔》
為了更好的一躍而后退。
(蘇)列寧:《哲學筆記》
兩個本質相反的東西,互相依靠對方,就像男人依靠女人,日靠夜,想象靠真實。
(美)沃萊斯·斯蒂文斯:《最高虛構筆記》
夜之黑暗是一只口袋,盛滿了發出黎明的金光的口袋。
(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光明接受黑暗作為配偶,是為了天地萬物的緣故。
(印度)泰戈爾:《流螢集》
無平不陂(傾斜),無往不復(返)。
(中)《周易·泰》
一陰一陽之謂道。
(中)《周易·系辭上》
立天之道,日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
(中)《周易·說卦》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中)老聃:《老子》
古時稱單一的聲響為“聲”,眾聲組合成音樂節奏為“音”。和:諧和。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中)老聃:《老子》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中)老聃:《老子》
清濁,小大,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
(中)左丘明:《左傳》
權鈞則不能相使,勢等則不能相并。
(中)《呂氏春秋·審分覽·慎勢》
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中)韓非:《韓非子·難一》
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中)《禮記·雜記下》
將飛者翼伏,將奮者足跟。
(中)《古詩源·古逸·古諺古語》
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中)班固:《漢書·藝文志》
錯誤是正確的伴侶,正確是從不斷排除錯誤和糾正錯誤中而來的。
(中)馮定:《人生漫談》
冷的變熱,熱的變冷,濕的變干,干的變濕。
(古希臘)赫拉克利特:《著作殘篇》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古希臘)赫拉克利特:《著作殘篇》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古希臘)赫拉克利特:《著作殘篇》
無論怎樣經久耐用的東西,也總有一天失去效用的。
(英)莎士比亞:《終成眷屬》
變化是一種痛苦,但是它卻是有其必要的現象。
(英)卡萊爾:《眾生相》
一變則萬變。
(英)狄更斯:《馬丁·翟述傳》
所有的東西都會變化,只有“變化”永遠不變。
(英)桑桂爾:《斷片》
在宇宙里,一切都在變化。
(法)霍爾巴赫:《自然的體系》
“變化”常留人間,“會變化的事物”則變為烏有。
(法)柏格森:《直觀的哲學》
再粗的柱子也會傾倒。
(俄)屠格涅夫:《旅店》
人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陰影構成的。
(俄)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世界上最能長存的東西能存在的日子也很有限,你又何必拿這些小事兒當真理。
(印度)泰戈爾:《沉船》
有些事情是自己向前發展的,用不著別人去推動它。它會像一個球一樣越鼓越大,慢慢接近到爆炸的程度。
(印度)泰戈爾:《沉船》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中)《易·系辭下》
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
(中)《周易·系辭上》
天下理無常是,事無常非。先日所用,今或棄之;今之所棄,后或用之。
(中)《列子·說符》
世無常貴,事無常師。
(中)《鬼谷子·忤合》
五色雖朗,有時而渝;茂術豐草,有時而落。
(中)《淮南子·泰族訓》
事者應變而動,變生于時,故知時者無常行。
(中)《淮南于·道應訓》
物無不變,變無不通。
(中)歐陽修:《明用》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羅貫中:《三國演義》
世上之物,少則有壯,壯則有老。
(中)馮夢龍:《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錢贈年少》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中)吳敬梓:《儒林外史》
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
(中)曹雪芹:《紅樓夢》
火關得越緊,燒起來越是猛烈。
(英)莎士比亞:《維洛那二紳士》
在困苦的死寂之中,有時候暴風雨將來臨的呼嘯,卻預示著黑暗的征象快要結束。
(英)蓋斯凱爾夫人:《瑪麗·巴頓》
如果你要把什么都弄個水落石出,就會毀掉你生活中最好的東西!
