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唐朝文人雅士齊贊岳陽樓

岳陽樓建好后,在其建筑結(jié)構(gòu)上有著獨特的風(fēng)格,而且在文學(xué)藝術(shù)上也有著與眾不同的魅力。它是一座詩樓,它的名字也是因詩而得,因詩而傳,因詩而著,由此可見,樓與詩有著不解之緣。

唐朝的“張說時代”是岳陽樓文人雅集唱和的第一個高潮。張說是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四朝重臣,是促成李隆基登上帝位的關(guān)鍵人物之一。后又協(xié)助玄宗李隆基剪除太平公主勢力,以功拜中書令,封為燕國公,后來與許國公蘇颋并稱為“燕許大手筆”。

張說任岳州刺史時,從一下船,就愛上了那里的山山水水。尤其是在岳陽樓建好以后,常與一些文人墨客登樓吟詩作賦。也經(jīng)常與友人泛舟于洞庭之上,同他們一起上君山,入南湖,共同陶醉于洞庭的美景。

岳州美麗的山水激發(fā)了張說奔涌的文思。他在岳州期間以山水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歌作品,后來自己結(jié)集付梓,題名《岳陽集》,僅收入《全唐詩》的就有40多首。

張說在岳陽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活動不是孤立靜止的。在他的帶動下,一大批文人學(xué)士都來親近岳陽的山水樓臺,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

與張說雅集酬唱的有各個方面的人士,一類是一道遭受貶謫的流寓者;另一類是過往岳州的朝廷命官;再有的是仰慕張說詩名、文名而來的詩界好友。他們的創(chuàng)作活動,對于盛唐詩風(fēng)的形成有著開啟的作用。

岳陽樓的雅集唱和也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力,不僅岳陽樓美名遠(yuǎn)揚,而且以后歷朝歷代,文人學(xué)士,達官謫宦,無不聞風(fēng)慕名而來,“遷客騷人,都會于此”,岳陽樓從此與天下文運息息相關(guān)。

稍晚于張說,岳陽樓又一次出現(xiàn)了文星會聚、歌吟不絕的繁盛局面。盛唐詩壇的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李商隱、李群玉等人相繼登臨岳陽樓,創(chuàng)作了一批震爍古今的精品力作,并寫下了成百上千語工意新的佳句,給岳陽樓蒙上了一層濃厚的文化意蘊。

唐代“詩仙”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幼年隨父遷居蜀地。

李白天賦聰穎,有奇才,12歲能詩文,25歲時,懷抱“四方之志”出三峽,漫游各地,南浮洞庭,東游吳越,北上太原,東到齊魯。

唐玄宗時,李白被召為翰林供奉。不久,因受讒言詆毀,被迫離開長安。自此之后,他長期漂泊流浪,游蹤所及大半中國,期間曾經(jīng)6次到達岳陽,留下吟詠洞庭湖、岳陽樓、君山的優(yōu)美詩篇20多首。

李白的詩,是一種智慧之美,浪漫之美,與岳陽樓的勝景交相輝映,令歷代的詩人、畫家和官府仕人向往不已。

759年,李白出于平定安史之亂的愛國熱忱,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后來永王爭奪帝位失敗,李白也受到牽連,被流放夜郎,即今貴州桐梓一帶,但他的愛國之心絲毫沒有減弱。

后來正趕上朝廷大赦,李白喜出望外,往來于岳陽、金陵間,對岳陽樓、洞庭湖、君山等勝景贊嘆不已。寫下了《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巴陵贈賈舍人》、《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陪侍郎叔游洞庭湖醉后三首》、《與賈至舍人于龍興寺剪落梧桐枝望湖》等許多詩篇。

李白盡情痛飲,狂筆嘯歌巴陵勝狀,在《與夏十二登岳陽樓》一詩中寫道: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fēng)起,吹人舞袖回。

759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這里的“夏十二”是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樓賦詩,留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陽樓更添一層迷人的色彩。

