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神奇傳說——春節由來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它的時間在農歷正月初一這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

春節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傳說最早在堯舜時代就有過春節的風俗。它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并稱為我國漢族四大傳統節日。

關于春節來歷,在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美麗傳說,充滿了豐富的文化底蘊。

萬年用漏壺測時間定春節

關于春節的來歷,還有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

有一天,萬年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用來測定一天時間。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用來計算時間。

天長日久,萬年發現每隔360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有不測風云而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后,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國君,對國君講日月運行的道理。

祖乙聽后大悅,感到很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并創建歷法,為天下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知道萬年創建歷法已成,就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石壁上刻著一首詩,詩道: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萬年指著天象,對皇上說:“現在正是12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

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

這便是春節的來歷。那么,我國的春節到底源自何時呢?

據說,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傳說最早在堯舜時期就有過春節風俗。

農歷的正月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開始,少部分情況立春是在農歷臘月下旬。節日的時間和農業勞作息息有關。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是谷穗成熟的形象。

在歷史上的不同朝代,春節的時間也不一樣。夏朝以農歷一月為一年之首,商朝以農歷十二月為歲首,周朝以農歷十一月為歲首,秦朝以農歷十月為歲首。

春節作為歲首大節,最早確立于漢朝。那是公元前104年,即漢太初元年,漢武帝頒行《太初歷》,確定以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此后2000多年,我國沿襲了這一歷法體制。

正月新年成為舉國上下共享的盛大節日,“官有朝賀,私有祭享”。在朝賀與祭享的各種儀式活動中,增強與更新著各種家庭與社會的關系。

春節在公歷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間游動。立春則一般在2月4日或2月5日。春節古稱“正旦”、“歲首”、“過年”等。

1949年,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歷紀元,把公歷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歷年;農歷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歷年。

[旁注]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北宋撫州臨川人,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他擔任宰相期間,他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國強兵,是我國11世紀偉大的改革家。《元日》這首詩正是熱情地謳歌了他在改革中帶來的新氣象和人民的歡樂。

晷儀也稱日晷,指的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又稱“日規”。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并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和晷面組成。在我國古代,正是有了晷儀的存在,才由此劃定了四季和12個月,并有了春節的出現。

漏壺也叫漏刻,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計時器。漏,是指漏壺;刻,是指刻箭。箭,則是標有時間刻度的標尺。漏刻是以壺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觀測壺中刻箭上顯示的數據來計算時間。一般由銅制成,它的歷史可追溯到夏、商時期。在古代,人們就是使用漏壺和日晷來計算時間的。

堯舜時期是我國上古史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在我國文明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據《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稱,黃帝以后,黃河流域又先后出現了3位德才兼備的部落聯盟首領,他們就是堯、舜、禹。據說,在這3位首領統治華夏大地時,我國古人便開始過春節了。

甲骨文是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期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我國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在這些文字中,就已經出現了“年”的字樣。

漢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劉徹,西漢的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16歲登基。為鞏固皇權,漢武帝開拓了漢朝最大版圖,功業輝煌。在他統治期間,他將原來歷法中以農歷十月為首月改成了以正月為首月,也就是農歷新年的開始。

立春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打春”,“立”是“開始”的意思,我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立春”只能說春天來了,不能代表新年的第一天,大年初一才是新年的第一天。

[閱讀鏈接]

說到春節起源,必然要提到我國傳統歷法:農歷。農歷是我國目前仍在與公歷并行使用的一種歷法,農歷,又叫夏歷,即農業上使用的歷書,有指導農業生產的意義。

據說,當年青年人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

新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在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萬年。

老人為趕走年獸放炮過年

春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記載:“年,谷熟也”。

在夏商時期產生了夏歷,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12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

那么,為什么春節又被稱為“過年”呢?關于這個俗稱,據說和一種叫“年”的怪獸息息相關。

相傳,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期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就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傷害。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老人,他看到鄉親們匆忙恐慌的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他一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

老人把胡子撩起來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獸趕走。”

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卻笑而不語。

在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里。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把家門打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一見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都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個傳說充分說明了積德行善能得到回報。

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鞭炮;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我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到了,就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了。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地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美好節日。

[旁注]

朔日我國農歷將朔日定為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朔日有從平旦、雞鳴、夜半為開頭的三種算法。當天月球和太陽黃經相等,稱為朔,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和太陽同時出沒,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朔日當天的月亮稱為朔月。農歷每月的十五是望日,望日當天的月亮稱為望月。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歷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農歷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所以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

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一般說來,在過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會貼上對聯來迎接新春。

[閱讀鏈接]

據說,“年”的甲骨文寫法為上面部分為“禾”字,下面部分為“人”字。金文的“年”字也與甲骨文相同,也由禾和人組成。小篆的“年”寫作“秊”,《說文解字·禾部》:“秊,谷熟也。從禾,從千聲。”小篆將“人”字訛變為“千”了,因而許慎用了此說,而“千”字本為有飾的人。

“禾”是谷物的總稱,不能錯解僅為“小麥”。年成的好壞,主要由“禾”的生長和收成情況來決定,而現在已發掘出來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幾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壓彎了腰,可見它象征著取得谷物生產的大豐收。

那么,“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釋呢?從甲骨文看,“年”字好像是人頭上頂著沉甸甸的谷子的樣子,象征著人們豐收后的慶祝。

為你推薦
麻衣神算子
會員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天之下
會員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民調局異聞錄之勉傳
會員

這是關于一個長生不老的男人跨越兩千年的故事,在每一段歷史的角落里都曾經留下過他的名字。他曾經是一些人心中的噩夢,也曾經把一些被噩夢困擾著的人們喚醒。故事的開始他的名字叫做吳勉,故事的結局他的名字叫做無敵。

三體全集(全三冊)
會員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洛市| 周宁县| 东乌| 荔波县| 东平县| 清原| 仙游县| 陵水| 仪陇县| 嵊泗县| 太白县| 华容县| 高尔夫| 满洲里市| 湛江市| 疏勒县| 黑河市| 聂拉木县| 凤城市| 淮阳县| 罗田县| 石棉县| 神木县| 探索| 南通市| 龙川县| 商水县| 宁波市| 南昌县| 佛教| 和平区| 台南市| 固安县| 丁青县| 拜泉县| 高雄市| 衡山县| 河南省| 广东省| 天台县| 东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