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蛾撲火”比喻自取滅亡。
此典出自《梁書·到溉傳》:“研(同硯)磨墨以謄文,筆飛毫以書信。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南朝(梁)時(shí),有一位左民尚書叫到溉,梁武帝肖衍十分器重他。到溉有個(gè)孫子叫到藎,自幼聰明,尤其擅長詩文,深為梁武帝贊賞。
有一次,梁武帝和到溉開玩笑說:“你的孫子是個(gè)才子,你的文章是不是你孫子代你寫的?”并且寫了一首《連珠》(古時(shí)一種詩體)賜給到溉,共六句...
上QQ閱讀APP看后續(xù)精彩內(nèi)容
登錄訂閱本章 >
“飛蛾撲火”比喻自取滅亡。
此典出自《梁書·到溉傳》:“研(同硯)磨墨以謄文,筆飛毫以書信。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南朝(梁)時(shí),有一位左民尚書叫到溉,梁武帝肖衍十分器重他。到溉有個(gè)孫子叫到藎,自幼聰明,尤其擅長詩文,深為梁武帝贊賞。
有一次,梁武帝和到溉開玩笑說:“你的孫子是個(gè)才子,你的文章是不是你孫子代你寫的?”并且寫了一首《連珠》(古時(shí)一種詩體)賜給到溉,共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