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軍爭篇(1)

【原文】

戰爭的矛盾相互轉化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于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于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后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簡評】

戰爭中的矛盾是非常復雜的,在許多情況下,迂可轉化為直。按照常識,運動距離遠,花費時間長;運動距離近,花費時間短。然而,在兩軍相爭的戰場上,遠和近一旦與對方兵力部署相結合,矛盾就會向其相反的方面轉化:常常遠而虛者,敵人沒有防備,易進易行,機動快,費時少,成了實際上的近;近而實者,敵人有了防備,反而難進難行,機動慢,費時多,成了實際上的遠。同樣,患也可轉化為利。“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就是這個道理。“陷之死地”乃為大患,然而卻能因此喚起將士奮力死戰的決心,在一定的客觀基礎之上,通過主觀努力卻可以轉敗為勝,轉死為活,轉患為利。

【戰例】

楚軍以患為利而勝

春秋時期,楚國遭遇荒年,戎族乘機爭奪其西南領土,占領阜山,部隊集結大林;又爭奪其東南領土,奪占陽丘,繼攻訾枝。庸國率領各部落反抗楚國。麇人率百濮部落集結于選地,準備攻打楚國。楚國怕中原動亂,不敢把配備在申、息地區的部隊南調增援,因而考慮要把與各民族作戰的部隊撤到險要的地方。勞賈建議說:“不能這樣做。我軍能到達的地方,人家也能到達。與其退不如去攻庸國。麇與百濮認為我國遇到饑荒不能作戰,所以才來攻打我們啊!若我部隊主動進攻,他們會恐懼而逃回,百濮部落會四零五散,回家為民,誰還顧得及去謀取人家的利益。”于是發動進攻,半個月,百濮就潰敗了。楚莊王乘車馳往臨品指揮,分兩路攻打庸國,令子越率領部隊從石溪前進,令子貝率部隊從仞地前進。于是秦人、巴人聞訊順從了楚軍,一些民族與楚簽訂和約。楚遂消滅了庸國。

明智的將軍在不利的情況下,不是消極悲觀,而是積極爭取,把不利變為有利,能巧妙地導演出以患為利的勝利活劇。

圍魏救趙之計

公元前453年,晉國終因內部新興勢力的發展導致趙、韓、魏三家分晉。魏國因分得了晉國原來最根本的今山西省西南部的河西地區。憑借地理位置優越、生產發達,再加上魏文侯英才大略,內修政治、外連與國,很快成為戰國初年秦、燕、齊、楚、趙、韓、魏七雄中最強盛的國家。魏文侯死后,新君武侯和惠王,隨意更改文侯既定國策,持續半個世紀的稱霸地位漸漸衰落下去。為挽回頹勢,公元前361年四月魏惠王遷都大梁后,向四方大動干戈,弱肉強食,以武力迫使魯、宋、衛、韓等國屈服于己,新一輪爭霸戰便在新形式下展開。魏國的主要對手便是齊國。

公元前386年,齊國田氏貴族政變奪取政權后,對內整飭吏治、肅立綱紀,國力不斷強大。尤其是公元前356年齊威王登基后,修整整軍,實力與魏國已不相上下,與魏國較量一番,品嘗霸主滋味的野心也迅速增長。當趙國邯鄲被圍后,趙國情急之下,便派使者求救于曾經會盟的齊國,齊威王立即準備出兵救趙。

畢竟魏為強國,且曾經打敗過齊國,齊相鄒忌主張不可輕舉妄動,以不去救趙為穩妥。齊大夫段干朋則認為,既為盟國,見危不救將被視為不義,損害齊國的威望。他向齊威王解釋說:“事情很清楚,如魏國占領了邯鄲,對齊國決無好處。”他建議:可以暫不出兵救邯鄲,可等魏、趙兩敗俱傷之后再出兵攻魏;先用部分兵力聯合宋、衛南攻襄陵(今河南睢縣西),牽制魏國,以堅定趙國抗魏的決心。齊威王采納了段干朋的建議后,邯鄲渴望齊國直接救援的計劃便被拖延下來。

