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窮兇極惡亂世篡權(quán)的賊臣:董卓

董卓(?—公元192年),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民縣)人,性格粗猛,有謀略,喜歡結(jié)交豪杰。年輕時曾游歷羌人居住的地方,廣泛結(jié)交羌族統(tǒng)治者中的“豪帥”,后來董卓歸耕故里,有一些“豪帥”愿意歸附他,皆來投奔,董卓宰殺耕牛與他們飲酒作樂。這些“豪帥”感激董卓的盛情款待,回去后,征集了千余頭雜畜相贈。董卓因此獲得“健俠”的美名。

1.運逢時會,擁兵一方

董卓生活在東漢末年。這時期的東漢王朝內(nèi)外交困,矛盾重重,已經(jīng)瀕臨衰敗的地步。統(tǒng)治集團的內(nèi)部外戚與宦官的爭權(quán)斗爭愈演愈烈;輪流當政的外戚宦官競相壓榨農(nóng)民,加上連年災(zāi)荒,迫使農(nóng)民到處流亡,烽煙四起,反抗朝廷;西部羌人反抗王朝的斗爭也日益加劇。

董卓居住的地方,正與羌人為鄰,歷史上多次發(fā)生羌人反抗王朝的斗爭。其中反抗規(guī)模較大的是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大部分羌人進至河東、河內(nèi),迫近洛陽。戰(zhàn)爭延續(xù)12年,所耗戰(zhàn)費達240多億錢。順帝永和元年(公元136年)以后,涼州、并州和關(guān)中的羌人,又相繼發(fā)動反抗斗爭,戰(zhàn)爭達10年之久,所耗戰(zhàn)費達80億錢。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以后,西部羌人又相繼起來反抗東漢王朝,它和各地的農(nóng)民暴動相呼應(yīng),危及東漢王朝的統(tǒng)治。

東漢王朝面對難以應(yīng)付的西羌,看中了在羌族中很有聲望的董卓,企圖利用他來對付羌人的反抗。桓帝末年,董卓以六邵(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良家子被選為羽林郎,跟隨中郎將張奐,為軍司馬,攻打并州羌人。因?qū)矣袘?zhàn)功,晉升為郎中,賜縑九千匹。董卓將這些賞賜毫無保留地分給下屬士卒。后又調(diào)任廣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已校尉。后又升遷為并州刺史、河東太守。

中干元年(公年184年)二月,以黃巾為標志的農(nóng)民起義軍在全國7州28郡同時揭竿而起,天公將軍張角、弟張寶、張梁領(lǐng)導的鉅鹿黃巾起義軍,是起義軍的主力。東漢朝廷先派涿郡大姓盧植率兵鎮(zhèn)壓起義軍,被張角打敗。后又派董卓為中郎將率兵代替盧植前去鎮(zhèn)壓起義軍,也被張角擊敗,因而被免官。朝廷派皇甫嵩代董卓進攻鉅鹿黃巾軍。

這年冬天,北地(今甘肅靈武一帶)先零羌和艷罕(今甘肅夏縣一帶)、河關(guān)(故城在臨存西)的漢人,群起反抗?jié)h廷,一直擁立羌人北宮玉、李文侯為將,殺死朝廷命官護羌校尉冷征。又推金城(今甘肅蘭州西北地帶)漢人邊章、韓遂為頭目,讓他們專管軍政,殺金城太守陳懿,燒毀州郡官府。第二年春天,邊章、韓遂以株討宦官為名,率領(lǐng)數(shù)萬大軍進入三輔,侵逼園陵。在萬分危急之際,漢靈帝又下詔任董卓為中郎將,輔助左車騎將皇甫嵩征討邊章、韓遂。漢軍在望垣硤(今甘肅天水西北)北被羌軍圍困、糧食斷絕,皇甫嵩等皆遭慘敗.惟董卓全師而還,屯軍扶風(今陜西興平一帶),受封為侯。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韓遂殺邊章、北宮玉、李文侯,擁兵10萬,進占隴西,又破漢陽,扶風司馬馬騰率兵與韓遂聯(lián)合,推狄人王國為主,攻掠三輔。朝廷又以董卓為前將軍,與左將軍皇甫嵩共同擊敗韓遂、馬騰。從此,董卓在關(guān)西名聲大震,勢力倍增,成為關(guān)西軍閥的首領(lǐng)。