(瑞典)斯特林堡:《戲劇選》
使一種新的政治(不僅是政治的)思想聲譽掃地,受到損害,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維護為名,把它弄到荒謬絕倫的地步。
(蘇)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
破損之后必有完美。
(美)索爾·貝婁:《赫索格》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中)老聃:《老子》
物壯則老。
(中)老聃:《老子》
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盈則必虧。
(中)《呂氏春秋·不茍論·博志》
太剛則折,太柔則廢。
(中)班固:《漢書·雋不疑傳》
數盡則窮,盛滿而衰。
(中)張融:《白日歌》
物極則反,器滿則傾。
(中)蘇安恒:《上武后疏》
利劍多缺,真玉喜折。
(中)劉禹錫:《祭虢州楊庶子文》
物極則反,數窮則變。
(中)歐陽修:《本論下》
物不極則不返,惡不極則不亡。
(中)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
事成則極,極則變;物盈則傾,傾則革。
(中)胡宏:《胡子知言》
樂極生悲,否極泰來。
(中)施耐庵:《水滸傳》
勿使十分開,極盛難為繼。
(中)陳確:《陳確集·詩集·問玄居牡丹》
暑極不生暑而生寒,寒極不生寒而生暑。
(中)魏源:《默觚·學篇七》
超過則跌,過降則升。
(中)陳云:《關于干部工作的若干問題》
一治一亂,循環反復,亂極乃有治。
(中)茅盾:《茅盾選集》
愛極多成恨,歡余只是愁。
(中)田漢:《田漢文集》
任何正確的東西強調得過了分,都會變成荒謬。
(中)戴伯韜:《戴伯韜教育文選》
只有打擊才能終止打擊。
(中)鄭振鐸:《鄭振鐸文集》
那些偶像穿戴和裝飾得看起來很華麗,但是,可惜!它們是沒有心的。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著作殘篇》
只有光,沒有熱的火花,一切不能當作真人!
(英)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如果現象形態和事物的本質會直接合二而一,一切科學就都成為多余的了。
(德)馬克思:《資本論》
閃光的并非都是利劍。
(德)格里美爾斯豪森:《癡兒西木傳》
您該記得安徒生的話吧:“鍍的金會磨光,豬皮倒永遠留在那兒。”
(蘇)高爾基:《關于列夫·托爾斯泰》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押而玩之,則多死焉。
(中)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年》
犬不以善吠為良。
(中)莊周:《莊子·徐無鬼》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中)曹雪芹:《紅樓夢》
一切珍貴的東西都是閃光的,而一切閃光的東西卻不一定是珍貴的。這不是詭辯,而是生活的哲理。
(中)方曉:《閃光的不一定是珍貴的》
命運就是必然性。
(古希臘)赫拉克利特:《著作殘篇》
必然性乃是使始基和元素動作的原因。
(古希臘)恩培多克勒,引自《古希臘羅馬哲學》
一切都由必然性而產生。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著作殘篇》
上帝統治著萬物,而偶然性的機會又與他合作來治理人類的事物。
(古希臘)柏拉圖:《法律篇》
必然性是大自然的老師和監護人,必然性是大自然的主旋律和發明家,它既是大自然的遏制力量又是永恒的規律。
(意)達·芬奇:《筆記》
在自然中所引起的一切運動,都遵循著一些不變的和必然的法則。
(法)霍爾巴赫:《自然的體系》
自然中沒有任何偶然的東西。
(荷)斯賓諾莎:《倫理學》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話,那么世界歷史就會帶有非常神秘的性質。
(德)馬克思:《致路·庫格曼》
在歷史的發展中,偶然性起著自己的作用,而它在辯證的思維中,就像在胚胎的發展中一樣包括在必然性中。
(德)恩格斯:《自然辯證法》
一個對小人物隨隨便便的人,對大人物卻永遠也不會隨隨便便的。
(俄)屠格涅夫:《羅亭》
理性表明必然性的法則,意識表明自由的本質。
(俄)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有些人對自己的下屬很冷淡,可是對待上層人物,卻從來不敢怠慢。
(蘇)羅佐夫:《羅佐夫戲劇選·四滴水》
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中)錢鐘書:《靈感》
當人過度時,最適意的東西也變成了最不適意的東西。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著作殘篇》
太膽小是懦弱,太膽大是魯莽,勇敢是適得其中。
(西班牙)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車子裝得太重,車軸就會折斷。墻的基礎不牢,很快也會倒塌。
(法)雨果:《雨果戲劇選》
一個人的缺點仿佛是他的優點的繼續。如果優點的繼續超過了應有的限度,表現得不是時候,不是地方,那就會變成缺點。
(蘇)列寧:《列寧選集》
矯者不過其正,弗能直。