詩人一方面反映物象,另一方面借景抒情,將自己積極用世,關(guān)心民族,風(fēng)流俊逸,飄飄欲仙的情感,躍然紙上,感情和景物互相襯托而融合為一。已有史料表明,這是“岳陽樓”名稱第一次見于名人詩歌題詠中,后為世人所沿用。

李白陪族叔李曄和中書舍人賈至泛舟洞庭,豪情滿懷地吟道: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

李白的這首詩,氣勢非常壯闊,風(fēng)光非常深遠(yuǎn),與詩祖屈原大膽地幻想夸張是一脈相承,堪稱八百里湖光山色的千古絕句。

據(jù)說李白游覽岳陽,登岳陽樓曾親筆書寫一聯(lián):“水天一色;風(fēng)月無邊”在這一楹聯(lián)中,作者生動地描繪了洞庭湖水天相接,樓湖相映,碧水蒼天,無邊無際,氣象萬千的自然景色,直接傾瀉了詩人內(nèi)心的激情,為文人學(xué)士所推崇。盡管有人提出過質(zhì)疑,但人們相信是真的,一直將它珍藏于岳陽樓主樓內(nèi)。

759年農(nóng)歷八月,襄州守將康楚元、張喜延發(fā)動叛亂。當(dāng)時正在岳陽的李白,揮筆寫了《荊州賊亂臨洞庭言懷作》一詩,憤怒地把叛賊痛斥為橫行洞庭的“修蛇”,表達了詩人渴望迅速平定叛亂的心情。

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天,李白登上巴陵山,適逢討伐康、張的唐朝水軍在洞庭上布陣。他心情異常激動,在《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中描寫了這一雄壯的場面:

九日天氣清,登高無秋云。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漢分。

長岡鼓橫波,合沓蹙龍文。

憶昔傳游豫,樓船壯橫汾。

今茲討鯨鯢,旌旗何繽紛。

白羽落酒樽,洞庭羅三軍。

黃花不掇手,戰(zhàn)鼓遙相聞。

劍舞轉(zhuǎn)頹陽,當(dāng)時日停曛。

酣歌激壯士,可以摧妖氛。

握齱東籬下,淵明不足群。

李白的這首詩充分表達了自己不學(xué)陶潛消極避世,而與平叛將士為伍,關(guān)懷人民的正義感情。

他在另一首詩《秋登巴陵望洞庭》中寫道:“瞻光惜頹發(fā),閱水悲徂年。”其報國之心依然未減。

李白一生政治抱負(fù)甚大,卻屢屢失敗,“濟蒼生”之志終難施展。761年,李白聽聞太尉李光弼率兵討伐安史叛軍,他不顧61歲高齡,前往請纓殺敵,終因病返回,第二年含恨病死于安徽當(dāng)涂。

除了李白,詩圣杜甫也是在岳陽留詩最多的一人。768年秋,杜甫離開夔州,出三峽,到江陵,遷居湖北公安。年底,沿江東下,漂泊到湖南岳陽。此時,杜甫已57歲,體弱多病,拖家?guī)Э冢罹狡龋偸窃陉P(guān)懷著國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

杜甫登上岳陽樓,面對浩渺的洞庭湖,百感交集,寫下了千古絕唱《登岳陽樓》詩: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這首詩高度概括了洞庭湖的雄偉壯觀,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廣闊胸懷,創(chuàng)造性地賦予律詩以重大的政治和社會內(nèi)容,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成為歷代題詠岳陽樓的壓卷之作。

杜甫在岳陽度過了一個寒冷的冬天,769年春,離開岳陽,南行投靠親友,臨行前,再登岳陽樓,寫了一首《陪裴使君登岳陽樓》的詩:

湖闊兼云霧,樓孤屬晚晴。

禮加徐孺子,詩接謝宣城。

雪岸叢梅發(fā),青泥百草生。

敢違漁父問,從此更南征!