2.視軍如命,得機進京

漢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朝廷征召董卓為少府,命令他把軍隊交給左將軍皇甫嵩。董卓上書說:“涼州叛亂沒有平息,敵寇還沒有消滅,這正是我為朝廷出力效忠的時刻。將士們要報答恩德,紛紛擁阻臣車,懇求留在軍中,致使臣不能上路,我只得履行前職,盡心撫慰將士,為國效力于戰(zhàn)陣之中。”中平六年,又征召董卓為并州牧,命令他把軍隊交給皇甫蒿統(tǒng)領(lǐng)。董卓又上書說:“我領(lǐng)兵10年,老少將士,相互親近,歷史長久,他們感激我的培養(yǎng)之恩,愿意為我效命,我乞請率領(lǐng)軍隊列邊陲效力。”

董卓自恃手中有一支強悍的軍隊,又有顯赫的戰(zhàn)功,膽量和野心也越來越大,居然敢于兩次上書違詔,拒不就職。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又窺測到朝廷已將他視為威脅,是想以升任官職籠絡(luò)他,解除他手中把握的軍權(quán)。軍隊是董卓起家之本。要施展陰謀手段,實現(xiàn)政治野心,他要靠軍隊做后盾,無論如何也不能將多年經(jīng)營積蓄起來的武裝拱手交給別人,于是他率領(lǐng)大軍進駐河東郡,以觀時變。

東漢王朝,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外戚與宦官的斗爭由來已久。漢和帝10歲即位,竇太后臨朝,侍中竇憲專權(quán)。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和帝用宦官鄭眾掌握的禁軍,消滅竇氏勢力,從此參與朝政,并被封為剿鄉(xiāng)侯。安帝時。鄧太后和其兄弟鄧騭等專權(quán)。太后死,安帝與宦官李閏、江京等合謀,消滅了鄧氏勢力,李江等宦官專權(quán)。沖帝、質(zhì)帝、桓帝時,外戚梁冀專權(quán)近20年。梁太后死,桓帝與宦官單超等合謀,消滅梁氏勢力。梁冀死后,宦官獨攬大權(quán)。

漢靈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中,靈帝為了加強京師的護衛(wèi)力量,特設(shè)置西園八校尉,以宦官小黃門蹇碩為軍校尉,中軍校尉袁紹、黃軍校尉曹操諸校尉,都受其統(tǒng)轄,于是宦官又開始得勢。皇后之兄何進,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時,任大將軍,率兵護衛(wèi)京師洛陽。手中各操兵權(quán)的外戚與宦官,又形成了對峙的局面,矛盾尖銳起來了。中干六年,靈帝死,14歲的皇子辯即位,何太后臨朝聽政,大將軍何進參錄尚書事。何進當權(quán),立即殺了掌握一方兵權(quán)的蹇碩;之后又與司隸校尉袁紹謀劃殺光宦官。何太后不同意他們的做法。何進采納袁紹建議,召擁兵自重的董卓率兵入京,以脅迫太后。董卓得召,喜出望外。立即率軍向洛陽進發(fā)。途中上書說:“臣認為天下禍亂不斷發(fā)生的原因,是由黃門常侍張讓等擾亂國家綱紀,手握王權(quán),兄弟親戚臨州宰郡,霸占良田,奪人宅舍,致使百姓怒氣沖天,妖賊四起……臣聽說:揚湯止沸,不知去薪滅火,痛疽破了雖然痛苦,但比癰毒內(nèi)竄侵腑臟好得多,等到?jīng)]入水中再呼救船,后悔也來不及了。”多么好聽的言辭!董卓儼然將自己打扮成一個大忠臣。

因密謀泄漏,未等董卓到京,宦官張讓、段矯詔召何進進宮,先動手殺了何進。宮中大亂,虎賁中郎將袁術(shù)放火燒了宮門,逼迫諸宦官出宮。司隸校尉袁紹殺趙忠及諸宦官。張讓、段劫持少帝及帝弟陳留王劉協(xié)逃往小平津。尚書盧植等追擊不舍,張讓、段走投無路,投河而死。董卓兵近京都,得知少帝在北邙山上,便率兵前去迎帝還宮。

