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不自量力
- 智慧的故事(中華典故故事全集)
- 周治主編
- 317字
- 2021-05-27 17:10:12
“不自量力”比喻不估量自己的力量而貿然行事必遭失敗的道理。
此典出自《左傳·隱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親親,不征辭,不察有罪。”
公元前712年,鄭國和息國因為言語不和發生戰爭。春秋時,爵分五等:公、侯、伯、子、男。息屬侯爵,所以息國國君稱作息侯;鄭屬伯爵,鄭國國君稱作鄭伯。息侯帶兵去打鄭國,鄭伯帶兵拒敵,在于竟同息國軍隊大戰一場,最終,息國軍隊大敗,十分狼狽地逃回去了。后來有人評論這件事情時說,根據戰事來看,可以斷定息國將要滅亡。這是因為:息侯一不考慮鄭伯的德望高,二不考慮自己的力量弱,三不親近同姓的鄭國,四不弄清言語不和的實際情況,五不調查到底誰是有罪的,犯了這五大錯誤卻還要去攻打別人,所以結果被打得大敗,這正是咎由自取?
推薦閱讀
- 學會敢想敢做的故事(青少年學會懂事的故事)
- 享受成長的日子:哲理篇
- 最感震撼的海戰故事(青少年最感震撼的故事)
- 學會妥善應對災難
- 心理學入門大全集(優秀青少年必讀)
- “我的青春我的夢”全國中學生校園美文精品集萃叢書:如果風都變成歌
- 著名文學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 和經濟學家聊成長:執行與恒心
- 青春文學精品集萃叢書·希望系列:希望是劃破黑夜的閃電
- 聯對佳話(陽光智慧故事)
- “我的青春我的夢”全國中學生校園美文精品集萃叢書:如果灰姑娘沒有玻璃鞋
- “我的青春我的夢”全國中學生校園美文精品集萃叢書:時光背上的竹蜻蜓
- 啟迪青少年的100個能言善辯故事
- 讓學生自信自強的故事(讓學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 告訴世界我能行1:解決讓人困惑的40個成長問題