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北宋騰子京募捐重建樓閣
- 三大名樓(文化之美·巧奪天工)
- 王金鋒 林風編著
- 2278字
- 2021-05-19 18:13:11
1044年,滕子京被貶至岳州,當時的岳陽樓已坍塌,滕子京于1045年在廣大民眾的支持下重修了岳陽樓,并請范仲淹撰寫千古名文《岳陽樓記》。
滕子京是北宋文武兼備、十分能干的大臣,他到岳州任職后,忠于職守,勤政為民,興利除弊,為群眾做實事,老百姓安居樂業,僅僅一年多點時間,便取得了驕人政績,被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稱之為:“去宿弊以便人,興無窮之長利”。
一次,滕子京在游覽岳陽樓的時候,憑欄遠眺,見湖光山色,美不勝收,不禁詩興大發,寫了一首《臨江仙》詞:
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帝子有靈能鼓瑟,凄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芷動芳馨,曲終人不見,江上數風清。
《臨江仙》寫景抒情,很有氣勢。作者自己也被這首詞打動了,他認為“天下郡國,非有山水環異者不為勝,山水非有樓觀登臨者不為顯”,決心要讓更多的人欣賞這洞庭美景。但是,當他看著岳陽樓破敗不堪的樣子,頗為感慨,決心加以修繕。
但重修岳陽樓要花費巨資,滕子京想出了一個很好的辦法,“不用省庫錢,不斂于民”,意思是既不動用政府公款,也不直接從老百姓那里搜刮,而是想出了一個非常奇特的辦法來解決經費問題。
那么錢從哪里來呢?滕子京發了一個告示,要求民間凡有別人欠了多年沒能償還的債務,獻出來幫助朝廷,由朝廷代為催討,用來建岳陽樓。于是債主先行告發,欠債者爭相獻出,竟然得到了近一萬緡錢。
滕子京就在自己的辦公場所旁邊設置了一個錢庫,將這筆巨款放在里面,也不設專門的主管官吏和賬目,由自己親自掌管。
因為有如此雄厚的財力,所以岳陽樓修得“極雄麗”、“所費甚廣”,老百姓對此紛紛稱贊。
岳陽樓成之后,滕子京鐫刻唐代及當朝的詩賦于上面,使之顯得古香古色,端莊優雅。
滕子京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名臣,他認為“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彼€認為,前朝詩人未能盡抒岳陽洞庭之景,唯有唐代詩人呂溫的“襟帶三千里,盡在岳陽樓”。
1046年6月,滕子京再請人畫了一幅《洞庭秋晚圖》后,又修書一封,給他的好友范仲淹,請這位雄才巨卿為岳陽樓作記。
此時的范仲淹,也正被貶在河南鄧州做知州,真可謂“同是天涯淪落人”。有所不同的是,范仲淹與滕子京在處世上相差很大。滕子京“尚氣,倜儻自任”,是個很有脾氣的人,又有點剛愎自用,很難聽進別人的意見,他對自己的無端被貶為岳州知州一事始終耿耿于懷,常??诔鲈寡?。
據說,岳陽樓落成之日,他的部下前來祝賀,他卻說:“落甚成!待痛飲一場,憑欄大慟十數聲而已?!北井敻吲d之際,滕子京卻萬般悲傷涌上心頭,可見他還沒有走出被貶官帶來的打擊。
范仲淹見滕子京書信后,精神大振,奮筆疾書。9月15日,范仲淹作成《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寫好以后,便廣為傳誦,雖然短文只有寥寥369字,但其內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氣勢之磅礴,語言之鏗鏘,可謂匠心獨運,堪稱絕筆。
范仲淹把對岳陽的吟誦推向了高潮,他寫下的《岳陽樓記》成為了千古奇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成了眾多的仁人志士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
自此之后,樓以文名、文以樓傳,文樓并重于天下。以后歷朝歷代的詩人作家在此留下了大量優美的詩文,如虞集、楊維楨、楊荃、李東陽、何景明、袁枚、姚鼐等,都曾到岳陽樓把酒臨風,登樓吟詠。
滕子京重修之后的岳陽樓規模是最大的,結構是最復雜的,四面八角,二十四個屋檐。后來,騰子京又請當時的大書法家蘇舜欽手書寫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并由邵竦篆刻。
人們把騰修樓、范作記、蘇手書、邵篆刻,稱為“天下四絕”,并樹立了“四絕碑”以示紀念,此碑石一直保存完好。
此外,騰子京還派人把這“四絕碑”雕刻了一份“四絕雕屏”,上面清楚地記載著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閱讀鏈接]
1043年,由于群臣交薦,宋仁宗任范仲淹為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范仲淹深知當時“官亂于上,民困于下,夷狄驕盛,寇盜橫熾”的嚴重危機,當政以后,力舉改革政事。
那時,范仲淹結交了韓琦、富弼、歐陽修、滕宗諒等一大批主張革新的新銳人物,提出“明黜陟、抑撓幸、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10項主張,想要改革政治,發展生產,做到百姓安樂,國富兵強。但因觸動了大官僚的利益,又因仁宗沒有主見,遭到保守派的極力反對。
1044年春,好友滕子京因受彈劾而被貶岳州。1045年1月,范仲淹的參知政事被罷免,改知邠州,不久又改知鄧州。
1046年夏天,謫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陽樓,繪了一幅《洞庭晚秋圖》,派人帶信和圖去請范仲淹寫“記”,他便欣然命筆寫成了這篇名文《岳陽樓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