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樂是相馬的好手。所以韓愈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說明了識別和發現人才的人的重要性。
伯樂年紀大了,秦穆公跟他商量說:“你的子孫當中,有誰可以接替你的職務呢?”
伯樂深知自己子孫的才識不高,不贊成由他們接替自己的職務。于是,秦穆公又問,“那么,讓誰來接替你好呢?”
伯樂向秦穆公推薦了九方皋。他說:“九方皋是早些年和我一起挑柴擔菜的小伙子,論相馬的本領,不在我以下,請您能夠像信任我一樣地信用他?!?
秦穆公半信半疑地接見了九方皋。為了試一試他相馬的本領,立即派他去選一匹天下最好的千里馬。九方皋經過三個月的跋涉奔波,終于在沙丘那個地方發現了一匹好馬。于是,九方皋向秦穆公報告說:“在沙丘找到了好馬,仿佛是一匹黃色的母馬。”跟他同去相馬的人一聽,異口同聲地糾正說:“他說錯了,是一匹純黑色的公馬!”
秦穆公聽了感到不快。他把伯樂找來,用帶有幾分責備的口吻說:“你所推薦的九方皋,連馬的毛色和公母都搞不清,怎能分辨出馬的優劣呢!”
伯樂喟然長嘆說:“真的到了這種地步了嗎?依我看,這恰恰是他比我高明千萬倍的地方!九方皋相馬,只著重于馬的風骨、精神和品格,并沒有把重點放在馬的形體、公母和毛色上;只注意了他認為特別需要注意的方面,有意識地忽略放棄了他認為無關緊要的方面。像他這種相法,才是最可貴、最高超的相馬法??!”
過了一些時候,九方皋相中的那匹馬送到了宮廷,雖然不是一匹黃色的母馬,而是一匹黑色的公馬,但卻果真是一匹千里良馬。秦穆公對伯樂的慧眼識人和九方皋的慧眼識馬,都很佩服,于是任命九方皋接替了伯樂的職務。
由于康熙帝在位時間過長(共計61年),并兩度廢除太子胤的儲位,致使本來就希望能獲得儲位,繼而當皇帝的諸皇子為爭奪儲位展開了十分激烈的爭斗,就是在康熙死后,雍正已經即位的初期,這種斗爭仍然存在。雍正之所以在這場斗爭中取得了勝利,主要是因為他善于利用一切可用的人才,聽取戴鐸的完整計劃,組建了不大但十分有力的奪儲小集團。在奪得皇位之后,又通過確立隆科多年羹堯等為新政權的核心人物,打擊朋黨,清除允,允集團,穩固了政權。
雍正在位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諸如壓抑科甲出身的官員等措施,打擊了官場上以師生之誼建立的朋黨,比較有力地清除了康熙中后期形成的官場頹風。此外,還通過改土歸流等政策,進一步鞏固了滿清政權的統治,為“康乾盛世”的前后相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這一系列政策的貫徹實施又是與他善于發現人才,重視人才的能力和特長,重用田文鏡、李衛、鄂爾泰等大臣分不開的。
雍正皇帝生性好勝、剛毅,有時表現得比較急躁。他教誨臣下,辦事要拿定主意;不能片面地瞻前顧后,游移不決。他反對優柔寡斷,主要辦事不怕艱難,不顧阻撓,認準了就干。他的這一性格,表現在政治上就是決策果斷,例如他為了推行新政策和整頓吏治,便大批地罷黜不稱職的官員,同時大量破格引進人材,任用可用之人,別人為此批評他“進人太驟,退人太速”,他也毫不在意。正是由于具有這種堅毅的性格,他才有力地沖破了反對勢力的阻撓,大批任用新人,堅定地實施自己的政策,所以,雍正帝在位時間雖不很長,卻做出了很多重大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