前兩次征召董卓,皆不就職,這次卻為何如此迅速呢?這是因為此次是召他帶兵入京。董卓料到京中一定有變,何進是要借助他的兵力奪取大權(quán)。這正是董卓早巳盼望的,一旦進入京都,就可憑借武力威懾君臣,朝中大權(quán)一舉可得。

3.擅議廢立,挾帝專權(quán)

董卓剛進洛陽時,步卒騎兵不過3千。他恐怕因為兵少別人不順服,便用虛張聲勢之計,迷惑人們耳目。他命城內(nèi)的軍隊趁夜?jié)摮龀情T,第二天打著旌旗,嗚鑼擊鼓,從四面城門進入城中,并宣稱:又有關(guān)西兵馬進入京城。就這樣接連四、五日,人們不知虛實,都說董卓的兵馬多得不可勝數(shù)。

董卓入京后,首先吞并了原屬何進及其弟國騎將軍何苗所轄的軍隊,又收買呂布,殺了執(zhí)金吾丁原,并吞了他所轄的軍隊。這樣,董卓的兵力大大加強,京都的兵權(quán)都操縱在董卓手中。

騎都尉太山鮑信,看見董卓懷有異志。居心險惡,曾勸袁紹趁其剛?cè)肼尻枺孔淦v之時擊捕董卓,袁紹是個有謀而不能善斷的人,懼怕董卓,終不敢動兵。后來董卓找袁紹商議廢靈帝,立陳留王為帝。袁紹不敢直言反對,便托辭說:“廢立是國家大事,應(yīng)當與太傅商量。”此時的太傅正是袁紹的叔父袁隗。董卓當即惡狠狠地說:“劉氏的種不值得再留下!”袁紹聽后并不回聲,便引佩刀長揖而別,逃奔冀州去了。

典軍校尉曹操,手中也掌握一部分軍隊。董卓任他為驍騎校尉,以示表彰,并要同他共商大事。曹操機敏過人,看到董卓兇狠,殘忍,魯莽專橫,不得人心,定然不會長久,決定不與他共事,便改姓易名,偷偷溜走。

董卓沒有動用一兵一卒,輕而易舉地逼走了袁、曹,掃掉了這兩個挾帝擅權(quán)的障礙。中平六年九月,董卓迫不及待地在朝堂大會群臣,商議廢帝大事。董卓宣布:“當今皇帝昏弱無能,不能尊奉先帝教訓、安定社稷、為天下之主。我要效仿商朝的伊尹、本朝霍光的做法,立陳留王為帝,如何?”尚書盧植當即表示反對,說:“按《尚書》記載,太甲無道,被尹尹放逐;昌邑王有罪過,被霍光廢掉,而今皇上正年富力強,行為沒有過失,不能拿前事做比附。”董卓聽了勃然大怒,宣布罷會,并要殺盧植。因有侍中蔡邕相勸方得免。董卓看到廢帝還有障礙,人們對何太后還寄有希望,于是第二天又召集群臣上殿議會,宣布說:“何太后逼死永樂太后,背逆婦姑之禮,失掉孝順之德。天子年幼無知,軟弱怯懦,不稱君位,從前伊尹放逐太甲帝,霍光廢掉昌邑王,都記載在典籍之中,大家都認為他們做得對。今天,太后應(yīng)當像太甲那樣被放逐,皇帝應(yīng)當像昌邑王那樣被廢掉。陳留王有仁德,有孝行,應(yīng)當馬上尊奉為皇帝。”在坐群臣無人敢言。這樣,一切都按董卓的意愿行事,將少帝廢為弘農(nóng)王,立9歲的陳留王劉協(xié)為帝,是為獻帝。

為了籠絡(luò)人心,掩飾一下自己野蠻、兇殘的面目,在廢立之后,董卓馬上昭雪在宦官、外戚、士大夫爭權(quán)斗爭中,被宦官陷害、打擊的黨人陳蕃、竇武等的冤枉,皆恢復其爵位,并任用周毖、伍瓊、鄭泰、茍爽等很有名聲的士大夫,召回遭宦官打擊、逃亡在外的著名大儒蔡邕,任為侍中。不久,董卓殺了被廢為弘農(nóng)王的少帝,毒死何太后。通過這一系列的陰謀活動,摧垮了外戚何氏的勢力,從此董卓入朝不趨,佩劍上殿,威懾朝野,實現(xiàn)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美夢。