趙、魏兩軍在邯鄲相持將近一年之久,邯鄲已被困得奄奄一息,不得不在公元前353年的秋天再次向齊國請求援助。這時,齊威王和謀臣們一致認為時機已到,決定立即發兵救趙,并選派著名軍事家孫臏為大將,指揮全軍。孫臏辭謝說:“我是受過刑的人,做大將會被人家見笑,還是請大王選別人吧!”這樣,齊威王便改派田忌為大將,任命孫臏為軍師,讓他坐在有篷的車子里出謀劃策。

孫臏是齊國人,是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后代子孫。他少年孤苦,成年后曾與龐涓一起拜鬼谷子門下學習兵法。他學習刻苦,廢寢忘食,日夜不停地研究背誦,在名師指教下,終于掌握了當時較為系統的軍事理論。鬼谷子高興地稱贊說:“孫武子后繼有人了。”

然而,孫臏不凡的兵法韜略和才能,引起龐涓的嫉妒和恐懼,開始在魏惠王面前陷害他。龐涓給孫臏捏造罪名,扣上“里通外國”的帽子,魏惠王雖然沒有殺掉孫臏,可還是剔下了他的兩個膝蓋骨,臉上刺了字,讓他永世不得見人。可憐的孫臏得知被害的真象,只好裝瘋賣傻,像豬一樣睡在豬圈里。后來他終于在齊國使臣的幫助下,逃出了龐涓的魔爪。而這一次二人就要在戰場上一決高下了。

田忌統帥十萬大軍出發了。當時邯鄲的情況非常危急,田忌決定率領大軍直接到趙國邯鄲,包抄魏軍后路,配合趙國里外夾擊,來解決邯鄲的危機。孫臏說:“這不見得是一條上策。”田忌說:“趙國的都城都快保不住了,除了直接去解救外,還能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呢?”孫臏向田忌做了詳細的分析。他說:“要想解開一團亂麻,只能用手慢慢地去理,不能一把抓在手里,強拉硬扯。要勸解兩個人打仗,只能從旁勸說,不能自己插身進去打。解圍的道理就是這樣,只能采取迂回的策略,因勢利導,問題就可以解決。現在,魏國正在全力攻打趙國,把精銳部隊全部調到邯鄲了,魏國境內只剩下少數老弱殘兵。所以,我們不如率軍迅速直撲魏都大梁,占領魏軍交通要道,沖擊它空虛之地,龐涓必然放棄圍攻邯鄲而回軍自救。這樣即可以解救邯鄲之圍,又可以調動魏軍,迫使他們兩頭奔跑。然后,再選擇有力時機來消滅他們,這豈不是一舉兩得嗎?”田忌聽了孫臏的透徹分析,高興地采納了這一作戰計劃。率領齊軍,浩浩蕩蕩,向大梁進發。誰知就在這時邯鄲陷落。

齊軍已開進魏國邊境,逼近大梁。魏軍由邯鄲南撤,急急回救。

田忌、孫臏得知魏軍果然聽從“調遣”,氣勢洶洶地一路南下,立即下令全軍撤出魏境。孫臏料定龐涓必走桂陵,于是選擇了這一有利地形。三軍各布成方陣,中軍居后,上、下軍居前兩側,嚴陣以待,準備出其不意,給魏軍一個迎頭痛擊。

桂陵(今河南長坦縣西北。一說在今山東菏澤市東北),“北走相魏,當濟兗之道,控汴宋之郊”,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齊軍剛布陣完畢,魏軍已來到軍前。魏軍統帥龐涓下令全軍停止前進,親自觀察齊軍陣地的兵力部署。當他仔細看過齊軍陣營,不禁倒吸一口涼氣。他還不知道自己的對手就是被自己嫉妒并陷害過的同學孫臏,只是對齊軍布陣的嚴整有序感到棘手。不過他還是故作鎮靜,表現出一種不屑一戰的神情,下令全軍分為三個攻擊縱隊,分頭向齊軍陣地中央和兩翼同時展開攻勢。他自己自率精銳中軍,向齊軍中央陣地猛撲過去。

