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也稱蕃荷菜、南薄荷、金錢薄荷。莖葉像荏而略微尖長些,是治風寒的必要藥,所以人們多栽種它。
莖、葉
[藥性氣味]味辛,性溫,無毒。
[藥效治療]主通利關節,發毒汗,除體內毒氣,散淤血,祛風熱的作用。治諸多風邪導致的傷寒發汗,胸腹部脹滿,腹瀉,消化不良,煮成汁服用,能發汗。長期做菜生或熟吃,卻腎氣,祛邪毒,除勞氣,解勞乏,使人口氣香潔。煎湯可洗治膝瘡。四季都可以吃。另可治因中風而失語、吐痰及各種傷風頭腦風,是治小兒風涎的要藥。榨汁服,可去心臟風熱及口齒諸病。治淋巴結核瘡疥,風隱疹。搗成汁含漱去舌苔語澀。用葉塞鼻,止衄血。涂蜂螫蛇傷。
[附加配方] 1.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風熱)。用薄荷研細,加煉蜜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噙含一丸。用白砂糖調丸亦可。
2.眼瞼紅爛。用薄荷在生姜中浸一夜,取出曬干,研為末,泡熱激發洗眼。
3.瘰疬。用新薄荷二斤,搗爛取汁,皂莢一個,水浸去皮,黑牽牛(半生半炒)各一兩,皂莢仁一兩半,一起搗爛,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連翹湯送下。
4.鼻血不止。用薄荷汁滴入鼻中,或以干薄荷水煮,棉球裹汁塞鼻。
5.血痢不上。用薄荷葉煎湯常服。
6.火毒成瘡。用薄荷煎汁隨時涂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