4.貪婪兇殘,禍亂兩京

董卓一旦獨攬朝政,即刻露出了兇殘貪婪的本性。據(jù)載他為了顯示威風,懾服眾人,有一個名叫擾龍宗的侍御史到董卓面前稟事,只因沒有解下佩劍,被他當即抓過殺死。他命令兵士掘開何苗的墳?zāi)梗蜷_棺槨,拖出尸體,剖解四肢,棄于道邊。殺死何苗之母,拋尸園林的樹叢中,又命兵士掘開何太后與靈帝合葬陵墓,將墓中珍寶劫掠一空。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他派兵士到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奸淫殺掠。當時陽城的男女民眾正在社下集會,祭罷土地,宴飲歌舞。兇殘、野蠻的董卓兵至,砍下男人的頭顱,系在車軸上,裝載著婦女財物,耀武揚威,駕車回到京城,聲稱攻打賊寇,大獲勝利。進城后,將人頭堆積起來,點火焚燒,把婦女分給士兵做婢妾。

董卓還縱容兵士在京城四處搶掠,所有官宦富貴之家的財物,幾乎搜掠殆盡,就連宮中侍女以至公主,也幾乎被奸淫無遺。

董卓的倒行逆施,激起了京城官宦民眾的不滿和憤怒。周毖、伍瓊推薦的韓馥、劉岱、孔伯、張咨、張遨等被派往外地任州牧、郡守。這些人一到任,就聯(lián)合起來聲討董卓。韓馥在冀州,孔伯在豫州,劉岱在兗州,張邈在陳留,還有袁紹在渤海郡,曹操在已吾(在今河南寧陵縣西南),張超在廣陵,喬瑁在東郡,袁遺在山陽,鮑信在濟北,紛紛起兵,討伐董卓,董卓見關(guān)東豪杰并起,包圍京都,心里十分恐懼,不得不挾持獻帝撤離洛陽,逃往長安。撤離時,董卓唆使兵士挖掘陵墓,盜取寶物,并命放火燒毀宮室、宗廟、官府、民宅,200里內(nèi)雞犬不存,只見火海煙云,一座古老繁盛的文化名都,一時間化為灰燼,成了一片廢墟。

到了長安,董卓挾帝下詔,加封自己為太師,地位在諸侯王之上。從此更加為所欲為,使其宗族內(nèi)外并列朝廷,任其弟董曼為左將軍,封雩侯;其侄董璜為待中、中軍校尉,掌管禁軍。甚至其侍妾中的嬰兒皆封為侯,孫女董白尚未成年,就封為渭陽君。在鄖城東筑起高臺,讓董白乘坐金華青蓋車,令在鄙城的都尉、中郎將、刺史等官吏,乘車簪筆,為其前導或護從。到臺上,派遣董璜為特使,給董白授印綬。董卓出門乘坐青蓋金華車,當時人稱“竿摩車”。竿摩,意思是其高近天,就是說,這種車上的裝飾,近于皇帝所用之物。公卿大夫謁見董卓,皆跪拜車下,董卓并不還禮。他又憑借權(quán)大位尊,隨意呼喚三臺尚書以下官吏到自己府中稟報政事。

為了滿足窮奢極欲,他征集數(shù)十萬民夫,在距長安200多里的酈縣建造一座行宮,稱為“郿塢”,圍墻的高度與厚度與長安城相同,里面建有宮殿,富麗堂皇,珍寶錦繡,堆積如山,侍從美女,供其玩樂,積存的米谷,足供30年食用。

野蠻、兇殘的董卓常以殺人為樂。有一次,董卓召集群臣宴飲,席間,拿手下兵士當著群臣的面,殺戮北地郡來降的士卒數(shù)百人。先割舌頭,后砍手足,再鑿雙眼,最后投入大鍋中煮,尚有未死的,在幾案之間翻轉(zhuǎn)哀號,真是慘不忍睹。在坐者嚇得心驚膽戰(zhàn),手中的餐具部落到地上,而董卓卻在那里飲食自若。