當時就總兵力而言,雙方各有十萬,大致相當。不過魏軍剛剛攻拔邯鄲,加上龐涓的剛愎驕橫、目空一切,全軍士氣正盛,所以交戰一開始,寵涓的中路軍直沖而前,居然也略有進展。但左、右兩軍盡管拼力沖殺,仍無法沖破齊上、下兩軍的抵敵,雙方漸成對峙之勢。二十萬大軍在桂陵猶如激流旋渦,突來轉去,塵煙蔽日,喊聲如雷,幾乎無法區分彼此。就在這時,魏中軍突破了齊中軍第一線,齊軍紛紛向兩側移動。龐涓見狀,以為戰機出現,立即下令所率精銳全軍壓上,生死成敗在此一舉。魏軍一時千騎萬乘,如狂潮奔涌。突然,退往兩側的齊軍又返身殺回,在金鼓笳鐸一片鳴響之中,齊軍各色旗幟,紛紛移動。龐涓深感驚疑,稍有猶豫,轉瞬之間,魏中軍已無法辨認沖擊的方向,更不知哪一面是齊軍的主要力量。情況已很清楚,魏中軍陷入了重圍。這時魏軍兩翼已被齊軍死死鉗住,無法援救中軍。在震天動地喊殺聲里,魏軍死傷遍地。龐涓心下著急,可已無能為力,只得硬著頭皮督軍死戰。正在這時,他猛然看見齊軍陣中一面大旗,上書“軍師孫”,頓時心里涼了半截,他明白今天碰了死對頭,知道頹勢已難挽回。主帥的沮喪使困境中的魏軍將士士氣如遭霜打,馬上一派混亂潰散。在齊軍的四面猛攻之下,魏軍死傷凌替、潰不成軍。龐涓見勢已危機,縱馬落荒而逃。魏中軍精銳全軍覆滅,而左右兩軍也傷亡慘重,紛紛敗走。魏軍桂陵一戰,元氣大傷,不久龐涓盡撤邯鄲之兵,敗回大梁。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之計。

【原文】

戰爭的勝負與后勤保障和物資儲備

故軍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簡評】

戰爭的勝負與后勤保障和物資儲備有著密切關系。戰時對各種武器裝備、糧食等物品的需求量極大,不僅需求各類成品有較足的儲備,而且要求能及時進行運補和維修,并需在戰時大量生產。所有這些,如果在戰前考慮不周,便會使戰爭導致失敗。

【戰例】

司馬昭大敗諸葛誕

魏甘露二年(257年)四月,司馬昭欲以司空官位將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召還魏都,解除其兵權。諸葛誕識破此計,拒不從召,并于五月率十余萬大軍據守壽春(今安徽壽縣)。六月,司馬昭親率二十五萬大軍,挾魏帝曹髦東征諸葛誕。司馬昭鑒于壽春城堅糧足,一時難于破壽春,便先遣一部分兵力進攻駐扎在城外的諸葛誕援軍朱異所部,朱異軍潰敗。七月,朱異再次領兵救援壽春,司馬昭再次擊敗朱異,并乘勝出擊,燒毀敵軍糧草,逼迫諸葛誕的援軍退兵。次年一月,壽春城中糧草斷絕,守城將士多無斗志。司馬昭乘機率軍圍攻壽春,斬殺諸葛誕,壽春城破。

大困杜叔寶

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年),長史杜叔寶認為官署的軍隊駐扎歷陽(今安徽和縣、含山縣一帶),進軍不能過急。待輔國將軍劉面力軍隊到來時,全軍將士極為恐懼。這時建武司馬劉順才率軍開始進擊,且僅帶一個月的糧食。劉順軍與劉面力軍相對峙不久,劉順軍糧盡,杜叔寶即派五千精兵押一千五百輛糧車補充劉順軍。劉面力得知此消息,采納了部屬呂安國的中途襲擊敵軍糧車,使其不戰自潰的建議,選精兵千人,由小路繞到劉順軍后面,到橫塘地區(今江蘇南京市)襲擊杜叔寶的運糧車隊。劉面力軍設伏于糧車必經之道。當糧車到伏擊地,千余精兵一擁而上,燒毀全部糧車,杜叔寶倉皇逃竄。劉順軍在援糧車被襲的情況下,棄城逃遁,劉面力乘勢追擊,圍杜叔寶軍于壽陽。