這杜甫的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不論怎樣困苦,也不論漂泊到什么地方,不沉淪,“更南征”的積極思想感情和態(tài)度。

769年冬天,杜甫病中重返岳陽,在風(fēng)雨飄搖的舟中,寫下了他人生的絕筆《風(fēng)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水鄉(xiāng)霾白屋,楓岸疊青岑。

郁郁冬炎瘴,蒙蒙雨滯淫。

鼓迎方祭鬼,彈落似鶚禽。

興盡才無悶,愁來遽不禁。

這首詩說明詩人當(dāng)時在舟中最后看到的正是岳陽洞庭湖邊的冬雨景物。在此后不久的770年冬,杜甫就死在這條破船上,終年58歲。

在盛唐詩人中,孟浩然是唯一一位終身不仕的詩人。在他人眼里,孟浩然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隱逸詩人,一位文才橫溢而又飄然出塵的逸士。

李白就曾說:“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這是詩人李白心目中的孟浩然,也是一般唐人心目中的孟浩然。

其實,孟浩然并非無意仕途,年輕時候的他,雖然生活在家鄉(xiāng)的山清水秀之中,但他的內(nèi)心懷著積極的抱負(fù)。與盛唐其他的詩人一樣,孟浩然也懷有濟時用世的強烈愿望,他在《臨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中寫道: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是一首具有高超藝術(shù)技巧的自薦詩。詩的前四句寫景,潑墨如水,濃描洞庭,堪稱寫景佳句。孟浩然的高明之處就在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既烘托出作者經(jīng)世致用的壯志雄心,又暗示張九齡海納百川的胸襟氣度。

可見,孟浩然和杜甫同寫岳陽樓的詩都為經(jīng)典之作,都寫出了岳陽樓的美,且同中有異,各有千秋,給人很多的啟發(fā)。

岳陽樓在這些知名文人學(xué)士賦詩留墨后更加聲名遠(yuǎn)播了,也使得人文景觀與自然風(fēng)景結(jié)合相得益彰,同樣使得岳陽樓的文化景象在唐代達至高峰。

這一時期的岳陽樓古樸簡單而又不失莊重。唐代又是泱泱大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世界各國的使節(jié)都紛紛造訪,其政治經(jīng)濟文化對世界都有一定的影響,在其他國家還可以看到一些相似于唐代樓閣的建筑。其“岳陽樓”3字牌匾由書法大師顏真卿書寫。

[閱讀鏈接]

據(jù)說,當(dāng)年,描寫岳陽樓的詩文中,尤其以杜甫的《登岳陽樓》最為著名,而關(guān)于杜甫寫作這首詩,還有一個傳說:

杜甫當(dāng)年到岳陽時,搭乘了一位名叫稚子的年輕漁民的漁船,當(dāng)時杜甫身體虛弱,又在船上吹了冷風(fēng),到了岳陽后便一病不起。

稚子是個喜歡杜甫詩詞的后生,在船上聽杜甫吟李白的詩,很是歡喜,但他不知道身邊的老人就是杜甫,老人病著,稚子便留老人在船上養(yǎng)病,每日里精心伺候。杜甫病好些后和稚子一同登上岳陽樓,并寫下這首《登岳陽樓》,稚子看到題款,才知老人即是杜甫。

杜甫臨走時,將這首詩送給了稚子。大約5年后,稚子和杜甫在岳陽樓相遇,此時的杜甫弱不禁風(fēng),病入膏肓,雖然稚子又是煎藥又是熬魚湯,杜甫還是撒手而去。

杜甫死后,稚子經(jīng)過3年的勞碌奔波,終于有了足夠的錢請石匠把杜甫的《登岳陽樓》刻在了石碑上,并修建了亭子,名為“懷甫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阳县| 榆树市| 恭城| 新泰市| 博兴县| 明溪县| 辽阳市| 东乌| 临泽县| 阿坝县| 怀集县| 建水县| 郓城县| 班玛县| 嘉祥县| 临漳县| 郸城县| 乌鲁木齐县| 亚东县| 新郑市| 神农架林区| 东台市| 湾仔区| 石景山区| 耒阳市| 塔河县| 宜宾县| 苏州市| 大庆市| 砀山县| 界首市| 浦城县| 福建省| 华安县| 方山县| 大化| 永登县| 清水县| 呼图壁县| 青浦区| 沁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