董卓專權(quán)后,施用嚴刑酷法,發(fā)現(xiàn)誰有不滿情緒,就使人捏造罪名,陷害致死,派司隸校尉齊囂登記官吏、民眾中為子不孝,為臣不忠、不吏不清、為弟不順者,盡皆殺戮,沒收財產(chǎn)。其中冤死者數(shù)以千計,造成怨聲載道,人人戒備,路上相遇不敢講話,只能以目示意。

董卓千方百計搜刮民財,以滿足貪婪之心。他下令收取秦時鑄造的銅人、銅馬、銅鐘,及舊有的五銖錢,通通砸碎,重新鑄成小錢,于是造成貨幣貶值,物價上漲,谷價每石竟達數(shù)萬錢,給民眾的生活帶來巨大的災(zāi)難。

5.作奸自斃,罪不容誅

董卓野蠻、兇殘的行徑,激起了天怒民怨,各地紛起的討卓聲浪逐日高漲。就在他的集團內(nèi)部,也有人在伺機謀殺他。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司徒王允、尚書仆射士孫瑞、中郎將呂布共同謀劃誅殺董卓。此時獻帝有病剛愈,借皇帝在未央宮大會群臣之機,呂布秘密布置同郡的騎都尉李肅等,帶領(lǐng)親信兵卒十余人,身穿衛(wèi)士服裝,守在宮殿側(cè)門,呂布懷揣詔書等在那里,待董卓一到,李肅舉戟刺去,董卓受傷跌于車下,口喊:“呂布何在?”呂布應(yīng)聲說:“有詔書在此,令討賊臣!”一戟將董卓刺死。隨后夷滅董氏宗族。長安百姓聽到消息,皆彈冠相慶。

董卓尸體肥胖如豬,油脂流淌。守尸的官吏在董卓的肚臍眼插上燈芯,夜間點燒起來,像燈燭一樣,足足亮了好幾天。

董卓的野蠻、兇狠、殘暴,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他專權(quán)的三年,是野蠻統(tǒng)治的三年,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方面造成的禍害是前所未有的。

董卓生逢亂世,憑借豪強地主的地位和勢力,結(jié)連羌族豪首,創(chuàng)建武裝,占據(jù)地盤,名震關(guān)西。又借剿捕反抗朝廷的羌人和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軍之機,擴展勢力,終于成了割據(jù)一方的軍閥首領(lǐng)。因此,董卓十分相信軍隊的威力。在他看來,手中有軍隊,就沒有辦不到的事情。在他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時,貪婪的本性促使他覬覦皇權(quán)。朝臣中的有識之士,也有人覺察出董卓的豺狼本性與陰謀,兩次征召董卓,就是要把他與軍隊分離,使之失去爪牙、羽翼,但為時已晚,此時的董卓羽翼已經(jīng)豐滿,爪牙已經(jīng)堅利,已有足夠的力量與朝廷抗衡,因此他拒不就職,然而何進召他帶兵入京,他卻毫不猶豫地前往。董卓認為機會已到,一旦進京,就靠軍隊的威力脅眾搶權(quán)。董卓是憑著手中擁有的野蠻、兇狠、殘暴著稱的軍隊實現(xiàn)其“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的。

董卓為亂,又一次證明任用賢能是治國之本。正如宋代政治家范仲淹所說:“王者得賢杰而天下治,失賢杰而天下亂。張良、陳干之徒,秦失之亡,漢得之興。房(玄齡)、杜(如晦)、魏(微)、褚(遂良)之徒,隋失之亡,唐得之興。”像董卓這樣的人,無論誰任用他,都要亡國破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西| 安达市| 德令哈市| 元谋县| 翼城县| 兴城市| 万荣县| 外汇| 浮山县| 鸡泽县| 图木舒克市| 琼中| 申扎县| 长春市| 理塘县| 克什克腾旗| 信丰县| 德安县| 达拉特旗| 石狮市| 新巴尔虎左旗| 阿拉尔市| 贵德县| 莱阳市| 阿瓦提县| 阿尔山市| 巴塘县| 盐亭县| 平罗县| 张家口市| 雷州市| 诸城市| 博罗县| 盈江县| 江孜县| 拜城县| 迭部县| 安国市| 东光县| 高阳县| 余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