(中)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
人不患其不知,患其為詐也;不患其不勇,患其為暴也;不患其不富,患其無厭也。
(中)班固:《漢書》
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爛漫醞釀,便成惡境矣。
(中)洪應明:《菜根譚》
用智如水,水濫則溢;用勇如火,火烈則焚。故智勇有時而困,且有時而自害。
(中)魏源:《默觚上·學篇二》
越有趣的事越不能做得太多,否則就會變成很無趣了。
(中)古龍:《圓月彎刀》
當人們不善于以適當的形式去支配和利用幸福時,福就會轉化為禍。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著作殘篇》
人們的災禍常成為他的學問。
(古希臘)伊索:《伊索寓言·牧人和海》
有福不肯與人共享,有禍也不會有人同當。
(古希臘)伊索:《伊索寓言·行人》
禍與福的相倚相伏是一種耐人尋味而又幾乎普遍存在的現象。
(英)查爾斯·里德:《患難與忠誠》
災禍和幸福,像沒有預料到的客人那樣來來去去。它們的規律,軌道和引力的法則,是人們所不能掌握的。
(法)雨果:《海上勞工》
大禍過后,必有大福。
(德)歌德:《神怪的故事》
勝利也有它的陰暗的一面。
(蘇)斯大林:《勝利沖昏頭腦》
禍害總是在快忘記的時候,倏然而至。
(日)寺田寅彥:《隨筆集》
禍與福往往在于一念之間。
(日)邑井操:《決斷力》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中)老聃:《老子》
象有齒以焚其身。
(中)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譬之若水火,善用之則為福,不能用之則為禍。
(中)《呂氏春秋·孟秋紀·蕩兵》
禍與福相貫,生與亡為鄰。
(中)《戰國策·楚策四》
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
(中)《淮南子·原道訓》
福之至也,人自生之;禍之至也,人自成之。
(中)司馬遷:《史記·龜策列傳》
福生于隱約而禍生于得意。
(中)劉向:《說苑·敬慎》
吉者兇之門,禍者福之根。
(中)越曄:《吳越春秋·勾踐人臣外傳》
有得須有失,無福亦無禍。
(中)朱庭玉:《道情》
禍常發于所忽之中,而亂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中)方孝孺:《深慮論》
榮寵旁邊辱等待,不必揚揚;困窮背后福跟隨,何須戚戚?
(中)洪應明:《菜根譚》
在破壞中顯示力量遠比在創造中顯示力量容易。
(英)華茲華斯:《邊區人》
各種現象都會經常出現,世間沒有任何東西只出現一次。
(德)歌德,引自《歌德談話錄》
并非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有青蛙;但是有青蛙的地方總會找到水。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熟知的東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東西,正因為它是熟知的。
(德)黑格爾:《精神現象學·序》
越是受到壓抑的東西就越是拐彎抹角地尋找出路。
(保加利亞)瓦西列夫:《情愛論》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優點有時比缺點更壞事。
(俄)列夫·托爾斯泰:《一個地主的早晨》
沉靜就是力量;斧頭是沉靜的,卻能把橡樹連根砍斷。
(蘇)高爾基:《夏天》
對一根快要倒塌的柱子,你抓得愈緊,它就倒得愈快。
(印度)泰戈爾:《戈拉》
未大必折,尾大不掉。
(中)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一年》
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中)老聃:《老子》
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強弱。
(中)韓非:《韓非子·安危》
事難成而易敗,名難立而易廢。
(中)《淮南子·人間訓》
強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
(中)韓愈:《原毀》
驟長之木,必無堅理;早熟之禾,必無嘉實。
(中)徐須稷:《恥言一》
最容易的東西都是最難的。
(中)王蒙:《桔紅色的夢·南海三章》
在矮樹叢里上過圈套的鳥兒,見到矮樹就發抖。
(英)莎士比亞:《亨利六世》
一個似乎是自相矛盾的道理:喝水越多,就越覺得口渴。
(英)狄更斯:《荒涼山莊》
在收割的時候,人們只關心果實。
(英)約翰·班揚:《天路歷程》
當一團線有那么多線頭的時候就一定會打結。
(法)巴爾扎克:《紐沁根銀行》
露天里的火,只幫助人一半;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
(法)雨果:《海上勞工》
交叉著的胳膊能工作,合攏了的手掌能有所作為。
(法)雨果:《悲慘世界》
狼只會用一個調門嗥叫。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記》
在光明完全戰勝黑暗的那黎明將要到來之前,通常總有一個幽暗的頃刻。
(俄)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