朱元璋的三大方針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慶(今江蘇南京市),改稱應天府,作為反元的根據地。此后,朱元璋以集慶為中心,分兵向南發展,歷時四年,相繼攻克了江蘇的鎮江、常州、江陰、揚州,浙江的婺州(今金華)、衢州、處州,安徽的廣德、安國等地,為統一南方,擴大了根據地。朱元璋之所以能迅速統一南方,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充分認識到輜重在戰爭中的作用,他們采取的“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方針中,把輜重放在重要地位。在建立江、皖、浙一帶根據地后,他把發展生產、儲備軍糧、擴建軍隊放在首要地位。此后,經過幾年的征戰,朱元璋便統一了南方。

雅克薩之戰

雅克薩本來是屬于中國黑龍江省的一座小城,被沙俄軍隊無理侵占。為了收復失地,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亂,收復臺灣之后,組織了兩次雅克薩之戰,沉重地打擊了沙俄的侵略野心,捍衛了國家的領土主權。

清軍在第一次雅克薩戰斗中收復了該地后,主動撤出,沙俄不甘失敗,聞訊后,又派托爾布津和拜頓率領大隊俄軍卷土重來。這次他們出動了六百七十多人(后增至八百人),帶著五門銅炮、三門鐵炮和大批槍支彈藥,一舉進占了雅克薩,修筑了堅固的防御工事。

俄軍再占雅克薩,清政府不得不再次出兵。1686年清軍出動數千人,在將軍薩布索的帶領下來到雅克薩,揭開了第二次雅克薩之戰的序幕。

清軍依仗人多勢眾,包圍了雅克薩,通知托爾布津撤走。托爾布津不但不撤,反而憑借武器上的優勢與清軍開戰。雙方打了四天四夜,俄軍戰敗回城。托爾布津在塔樓指揮,被清軍一炮打斷了左腿,不久便傷重而死。俄軍其他官兵戰死約一百三十多人。清軍初戰告捷,接著便強攻雅克薩城。然而由于俄軍防守工事堅固,火藥充足,攻擊未能奏效。

為你推薦
民調局異聞錄之勉傳
會員

這是關于一個長生不老的男人跨越兩千年的故事,在每一段歷史的角落里都曾經留下過他的名字。他曾經是一些人心中的噩夢,也曾經把一些被噩夢困擾著的人們喚醒。故事的開始他的名字叫做吳勉,故事的結局他的名字叫做無敵。

麻衣神算子
會員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遲來的周先生
會員

青梅竹馬到相看兩厭,簡橙從周聿風的肋骨變成一塊雞肋骨,成了他故事里的蛇蝎美人,惡毒女配。后來兩人解除婚約,所有人等著看她笑話,她轉身嫁給前未婚夫的小叔,那個高不可攀,無人敢染指的矜貴男人。簡橙救過周庭宴一次,求過他兩次。第一次周聿風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挽留,第二次她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恢復自由身。周庭宴說事不過三,救命之恩只能滿足她三個愿望,于是第三次…簡橙:“小叔,你缺老婆不?”

三體全集(全三冊)
會員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恩施市| 贞丰县| 门源| 屯昌县| 石嘴山市| 马边| 和林格尔县| 淮阳县| 上林县| 大竹县| 凤山县| 新蔡县| 务川| 阆中市| 长岛县| 襄垣县| 昭平县| 乌拉特后旗| 阜康市| 英山县| 浦东新区| 盐池县| 夏邑县| 洛扎县| 林州市| 娱乐| 莲花县| 华容县| 东乡族自治县| 鄂州市| 承德市| 应城市| 易门县| 饶阳县| 准格尔旗| 龙南县| 龙口市| 旺苍县| 永康市| 镇雄县| 平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