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利令智昏

“利令智昏”比喻因貪利而使頭腦發昏,干出失去理智的事。

此典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鄙語曰‘利令昏智’,平原君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兵四十余萬眾,邯鄲幾亡。”

公元前262年,秦國派兵攻打韓國的野王(今河南泌陽縣),野王降秦,這就切斷了韓國的上黨郡與本國的通路。上黨都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很快就要滅亡了。上黨郡守馮亭十分著急,派使臣去趙國,愿以上黨等十七個城邑投降趙國,共同抵抗秦國。趙王和群臣商議,有人主張接受上黨郡守投降,有人主張不要接受,大家都爭論不休。最后,趙王采納了平原君趙勝的主張,接受上黨郡守的投降,并派平原君領兵駐扎在上黨,從而抵御秦軍。公元前260年,秦將軍龁攻取上黨,上黨軍民敗退到趙國。接著,秦軍進攻趙國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趙將廉頗阻擋了秦軍的攻勢,兩軍呈對峙狀態。這時,趙王誤以為廉頗堅守不出是因為畏懼秦軍,他聽了秦國散布的“秦國最害怕趙國派趙括為領兵”的謠言,就讓趙括代替了廉頗。秦國聽說趙括取代廉頗,立即暗里派武安君白起為將,以王龁為副將,把趙軍分割包圍,趙軍大敗。

《史記》作者司馬遷在評論這場戰役時說:“平原君趙勝,是一個行為超出普通世俗子弟的有才干的公子,然而有時也看不清局勢,不明白大道理。俗話說:‘利益,能夠使人沖昏頭腦,喪失理智。’平原君貪圖馮亭的利誘,主張接受上黨郡降趙,誘發了長平之戰,以致使趙國在長平損失了四十多萬兵眾,甚至差一點就丟掉了國都邯鄲。”

史家歷來認為,趙國在長平戰役中的慘敗,主要是由于趙王用人不當造成的,不應歸咎平原君關于接受上黨投降的建議。但是,司馬遷對此有自己的看法,這也算一家之言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水县| 谷城县| 夏河县| 三江| 凤山县| 柘城县| 恩平市| 新邵县| 遂平县| 奉贤区| 新晃| 本溪| 伊川县| 长海县| 柳江县| 濉溪县| 武夷山市| 项城市| 交城县| 九龙城区| 偏关县| 天气| 枣阳市| 长春市| 巨野县| 南郑县| 桐梓县| 穆棱市| 虎林市| 新闻| 开鲁县| 闵行区| 定州市| 邢台县| 罗甸县| 永新县| 和田市| 固始县| 临漳县| 盐亭县| 永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