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法制故事

自由與人權(quán)的先聲

公元前3000年左右,蘇美爾另一個重要城市國家——拉伽什王國為了一塊名叫古伊甸的平原,多次和鄰國烏瑪發(fā)生戰(zhàn)爭。拉伽什國王留下的鷲碑和銘文,證明拉伽什曾力挫群雄,稱霸蘇美爾南部達二百多年之久。不過,使拉伽什聞名于世的,并不是這些戰(zhàn)功赫赫的國王,而是一位文雅而又富有作為、被人們稱為自由與人權(quán)斗士的烏魯依尼姆基那(約前2378年~前2371年在位)。據(jù)目前所知,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位改革家。

拉伽什王國末年,國內(nèi)矛盾十分尖銳。在烏魯依尼姆基那上臺之前20多年之內(nèi),國內(nèi)便發(fā)生了4次宮廷政變,更換了4位國王,但矛盾仍未解決。以國王為首的世俗貴族侵占神廟財產(chǎn),各級官吏狼狽為奸,共同欺壓百姓,搶劫平民的財產(chǎn),普通百姓不得不靠乞討及富人施舍的殘湯剩飯度日。更有許多公民因為欠債或各種莫須有的罪名被投入監(jiān)獄,失去了自由。在這種情況下,烏魯依尼姆基那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打著抨擊時弊、反對暴政的旗幟,博得了廣大平民的支持,最后以宮廷政變的方式廢黜了國王,自立為王。

烏魯依尼姆基那上臺后,隨即發(fā)布了幾個著名的改革詔令,這些詔令寫在3個泥圓錐體和一塊橢圓板上。這是現(xiàn)今已知最早的改革文書,因此,他也就成了世界歷史上第一位著名的改革家。

烏魯依尼姆基那改革的內(nèi)容非常廣泛,其中最引人注目、爭議最大的主要有3點:

第一,將公民人數(shù)增加到10倍。這是前蘇聯(lián)學者斯特盧威根據(jù)拉伽什國王恩欽美那、烏魯依尼姆基那和古地亞文書中有3600人、36000人和216000人3個不同數(shù)字推測而來的。斯特盧威認為拉伽什改革前的公民人數(shù)是3600人,自由民是36000人,改革就是給了這些自由民公民權(quán)。

第二,制定法令以消除弊政。包括撤銷各種神廟管理人員、稅吏;禁止官吏豪強以強凌弱、欺壓下屬和孤寡;提高神廟人員的待遇,規(guī)定最低收入的標準;減少喪葬費用等。詔令的這一部分寫得最為感人。在列舉前王的弊政時,可謂淋漓盡致,使人潸然淚下;在宣揚自己的新政時,針鋒相對,切中時弊。詔令中提出了一條重要的立法原則,這就是建立社會公正,反對以強凌弱。它后來成為所有立法的基礎,被各個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所接受。

第三,恢復部分由于各種原因(欠債和受誣陷者)淪為奴隸的公民的“自由”。這項改革意義非常重大,它比號稱民主故鄉(xiāng)的雅典公元前6世紀初提出的廢除債務奴隸制的問題整整早了1800年。

烏魯依尼姆基那的這次改革范圍盡管十分有限,但他敢于直剖時弊、公開譴責統(tǒng)治階級的暴政并企圖通過立法來解決問題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在西方,烏魯依尼姆基那的名聲遠遠超過古代許多的政治家,因為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自由和人權(quán)觀念,并企圖通過立法來建立社會公正、保障公民權(quán)利和自由的政治家。他提出的這些觀念,不僅受到古代政治家的重視,而且對現(xiàn)代社會也仍然是非常有價值的。所以,盡管他的改革以失敗告終,但是他的歷史功績卻是不容抹煞的!

世界最早的立法者

在20世紀初,人們一直以為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所編纂的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典,因此,常常把他稱為世界上最早的立法者。但是,從20世紀50~60年代起,人們發(fā)現(xiàn)還有許多比漢謨拉比更早的立法家。其中最早的一位便是烏爾第三王朝的創(chuàng)立者烏爾納姆(前2113~2096年在位)。

烏爾第三王朝是古代蘇美爾人最后一個強大的王朝,也是蘇美爾的黃金時代。烏爾成為當時國際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烏爾的港口停滿了外國的商船,街道上擠滿了印度、埃蘭、阿拉伯和巴勒斯坦等地來的商人。烏爾納姆修建的月神廟寺塔,底邊長達200英尺,寬達140英尺,高達70英尺。它是當時亞洲最高、全世界第二高的建筑,僅次于埃及的金字塔。

不過,最使烏爾納姆名揚千古的,并不是他的武功或月神廟寺塔,而是他所制定的法典。這部法典用楔形文字寫在泥板上,分為序言、正文兩部分。法典序言和烏魯依尼姆基那改革銘文在精神、用詞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其正文共有29條,除少數(shù)條款文字殘缺、語意不明外,多數(shù)條款意義明確。其中,涉及婚姻關(guān)系的7條,涉及女奴隸的4條,涉及傷害罪的5條,涉及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3條,涉及司法訴訟的3條。

