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臧僖伯諫觀魚

隱公五年

《左傳》

【原文】

春,公將如棠觀魚者[1]。臧僖伯諫曰[2]:“凡物不足以講大事[3],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焉[4]。君將納民于軌物者也[5]。故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6],不軌不物謂之亂政。亂政亟行,所以敗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7],皆于農隙以講事也[8]。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9],歸而飲至[10],以數軍實[11],昭文章[12],明貴賤,辨等列,順少長,習威儀也。鳥獸之肉不登于俎[13],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14],則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澤之實,器用之資,皂隸之事[15],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公曰:“吾將略地焉[16]。”遂往,陳魚而觀之[17]。僖伯稱疾[18],不從。書曰“公矢魚于棠[19]”,非禮也,且言遠地也。

【注釋】

[1]棠:魯國邊遠地區的地名。魚:同“漁”,即捕魚。

[2]臧僖伯:魯臣,即公子彄,字子臧。

[3]講:講習。大事:指祭祀與戰爭。

[4]舉:舉動,行動。

[5]軌:法度。物:事物。

[6]章:顯明,通“彰”。采:通“彩”。

[7]蒐(ɡōu)、苗、狝(xiǎn)、狩:均為打獵,因四時不同而叫法不一。

[8]講事:講習武事。古時常以狩獵之機習武。

[9]振旅:整頓軍隊。

[10]飲至:古禮,凡國君出外,臨行時一定要告于宗廟,歸來時也要告于宗廟,同時要宴請臣下,犒賞隨從,稱為“飲至”。

[11]軍實:戰爭中所有物資器械、兵員及俘獲的戰利品。

[12]文章:文彩。這里指車服旌旗。

[13]俎(zǔ):祭器。

[14]器:器物。

[15]皂隸:奴隸中的等級。此泛指賤役。

[16]略:視察邊境。

[17]陳:陳設。

[18]稱疾:推托有病。

[19]矢:陳。

【譯解】

魯隱公在即位后第五年的春天,準備到棠國去看捕魚。

臧僖伯勸告隱公說:“凡是鳥獸一類東西,夠不上拿來作祭祀、戰斗用的,它們的皮革齒牙、骨角毛羽,夠不上拿來作軍隊、國家的材料的,那么,國君就不和它們打交道。國君是要率領人民守法律、走正路的。所以講習祭祀與戰斗的大事,按照規定的制度去做,這叫軌。選取鳥獸的材料,用來裝飾祭器和軍用物資,這叫物。國君如果不守制度,服色不當,這叫荒謬的取治活動。荒謬時政治活動多次進行,國家就會因此敗壞。所以春夏秋冬四季定期打獵,都是利用農閑來進行軍事訓練。每隔三年還要大規模地操練一次,訓練完畢,整好隊伍回來。回到宗廟,舉行會餐慶祝勝利,檢查所有鎧甲武器。通過這種演習,豎起各種軍旗,顯示貴賤身份,分清全部行伍,理清少長順序,講習行軍紀律。鳥獸的肉不能放在祭器里面的,它們的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能用來裝飾祭器和武器的,那國君是不會去獵取它們的,這是從古以來的老規矩。至于山里的木料,河里的菱藕魚蟹之類,都是祭器和武器所需要的,但都是仆役們的事,有關官吏們的職責,不是國君需要過問的。”

隱公說:“我準備去檢查一下邊境。”就去到棠國,舉行一次大規模的捕魚活動給自己看。臧僖伯借口有病不跟去。

史書記載道:“魯侯在棠國舉行大型捕魚活動。”這是說明這種活動不合禮制,并且指明是隨便走到了邊遠的地方。

【賞析】

魯隱公把游玩逸樂看做小節;而臧僖伯則認為國君的一舉一動與國家的“治政”和“亂政”有關,所以極力勸阻他,臧僖伯諫隱公,指出統治者應該檢點自身行為,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古時候的等級森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汤原县| 高安市| 长泰县| 南投市| 徐水县| 龙州县| 河池市| 无极县| 宜黄县| 梨树县| 都安| 神池县| 英超| 新宾| 麻阳| 盈江县| 正定县| 旬阳县| 浦北县| 汝州市| 吉林省| 公安县| 平阴县| 三明市| 炎陵县| 鄂托克旗| 蓬溪县| 新蔡县| 依安县| 蒙自县| 闸北区| 安化县| 广元市| 微博| 阿拉善盟| 台南县| 略阳县| 故城县| 邵阳县| 钟祥市| 兰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