法典在處理男女婚姻問題上,明顯地歧視婦女,偏袒男人。

同時,法典還體現(xiàn)了階級分明的立場,千方百計保護奴隸主的利益。

《烏爾納姆法典》與后世《漢謨拉比法典》相比,似乎更加文明、更加先進。法典在處理各類案件時,所有處罰手段都是或者判刑,或者以罰金贖罪,完全沒有復仇的痕跡。這大概與蘇美爾人社會文明程度較高,而漢謨拉比所屬的阿摩列人剛剛進入文明社會有關(guān)。

《烏爾納姆法典》作為迄今所知世界第一部法典,盡管比較簡單,但它無論從結(jié)構(gòu)或內(nèi)容而言,都是后世各種法典的范本,在世界法制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漢謨拉比法典》

公元前19世紀初,游牧部落阿摩列人建立了自己的國家。這個王國最初比較弱,直到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約前1792~前1750)即位后,利用其他各邦在爭霸中嚴重削弱之機,采取分化瓦解、逐個擊破的策略,把這些城邦全部征服,重新統(tǒng)一了兩河流域,才建立了強大的古巴比倫王國。

然而,使?jié)h謨拉比名留青史的,并不是他的武力,而是他編纂的《漢謨拉比法典》。這部法典直到本世紀中期還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部法典,雖然后來發(fā)現(xiàn)的《烏爾納姆法典》奪走了“世界第一法典”的桂冠,但它仍然是世界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刻在一根黑色的玄武巖柱上,巖柱高2.25米,底部圓周1.9米,頂部圓周1.65米。在石碑上半段有一幅精致的浮雕,刻畫的情景是古巴比倫人崇拜的太陽神——沙馬什——端坐在寶座上,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恭謹?shù)卣驹谒拿媲埃绸R什正在將一把象征著帝王權(quán)力標志的權(quán)杖,授予漢謨拉比。石碑的下半段,刻著的就是漢謨拉比制定的那部法典的原文,是用楔形文字書寫的,這種文字當時只有王室才使用。這部法典一共有282條,刻在圓柱上共52欄4千余行,大約8千字。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較系統(tǒng)的法典。

法典的結(jié)構(gòu)分為序言、正文和結(jié)語3部分,比《烏爾納姆法典》更為完善,這種結(jié)構(gòu)成為后世編纂法典的范本。

在法典的序言中,漢謨拉比宣稱自己的權(quán)力來自神授,自己是代神立法。其中還宣揚了自己的功德,如修建城池宮室、運河,賜給神廟土地、牧場、祭品等。

正文是法典的主要部分,共282條,大體可分為3部分:道德(1~25條);國家(26~41條);私人社會(42~282條)。

在這3部分之中,道德領域地位最高,也可以說是神的領域,涉及某些不可饒恕的罪行。國家領域代表王室利益,集中反映在維護王室土地、履行兵役、雜役等制度方面。私人社會領域關(guān)系最復雜。法典在處理這些關(guān)系時,一般是按照由重到輕、由大到小的原則,最后才涉及奴隸問題。

結(jié)束語是《漢謨拉比法典》的首創(chuàng)。在這個法典之前的所有法典,都沒有結(jié)束語。在結(jié)束語中,他再次宣揚了王權(quán)神授理論,鼓吹其法律如何公正:“我受命于偉大之神明,而為仁慈之牧者,其王笏正直。”同時,他告誡后世統(tǒng)治者必須嚴格遵守其法律,不得有任何更改,并且對破壞其法律的統(tǒng)治者發(fā)出了可怕的詛咒。

在古代兩河流域各種法典中,《漢謨拉比法典》涉及面最為廣泛。它包羅萬象,無所不至,可以稱得上是認識巴比倫社會的百科全書。

《漢謨拉比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吸收了古代蘇美爾阿卡德法律的精華,對后世西亞各國法律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據(jù)現(xiàn)今所知,亞述、希伯來、波斯甚至東方希臘化國家的法律,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該法典的影響,或直接使用該法典。而在巴比倫本地,這部法典直到古巴比倫王國滅亡后2000年還在繼續(xù)使用,足見其生命力之頑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泉市| 丰城市| 云和县| 绥芬河市| 马关县| 应用必备| 华池县| 昌平区| 德庆县| 忻城县| 盐津县| 黄大仙区| 海城市| 睢宁县| 温州市| 宣城市| 余江县| 衡水市| 南皮县| 台中市| 普兰店市| 商都县| 平南县| 星座| 会泽县| 建湖县| 图木舒克市| 高密市| 汶川县| 合阳县| 屏东市| 腾冲县| 抚州市| 双鸭山市| 天水市| 峨山| 宝丰县| 巴彦县| 周宁县| 城口县| 曲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